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被迫禪讓後,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這是爲啥

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對於三國裡面的人物,我們非常的傾向於漢朝正統勢力。每次聽到曹操兵敗,我們就會歡欣鼓舞,如果聽到劉備失利,我們就會扼腕嘆息。這之中最讓我們心痛的大概就是漢獻帝劉協了,堂堂一代大漢天子卻終身淪為別人的傀儡,諸葛亮終其一生都想復興漢室北定中原,就是為了救他出來。歷史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漢獻帝被迫禪讓之後,為什麼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仔細的分析後,就會發現原來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這或許也是漢獻帝一輩子的悲哀。

漢獻帝被迫禪讓後,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這是為啥

首先是不想。漢獻帝可以說是一生非常的悽慘和坎坷,他原先只不過是陳留王劉協,是董卓為了在朝廷百官面前立威,強行立了他為皇帝。別人當皇帝開開心心,只有他當皇帝卻是開啟了悲慘的人生。董卓非常的殘暴,對他頤指氣使根本沒有任何的禮法講究。後來好不容易他被曹操給接回去了,他以為找到了大救星大忠臣,但是卻沒想到又是一個引狼入室,曹操只不過把他當做一個傀儡進行協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籌碼。他也曾經搞過衣帶詔,也指使過華佗刺殺曹操,結果換來的是幾十個腦袋和鮮血淋淋的宮殿。他一生中一直都在經受恐嚇威脅還有脅迫,他已經失去了奪回漢室天下的熱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這裡羈絆著他,他不想再徒增鮮血和生命了。

漢獻帝被迫禪讓後,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這是為啥

第二是不能。在曹丕繼位以後,雖然他給予了漢獻帝優待,但是對於古代帝王之間的鬥爭曹丕可是老手了,從來都沒有放鬆過對於漢獻帝的監視。有後世史書記載,漢獻帝身邊所有的侍從其實都是奸細,漢獻帝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就會逼得曹丕行殺伐手段。要知道雖然曹丕為了在後世留下一個美名不能夠隨意傷害漢獻帝,但是他可以給漢獻帝下毒給他一個自然死亡,那絕對是很容易的。面對這樣強大的壓力,漢獻帝是萬萬不敢拋棄自家的身家去冒這個險的。

漢獻帝被迫禪讓後,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這是為啥

第三個是不可。在三國演義裡面劉備確實是一個忠於漢室,一直為漢室復興而耿耿於懷奮鬥終生的人。但那只是羅貫中的演義小說,在歷史事實上劉備是一個非常陰險狡詐的人,他對於皇位的執著絕對要遠遠超過任何人。陳壽的三國志裡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記載,漢獻帝被迫禪讓以後,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率先稱王,為了害怕別人說他不仁不義所以他就謊稱漢獻帝被曹丕害死了,在整個蜀國披麻戴孝,就在一片哀樂聲中他登基稱帝了。漢獻帝是非常聰明的,劉備是一個不值得依靠的人,如果自己傻傻的跑過去那絕對是送菜的節奏。雖然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的人,但是在選擇自己還是選擇劉備之間,他不敢去冒險賭,畢竟自己的身後可是幾百口人命。

漢獻帝被迫禪讓後,寧願遭受侮辱,也不去投奔劉備,這是為啥

由於這些現實的原因,漢獻帝最終還是忍辱負重做了一個退休的王。歷史並不像演義,英雄往往都有著他陰暗的一面,這個世界並不是絕對的黑色與白色,其實更多的都是灰色。所以我們讀三國演義讀到的更多是熱血與英雄情懷,讀三國志讀到的更多都是冷冰冰的權謀和政變。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