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下「死命令」:房價控不住,地方政府要負責!

導讀

千年難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住建部下“死命令”:房價控不住,地方政府要負責!

中央政治局施發“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政令後,住建部連忙加班幹活了。住建部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地方各城市未來房地產調控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

1. 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

短短几個字,透露信息卻不少。這是國家明確提出土地供應結構的調整,本次鬆口意味著今後土地使用政策上更加靈活,多規劃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向住宅用地轉換也不要太死板。

而住房結構調整很多城市已經在推行了,如保障房、租賃房、人才房等,原則是不要讓商品房獨攬市場,多推行老百姓負擔得起的住房形式。

2.三個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為什麼是穩地價房價,而不是“降房價地價”。我們知道,目前房地產信心較弱,監管不希望看到房地產出現太多不穩定因素,而穩定房價地價,遏制房價上漲,為房地產稅的出臺留出時間和時機。

地價與房價,是麥地與麥子、麵粉與麵包的關係。摁不住地價,強求房價下跌,必然是不合理的。同時,摁住地價,地方蛋糕不能果腹,不能賣家當換錢了,從“富二代”一下子變成“負二代”,大把花錢(又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地方又怎麼甘願捨棄“賣地”大招。

不過問責地方,具體怎麼個問責法,監管沒說。目前實行的是“約談問責機制”,而約談之後還是不能達成預期效果呢,既然已經確立問責機制,是否今後也應進一步設立實際起作用的處罰機制。

1

關於解決房地產問題的根本

房價管控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也是個技術活,房地產幾乎天天都在調控,只不過每次風聲更大一些。不過,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小債班門弄斧也有幾句話要講,控制問題本質才能避免隔靴搔癢的尷尬。

換句話講也就是根本矛盾需要解決了,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房住不炒”。

1)首先,房價居高不下、難以調控的根本在於,

我國諸多政策相互矛盾、相關體制存在缺陷。土地財政明明決定了土地、房產的民生保障公益性質,而現實卻是房地產管理體制完全市場化,土地拍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地方財權事權不匹配問題,又導致地方財力不能自理,對“土地財政”欲罷不能,而缺錢的地方政府大手大腳亂花錢也堪稱中國怪現象之一。

完全市場化的房地產管理體制讓開發商藉機炒高房價,拿到超額利潤,進而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2)房地產對GDP的貢獻有目共睹,同時也痛並快樂著。而在去槓桿背景下,接下來也要調整產業機構,鼓勵實業發展,讓房地產退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序列。從而使房地產迴歸本源,大力發展高科技等行業,真正由大國變為強國。

3)對於房地產市場本身來講,市場供需矛盾的解決需要房地產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可以增加市場參與者,廢除當下開發商壟斷房地產市場,讓國家、企業、地方政府都參與進來。政府管住地,開發商只負責地皮之上房屋的建設與買賣,有條件的企業、社會機構可以租用土地集資建房等。當然這需要土地供應制度的先行改革。

今後幾十年、幾百年絕不會是房地產的天下,將寶全部押注於房地產產業之上必定會付出代價。而以上根本矛盾解決了,誰又來保證房地產的長治久安,這就涉及到房地產管理體制的完善,包括供需調節、調控機制改革等。

2

關於房地產支撐

現在的中國關心房價、關心去槓桿、關心地方債,卻鮮有人關心房地產經濟背後的支撐,人口和家庭。

經濟學家田高強提示,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並且,由於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家庭債務問題其實已經非常嚴重,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對消費已形成擠出效應,致使消費增速連續7年下滑、企業經營活力下降並被動加槓桿,嚴重拖累了結構性去槓桿的進程和經濟發展。更嚴重的是,該負面效應已經溢出到了企業和金融系統,加劇了企業經營不善和銀行系統脆弱性,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經濟下滑發生的概率。

而房地產正是中國家庭加槓桿的主力軍,中國家庭債務崩盤,首先倒下的就是銀行和房地產。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中國人自古具備深謀遠慮的品格,到今天依然不能摒棄。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家庭都不生孩子了。

小債曾在一則評論中看到,某西北公務員,不到30歲,月收入幾千塊,給談了多年的女朋友洗腦灌輸不要孩子的思想。為什麼?養不起!公職人員尚且如此,福利保障不如這位公務員的人多了去了,又要多少人敢肆無忌憚得行使人性固有的權利。頭胎都不敢生了,甭說二胎了。前兩天一位三四線城市的媽媽二胎懷了雙胞胎,但家裡賬戶存款為0,這孩子要還是不要?

本來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事,慢慢變成國家大事了。現在用不著計劃生育,大家都不敢生了。儘管政策一再鼓勵,教育、醫療、房價三座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大山不除,老百姓生計都成問題,哪敢再生二胎。生多胎幾乎成了有錢人的專利。

不要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鐵血計劃生育,畫餅充飢二胎鼓勵,人口政策也應從長計議。

從長遠來看,人口政策將關乎經濟政治社會等多層面,房地產更不在話下。人口都減少了,市場供需關係變了,誰來拉動消費?

3

關於房地產稅


據證券日報報道,草案有望在12月初審。市場有相關專家指出,房地產稅最早可能將於2022年實行。

關於房地產稅,我們有幾個問題需要提前知曉一下:

過急過早出臺不一定是好事。

房地產稅由各地方政府來收是大概率事件。

實行房地產稅後房價不一定會降,光靠房地產稅管住房價可能性不大,

但土地財政會逐漸弱化。

開徵房地產稅法的初衷是為了老百姓買得起房子,而事實是否為事與願違還要看市場供需和地方政府開發商的配合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