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199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玉溪撤地设市,撤销玉溪地区和县级玉溪市,设立地级玉溪市,在玉溪设立红塔区,辖原县级市的行政区。

次年6月28日,玉溪地级市正式挂牌成立。昨天,是地级玉溪市20岁的生日。

自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以来,全国163个地区已完成向地级市的转变,其中包括云南的曲靖、玉溪、昭通、丽江、思茅、临沧、保山等7个地级市。

以烟草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

1998年,玉溪地区生产总值为325亿元,2017年达到1415亿元,经济总量增长3.7倍。按照现价计算,年均增长率为7.6%,但不及全省11.7%的整体平均增速。

1998年之前,玉溪曾经历过一轮爆发式增长。1991年至1998年,其生产总值从23亿元增长到325亿,7年增长14倍,年均增速高达45.8%。截至1998年底,玉溪市烟草产业增加值占其工业增加值的88.4%,说明这7年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烟草产业。

玉溪卷烟厂在1987年成为中国产销量最大的卷烟厂,1991-1994年又从欧洲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成为亚洲第一。烟草在玉溪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可见一斑,而非烟经济薄弱将成为后来制约玉溪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掣肘。

在褚时健落马后之后,玉溪卷烟厂的发展速度也放缓不少。正式撤地设市之后,玉溪经济总量几乎经历了长达6年的停滞。1998年至2004年6年间,其GDP年均增速仅为0.13%,其中1999年和2001年还出现了负增长。同期,云南经济总量年均增速为9%。直到2004年,玉溪经济开始回暖至327.9亿后,才勉强与1998年持平。

经历了六年的停滞期,玉溪市经济总量全省亚军的位置于2004年被曲靖市一举超过,此后两市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去年这一差距已达到526亿元。在玉溪失去的6年里,曲靖市的GDP年均增速高达10%。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2005年到2013年的这8年中,玉溪市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玉溪GDP从368.23亿增长到1,102.4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96%。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15亿增长至664.8 亿元,年均增速达15.2%,增长3.1倍。在此期间,玉溪卷烟厂又再次腾飞,2010-2012年均增速达14.4%。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2013年开始,全国经济增速开始减缓,GDP增速降至7.7%。受禁烟政策推广、行业库存增加等影响,全国烟草工业出现整体滞涨甚至下滑,

玉溪GDP增速也出现回落,降至10.2%。

此后3年,玉溪GDP年均增速降至6%,其间玉溪第二产业增加值只增长了21.5亿,年均增长速度只有1%,而玉溪第二产业长期占比高于50%,拖慢了玉溪经济的增速。2016年,玉溪经济总量又失去全省季军位置,被红河超越。

纵观20年的发展历程,玉溪经济兴也烟草、衰也烟草。

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1998年以来,虽然烟草经济大起大伏,但玉溪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从1998年的7.7:61.3:31调整到了2017年的10:51.6:38.4。

撤地设市以来,玉溪产业结构的调整呈现出“去工业化”的趋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占比一度超过60%的第二产业却下降近10个百分点。但即便如此,其第二产业的占比依然高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仍为全省最低。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比重增加了2.3个百分点,与全省大部分州市农业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反。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到2017年,玉溪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玉溪第一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调整。

1998年,玉溪种植业粮经比为64.5:35.5,粮食作物面积20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0万亩,其中烤烟、甘蔗、蔬菜、油料四类经济作物分别为45.6万亩,29.5万亩,21.4万亩和10.4万亩。2017年,玉溪全市种植业粮经比调整为40.6∶59.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近40%。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134.5万亩,水果在园面积累计达73.5万亩,花卉园艺面积达8.7万亩。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带来的回报也很丰富。2017年,玉溪蔬菜种植实现总产值45亿元、水果总产值30.1亿元、花卉产值24.92亿元、药材产值3.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92.8亿元,玉溪农业向多元化和产业化转变。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2017年,玉溪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62.53亿元,比1998年增长2.3倍。其中,烟草业实现增加值393.6亿元,比1998年增长1.2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88.4%下降到59.4%。相比之下,非烟工业的占比不断提高,玉溪产业单一的局面逐渐得到改变。

在非烟工业之中,矿冶产业占比最大。玉溪引进了昆钢、云铜、云锡、云电、玉昆、仙福等企业集团,集中发展矿山采选以及钢铁、磷化、粗铜、镍合金并延伸产业链。

2017年,玉溪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总产值255.1亿元,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347.9亿元,增长8.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106.3亿元,增长14.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176.3亿元,增长39.1%。

玉溪矿冶行业总产值在2005年就首次超过烟草产业,但是论增加值,矿冶行业还是远远小于烟草工业。去年,全市矿冶产业实现增加值125.6亿元,比2002年增长2.9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19%。

在工业独大的年代,园区经济是拉动玉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玉溪高新区成立于1998年,2012年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此外,玉溪市又相继建成了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等省级园区,在通海、澄江、新平等县建立了市级工业园区,形成了国家级高新区、省市级工业园区、市工业园区三级竞相发展的格局。截至2017年末,玉溪全市已建成11个工业园区,面积71.6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3690户,从业人员达14.4万人,实现工业产值1151亿元。

玉溪各县区依托工业园区,打造出了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玉溪第二产业构建起了以烟草、矿冶为支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998年至2017年,玉溪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10.21亿元增长到491.52亿元,年均增速为13.26%,远远高于其GDP和第二产业增速,占比从31%提升到38.4%。不过,玉溪第三产业占GDP比值仍居全省最低水平,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玉溪“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7个重点产业。2017年,矿冶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0.5亿元,高原特色农业完成增加值116.9亿元、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完成增加值41.9亿元、旅游文化产完成增加值100.7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21.7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22.4亿元。

玉溪撤地设市20年:玉溪经济结构的转型

新时代的新目标

去年12月,省委第七巡视组向玉溪市委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玉溪市委“四个意识”不够强,市委领导不够坚强有力,贻误了近几年跨越发展的好时机,玉溪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徘徊全省后位。

省领导对玉溪市近年的发展表现出不满,并对其提出了在产业迭代更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市提质扩容、“三湖”保护治理、扶志扶智扶产业、回应群众关切、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等七个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

玉溪市今年初提出,到2035年,建成开放创新生态宜居宜业的科教创新之城,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会在玉溪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玉溪市还提出,把未来五年定位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提出要把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彻底扭转发展动能不足、发展速度不快的被动局面。

对于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玉溪市也给出了量化的指标——未来五年生产总值突破要23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5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2万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和9%,城镇化率不低于58%。除此之外,玉溪还提出了七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不低于70%、2020年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不低于45%、所有县区生产总值均突破百亿、玉溪高新区产值超千亿的量化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玉溪凭借烟草工业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走出了异于云南其他州市的工业发展之路。但在撤地设市20年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玉溪成为了不进则退的典型案例。再给17年,玉溪是否能重拾辉煌,再探索出一条地级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