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方舟子的争议看科研和科普孰轻孰重?

丽江月影Maker


我的朋友张功耀,以及很多科研工作者和科普作者认为,方舟子科普转基因,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起到了让民众【逆反】的心理。(用大白话说,就是方舟子越挺转基因,老百姓越不信。)这是因为,方舟子在中国民众之中“口碑”不好。

本来,转基因是一项伟大的技术,研发接近50年,没有发现任何危及健康和环境的证据,但是——由于方舟子的“口碑”不好,民众就会认为——方舟子这样的坏人宣传转基因,肯定是“包藏祸心”!民众知识有限,容易被诱骗,他们天真的以为——转基因就是方舟子等极少数几个人在支持。但是,方舟子真的和转基因没有太大关系。在转基因领域,比方舟子权威的科学家比比皆是,可以这样说,【全世界的主流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支持转基因的。】方舟子对转基因的认识,并不是他个人的独树一帜,而是全世界科学界的集体认识。



(张功耀,著名人文学者)

那么,为什么民众认为方舟子“口碑不好”呢?原因就在于,方舟子居然旗帜鲜明的否认中医。方舟子否认中医,是不是正确,这个暂且不论。要知道,中医是根深蒂固的宗教,岂能容你稍加质疑?正是因为方舟子批判中医,让他的口碑一落千丈,所以方舟子再支持转基因,就会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你挺转基因,我就偏偏不信转基因。

只认人,不看事实——就是没有科学素养的体现。而科普的目的,就是培养民众的科学素养,告诉他们——不能只认人,不看事实——某主持人“(在科学界以外)口碑好”,他就代表了事实吗?

所以,科普是很重要的,起码和科研一样重要,因为她是开启民智的。


怀疑探索者


对方舟子的争议主要是转基因产品和中医

每个人必然是有思想的,你觉得转基因能吃你就吃,如果你觉得转基因不好吃,你就别吃。但是任何事情都应该合理合法,我们国家允许进口的转基因食材,只有五种,超过这个范围的任何转基因产品都是违法。但是,如果是这五种之类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这是由国家公权机构,认可的东西,如果我们连国家公权机构都不相信,那我们该相信谁呢?

刚才有人说到长生生物也是公权认可的机构,多余的话我们就不说了,再多说就越界了,但是你必须记住,一个国家公权认可的机构和一个不是国家公权不认可的机构,出了事情的解决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相信归相信,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注应该形成一种共识。公民对转基因产品应该有知情权,我们不应该害怕一种产品上写着转基因产品。我们更加应该害怕的是一种产品上写着非转基因产品!

对于,中药产品,因为只是一个患者,且受到了中医的恩惠,实在是没法作出评价。但是方舟子采访的原文里面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中医有用,而你现在的病西医确实没有办法,你尝试一下又有何妨,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希望中医不要把自己搞成神话,中医应当是一个科学,需要严谨证明的!

对方舟子不持异议,不作过多的评价,有相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观点!对一个人三七开的评价永远都是正确的。


听晨A悦


科研和科普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科研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科普则是提高整个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而已,我觉得我国应该以科研为主,科普为辅,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美国之所以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科学中心,就是因为当时世界最顶级当然科学家都在美国,每个人做出一点成果,就足以让美国领先世界其它国家很多!我国目前虽然在努力赶超,但是距离美国科技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特你是今年的中兴事件,再次刺通了国人的心,“无芯”成为了阻碍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顶尖人才去研制芯片,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芯片研究,我们也不至于这么被动。华为正是凭借着自己独立的技术支持,才能自信走出国外,不太收他人制约。没有自己的核心科技,就无法在世界舞台立足,所以,做科研,发展科技,必定是最主要任务。在科研发展的同时,科普也要跟上步伐。让人们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让人们知道最新的科技水平,只有科研和科普同时跟上,整个国家的人们科学素养才能提高!



方舟子作为一个本科中科大,留学美国度过博士和博士后的人,去从事科普工作完全绰绰有余。方的为人我不知道,也不知道他打假怎样,但是他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科普,还是有益的。



喜欢我的回答,关注一下吧~


PhD肖


科研来不得一点马虎,因为那会导致致命性的失败下场。所以科研工作者在发现探索工作中时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都会以论文发布。

但是很明显,对于这么专业性的论文,老百姓是看不懂的,于是就有了科普工作者的出现,严格来说就是一种翻译工作,用通俗易懂的的言语浅显解释了某个科研发现到底发现了什么或者实现了什么目的。

那么很明显,科研工作是能带来科技进步,即使失败了甚至产生坏处了,只要研究发现了及时纠正就可以了,而科普是为了让民众接受现有科研成果,本身具有滞后性,且如果对于目前无法证明是否正确的科研成果进行科普就会面临事后被打脸的局面。

因此这位所说的开启民智,甚至科学素养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民众对于晦涩难懂的科学论文以及一些过于专业知识是无法完全掌握的,即使是在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一样如此,充其量就是有个笼统了解,知道这个科研成果能够达到什么目的,仅此而已。甚至我可以说大部分论文在一些科普工作者眼里一样是天书般存在,这就涉及了我想说的主题,术业有专攻,全能的科普工作者都有伪科普的嫌疑。

无疑争议最多的方舟子就是最典型一员,我就拿个事例来说比较好:

这篇文章当时提出来一个法国悖论,于是顺势提倡适度饮酒,

白藜芦醇成了要关注的成分了,于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也就是今天刚好看到头条发出了篇文章,正好是关于这个白藜芦醇的,也谈及了法国悖论。

这篇文章提及目前绝大多数临床研究并没有发现白藜芦醇对人体有明显效果,也没有人体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对人有长期、稳定的健康益处。

于是我就有了个发现,2012年就出问题了的白藜芦醇竟然在2017年方舟子还在搞科普,为其站台,这种科普的性质显得尤为可恶,显然其并没有去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做深入了解后进行相关科普。而这种行为在目前的科普工作者中尤为明显,不严谨的草率只会丧失群众对于科普工作者的信任。想来我们以前都把科普工作者称之为“专家”,而现今流行的“砖家”竟然在替代“专家”这个名号,也侧面证明了我这个观点。

科研成果对错有专业科研人员去验证,在新的科研成果中证明其对错。而对于民众,尚有争议甚至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科研成果被科普工作者推广,是很有杀伤力的做法,首先盲从会导致一些严重问题出现,其次就是信任感问题。

因此科普的重要性在于做好其翻译解释工作,而不是强迫群众顺从其建议,反对者就冠之于“无科学素养”,这本身就违背了科普工作的本意。这点在转基因科普上尤为明显,简直有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感觉。因此我可以认为,现在部分科普工作者正在为这个工作抹黑,而渐渐让整个科普工作角色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因此我很反感把科普与开民智,提高科学素养划上等号,因为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份歧视,也就是某些知识分子对于群众百姓的有色眼光的代名词。


我心自在无碍


方舟子现象绝对是一个很可以入选社会学经典案例的社会现象,其实方舟子的真正价值就是他的打假,以及提供不少另一个角度的美国视角。不过,他本人性格过于偏激,过于极端,不留情面,不计后果,所以就出现近乎奇葩的方舟子现象,应该说还是很有社会学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至于所谓方舟子做科普工作,应该既不是他的主要精力所在,也不是他立志所为。

再说科普,顾名思义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科学道理讲给普罗大众,当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科学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科普工作当然更加有意义了。中国的科普历史,恐怕可以追溯到严复翻译《天演论》,历经数代,中国历来许多著名科学大家,都有做科普的优良传统,从三、四十年代的梁思诚他们,到解放以后许多科学家喜欢到少年宫、天文馆,对着学童讲演科学与科技,再到华罗庚抽出宝贵的时间编写《三等分一个角》的小册子,再到如今热火朝天的网上科普,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科普事业,确实非常蒸蒸日上,对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应该浓彩重笔的大赞特赞。

但是,和以前不同,近十几二十年来,科普工作明显出现偏差,特别是关于中医和转基因问题上,基本上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科普,而更多的只是观点之争,而且基本上是以抬杠的形式,相互攻击,不讲道理的形式相互攻击,跟科普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事情,很可能是从关于气功和特异功能的批判开始的,带了一个坏头,从那个时候开始,所谓科普似乎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和所谓的“伪科学”斗争到底,特别是转基因的争论,简直就是把科学上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争论,硬说成是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这就完全和科普不沾边了。无谓斗争的结果,既玷污了科普,玷污了专家,也玷污了科学本身,最后既是诺贝尔奖得主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了。然后,反过来指责老百姓科学素养低下,其实是“专家”们太好斗,科学和科学的普及,从来不是斗争的结果,而是研究和产生价值的自然结果。希望通过斗争和宣传来指望科学普及,被老百姓接受,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zcjing


方舟子跨界乱咬,就说明他不是一个科研者也不是一个科普工作者。科研者心不浮,气不燥,潜心研究其学科的学问,不过问与之不相关的人和事,心无旁骛,对名和利看得较淡。科普者尽量把科学界有定论的成果以浅显的文字向世人宣传,以达到普及科学常识的目的。对学界尚无定论的基本不极力‘科普’,而是客观中立的叙述。对质疑者不怒怼,对自己不懂的学科不以专家自居,怀谦虚好学之心,不老子天下第一。而纵观方舟子为人,对任何事物均双重标准,如论文打假,他打旁人可以,旁人说他老婆抄袭,他居然以‘亲亲相隐’为由怒怼。一遇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异议,方舟子必挖空心思,搜罗其黑材料,欲除之而后快。总之,方舟子是个科研搞不好,拿科普却为敲门砖(打假也是)的人。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方舟子也算成功了,在所谓打假和科普之后,露出了最终目的,为国外利益集团在中国站台和代言。如今方舟子居住在美国,还是经常为中国国内的热点发声。真真是:身在美国,心忧中华。


江南拙翁


科普的目的必须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首先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知识告诉人民群众,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认识,这是科普的价值和意义。问题的关键是这些科普知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可靠的真知!不仅如此,这些真知还应当在科普的实践中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科普的成效,而不是高高在上教父式的科普。

我感觉方舟子的所谓科普,是一种教父式的科普。不值得提倡,或者说是弊大于利。

首先他在科研领域尚未完全定论的中医和转基因方面过于武断,直接用他主观上认可的东西当做经历实践检验的真知去科普,这是错误的。

其次他在所谓的科普过程中,使用歧视语言伤害被科普的对象,实践性太差,根本不能达到科普的效果,反而引起反感,搅乱科学的纯洁性。

总之,方舟子的主观性太强,缺乏实践性,是打着科普的幌子做教父式的宣传,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是搅乱我国科学界纯洁性的逆流!


乐不思蜀lu


“科研”一词无需解释,“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工作,是将科学知识向大众普及,也就是的大众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知识当然好,但对大众传播错误知识就不好了,对没有定论的东西应该限在一定范围,选择性地片面地传播是别有用心。转基因是否有害,有争议,因此不应一昧地向大众宣传转基因的好。

科研和科普哪个重要,当然是科研。科研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研的重要性就出来了。科普呢,锦上添花,没有正而八经的科普,科研也能正常进行。

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科学,进步都来自科研。汽车的发展不是靠科普,事实上司机不关心汽车怎么计算空气阻力,女性司机更不关心涡轮增压的原理。这些技术的东西是汽车研发人员需要了解的,是职业的知识,开车的关心车型、省油、提速和操控,不关心汽车是怎么设计的。对卖车的人而言,大讲科技术语不是为了普及科技知识,而是为了侃晕买车的人,让他们不明觉厉。

科普和写小说一样,都是社会的辅助,科普知识和小说内容一样,在为人解闷的同时或许会触动到某个人的某个点,给某个人一点启迪或一个方向。


龙久于池


对方舟子的评价争论,不属于科研与科普问题范围,是争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观点问题。例如:方舟子的反中医理由之一,是说中医对同一种病,却开出十个八个不同的处方来进行治疗,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这种不懂又要胡扯的混帐话,让中医听了的确会屌他。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是中医治病用药基本原则,这种原则是非常符合人体病理病情的。比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有这种病的人,其体质是各不相同的,应该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施治,是符合病理的。岂能同西医一样,用一种西药治不好后,就拿刀割掉突出部分而了事呢?!


子祥677


做为一个自许博士的人,只当一个科普是大才小用,所以按方这个人来说,在科研上没有半点建树就是一个废人,最多等同于一个本科生,一般科普的对象是大众,所以一个本科学士的学历就足够了,再者本科生不可能在科研方面能有研究能力,但基本科学知识足以对社会进行科普活动了,硕士生就开始要学习科研,博士生就必须具备独立科学能力,而且要求在某个领域有一些科研建树,但方什么也没有,只会在某些方面不懂装懂,打着博士头衔招摇撞骗,胡说八道,是一个可耻之徒,废品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