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天國爲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天平天國為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太平天國運動是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從廣西金田村發起的反對清朝統治的農民起義戰爭,是十九世紀中期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洪秀全出生於耕讀世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等長大後盼望著自己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連續考試幾次都名落孫山。洪秀全考取功名失敗後,失望之極,受《勸世良言》一書的影響創立拜上帝會,四處傳教。

天平天國為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由於教義深得普通民眾的認可,教徒也越來越多,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突出,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人決定反清。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並分封東西南北中五個王,1853年起義軍攻陷南京,定都與此,改成天京。

天平天國為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定都天京後,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倡導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一綱領性文件提高農民參加鬥爭的積極性,增強了太平天國的勢力。並且起義前期,各個領導人共商大事,內部團結,一致對外,起義軍的戰鬥是一路勢如破竹,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繁榮之後開始迅速走向衰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天平天國為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開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忘記了起義的初衷。本來宣揚男女平等,但是後來自己後宮的妃子達2000人之多。上行下效,太平軍的王爺也是妻妾成群,相互鬥富,這迅速消耗了太平軍的鬥志,奢侈的生活都是通過苛捐雜稅來支撐,造成農民怨聲載道,不再支持太平天國。

天平天國為何由盛轉衰,最終失敗

內訌嚴重,東王楊秀清性格高傲驕橫,一心篡權。洪秀全為了打壓牽制楊秀清,支持韋昌輝和石達開勢力,天京事變爆發後,韋昌輝率兵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屬被屠殺。後來,又逼走石達開,石達開帶走10萬兵馬,太平天國的實力一落千丈,軍隊四分五裂,失去了與清朝對抗的資本。

最後,太平天國運動嚴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為推翻清朝的統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領袖洪秀全的做法行為帶有嚴重的歷史侷限性,註定是要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