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碰上三伏天,重在「收」與「養」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尤其是還處於伏天,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故民間有“秋老虎”之說。

立秋之後碰上三伏天,重在“收”與“養”

立秋養生:重在“收”與“養”

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立秋撞上三伏天,養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生專家提示:“秋後一伏熱死人”,此時節,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立秋養生---收斂陽氣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

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3、立秋養生---養肺護肝

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髮。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這個時候艾灸,事半功倍!

立秋時節艾灸養肺,可以艾灸肺腧、腎腧、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立秋之後碰上三伏天,重在“收”與“養”

立秋之後碰上三伏天,重在“收”與“養”

穴位按摩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天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閉,全身抓緊,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地位在眼前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繼承約10分鐘。這種辦法可以暢快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成效。

“要想冬病夏治,或者調養好身體,最有利的時間就是三伏內,包括立秋前後!”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艾灸的好時節,因為秋冬消耗人體的陽氣多。這時候就更很需要及時補充陽氣,以備一整個冬天的使用!

立秋時節人體易出現的問題

1、易全身酸重、四肢無力、周身關節疼痛等症狀

2、腸胃虛弱、消化功能紊亂

3、深感乏力、經常口渴

立秋之後莫貪涼

立秋之後,風漸漸變得涼爽,有些朋友為了貪圖涼快,喜歡開窗而臥。然而,夏秋之交,溼熱氤氳,也正是冷空氣開始活動之時,稍有不慎就易導致寒溼之邪侵襲人體。此時,多有全身酸重、四肢無力、周身關節疼痛等症狀。所以,立秋後晝夜溫差開始變大,切莫貪涼。

立秋不適合大補

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食物。

立秋之後潤燥止渴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候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氣中溼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立秋之後碰上三伏天,重在“收”與“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