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未來工廠機器人取代人類已成定局,以後工人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工廠是什麼樣的?一種說法是,具備互聯、有序並且能夠實現遠程自我優化等特性,包括生產線上各種機床、刀具和系統都能提供相應的數據。

另一個說法也就是物聯網,即車間所有設備都是智能化的,數據也是生產製造的必要“原材料”。在這一點上,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看到一些雲計算廠商及大數據廠商,與一些製造廠家進行合作,併產生了“工業大腦”這樣的行業應用方案。

未來工廠的搭建與改造,需要設備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3D打印、VR等技術高度融合,因此是一個系統化、模塊化、智能化、數據化超強的系統性工程。當前而言,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概念及試驗階段,全球很多廠商正在致力於研發。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我們現在距離未來工廠還有一段距離,但無人工廠早已出現。無人工廠即自動化工廠,是指全部生產活動由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生產第一線配有機器人而無需配備工人的工廠。

1952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產發動機的全自動工廠。但真正的無人工廠還是在機器人、計算機、電子技術等得到極大的發展之後才湧現出來的。譬如德國大眾汽車的無人工廠,一個生產車間只有幾個工人。

當前,中國的電器、電子等生產商,也在陸續啟用無人工廠。富士康去年宣佈,將以日產千臺機器人的速度,在未來三年投入100萬個智能機器人。格力自主研發的數控全伺服機械手,在去年就成功投用在其製造工廠中的總量已達1200餘臺。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格力機器人

而海爾互聯工廠不僅實現了無人制造,還在深度定製與製作流程透明化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形成了獨特的智能製造中國模式。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海爾互聯工廠

東莞的一家無人工廠, 一條生產線由6臺機械手和3名普工組成,原本需要650人的工作如今只需60人,這個工廠首期生產線改造將投入1000臺機器人。

東莞這個無人工廠,至少告訴我們兩點:第一,無人工廠將會裁掉大量90%以上的員工;第二,無人工廠生產車間仍然需要人工。第二點,算是基本回答了未來工廠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工的問題。以後無人工廠普及,大概都會是類似的機器人與人工的配比。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但談及未來工廠人工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我認為還要先從機器人設計應用的邏輯上入手。大家應該瞭解,機器人的產生是為了完成某項工作,或者某條生產線上的某段生產流程。

這些工作可能是人工無法完成的高危工種,也可能是人類操作效率比較低下的工種。機器人產生的本質,不是為了替代人工,而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安全風險。

人工智能之父圖靈發明的世界第一臺人工智能機器,是為了破譯二戰時期德軍的密碼,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樣,機器人也是生產工具,就如蒸汽時代的蒸汽機以、電力時代的各種電器以及電子時代的各種智能設備一樣,都是為了生產製造新設備以及提高效率而生。

譬如無人駕駛是為了提供形式安全避免車禍,無人零售是為了提高零售效率,無人工廠則是為了提升製造效率。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在某種程度上,產品也決定了生產設備的升級。產品融入新技術需要新工藝,這會讓手機代工廠家不斷更新生產設備。譬如,iPhone X加入人臉識別等技術,就讓富士康不得不更新生產線,以至於在去年iPhone X上線初期產能不足。

越是高端工藝的產品製造,越需要精密的設備,包括對環境也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無塵封閉空間。這樣的生產車間,自動化越來越高,對人工的需求也越來越少。

當前中國處於生產製造大升級的階段,殭屍企業要淘汰,汙染嚴重產能落後的工廠要取消,效率過低資源浪費嚴重的車間要砍掉。生產製造正在由工業2.0時代逐漸向工業4.0時代過渡。工業4.0時代,也就是未來工廠的時代,整個生產車間除了機器人就是3D打印機器,到處都是自動穿梭的運輸設備,沒有人或者只有幾個人工參與生產。

下面,回答關於未來工廠人類何去何從的問題。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我認為,在未來工廠機器人真正普及之前,或者說在工業2.5-3.0之間,工廠的生產製造會有一段緩衝時期。在這個期間,生產車間可能會是半機器人半人工的階段,人工所做的工作也不是單純的手工製作,而是人機交互,通過操作機器完成產品製作過程。

這樣的工作,需要員工有更高的設備操作技巧以及相應的機床機器人自動化知識。所以,未來工廠不是不需要人工,而是需要有知識有能力的員工。

也就是說,未來工廠不但需要人,而且需要專業素質足夠高的人。當一個生產車間的所有生產流程都不需要人類操作的時候,整個車間就是一個自動化的世界。

在製造流程中可能沒有了人工的參與,但需要人工在後面的操作室進行監控,需要人工定期維護機器人設備,需要人工組裝生產線,需要人工對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編程。整個生產運作流程,人類不出現在製造端,而是出現在監控端,在背後保證整個生產流程的運轉。

600人車間引入機器人只用60人,未來工廠大量裁員工人何去何從?

簡單的講,如果以前不用機器人需要50個人操作一條生產線,可能未來只需要5個人進行監控,更多的人則用於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及維保養,設備部門的人可能要多於車間的人。

未來工廠仍會有人,但未來工廠所需要的人可能只是現在的1/10。被裁掉的那些人又能去哪裡?同樣的道理,以後每個行業都會引入機器人,每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者,這將是一部分人的歸宿。而隨著機器人的大量應用,機器人產業將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也會需要相應的人工。

另外,還有一些的行業是機器人無法徹底取代的,這些行業仍舊需要相當數量的人工。而且,未來機器人在大量普及應用只有,人口的下降不可避免,總不會出現過高的失業率。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