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家老屋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虎形地村人,祖籍麻城市福田河镇白家畈。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现在麻城市木子店镇熊家垸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在驻村闲暇,读书写作,有多篇新闻作品、文学作品,见诸各级微信平台或者报刊。

散文:李家老屋

我所驻的木子店镇熊家垸村,是个美丽的地方。

不必说,这里的巍巍青山,山上茂林修竹,奇花异草,一年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不必说,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河,流水淙淙,游鱼细石,清澈见底,河水之上,鹅鸭成群,真个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也不必说,农家小院,干净整齐,一栋栋外表美观气派的小洋楼,一座座安静祥和的小村落,一片片稻浪翻滚的禾田,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单单就是那些宁静的早晨就足以让人无限迷恋,自得其乐。

初夏时节,清晨从梦中醒来,走出户外,一层薄雾笼罩在天地之间,对面搁船山上,一层薄薄的云层,太阳似出未出,似乎有些迷离。呼吸着清新空气的鸟儿们已经在呼朋引伴,白鹭在稻田上飞舞。稻田上的禾苗经过一夜露水的滋润,晶莹碧透,生机无限。站在乡村的广场上,似乎就是在一篇绿色的海洋上。树是绿的,稻田是绿的,菜园是绿的,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空气似乎变成了绿色。身边的小河,流水潺潺,一些人家的鹅鸭已经在河水中嬉戏,或者稻田中有些青蛙的歌唱,给这个宁静的早晨带来更多的生动。

在田埂上,在小路边,在小溪旁,巧手的农户们点播的黄花、丝瓜、或者葫芦、豇豆、苦瓜,正在拼命的吮吸着这清晨的空气,盛开出黄色、紫色或者白色的花朵。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背诵陶弘景的名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当然,熊家垸不仅仅只是美丽,在熊家垸的青山怀抱之中的李家老屋,它的神奇更让人惊叹。

它风水奇异。它地处巍峨天景山下,神奇古陆核边,那古陆核呀,据地质学家测算,有着28亿年历史。就在陆核的山麓之中,巍然耸立着这座老屋。它四进四重,共有十二栋房屋组成,相传是模拟北京老四合院样式设计。老宅三面环山,正面一口荷塘,侧对李家冲冲口,是传说的“猪婆龙地”,前有照,后有靠,两侧青山抱,地势安祥清净。东西两座厢房外,有两口千年古井,其水碧绿纯澈,游鱼翔底,其水冬暖夏凉,绝妙神奇,誉为“龙眼”。居住此地,极易发家,最初主人曾富甲一方,所开钱庄,发行银票,通行麻东各地,畅行无阻。

它历史悠久。据族谱记载,该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当年这里是木子店通往外界的交通要冲,房主在此地建旅馆,方便过往行人,近200年雨打风吹,它依旧屹立于李家冲的茂林修竹之间,至今仍然有十几户人家在其中休养生息。具体建造者,目前已经无法确认到底是谁,至于设计这栋老屋是何人,更无从查考。

它规模宏大。两栋四进四重砖木结构的主体建筑雄踞地脉中间,对称两栋东西厢房,总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12栋建筑整齐有序,大小房屋厅舍100多间,最辉煌时,能居住260人。房房之间,有廊道相通,曲折幽深。其内还有戏楼三座、天井若干,房房之间,有几百米的廊道相通,曲折幽深。

它设计精巧。别具匠心。虽然其建筑材料是青砖黑瓦,石条杉木,但设计科学,富有匠心。房屋布局,科学实用,冬暖夏凉,舒适安康。地下水道,设计奇特,百年历史,从未堵水。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振翅欲飞,注重细节。花板廊柱,精雕细刻,鸟兽花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屹立百年,历史变更,社会动荡,破坏严重,但是即使是残存的只砖片瓦,依然别具匠心。我们曾经在此物中搜罗出一片雕刻:波浪翻滚,一名僧者,缕袍袈裟,正在搏击风浪,分明是展示当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更有传说中神奇的百盏灯,能盛油百斤,长明不灭,若是缺油,便作鸟鸣,神奇无比。

它底蕴丰厚。清道光年间国学生(太学生)李兴让,生于斯,长于斯。为了报答乡人,告老回乡后,建立家庙,兴建私学,免费招收族人入学。清朝县令,曾赠送匾额——道法冲天。因其传承,两百年来,文化繁荣,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尊师重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更有传统文化,堪称一绝,奇妙的大头罗汉、李氏舞狮,采莲船表演等,代代有传人,年年有演出,遐迩闻名。

散文:李家老屋

“虎踞龙盘地,凤舞鸾鸣镇”,如今的李氏老宅,虽经太平天国炮火焚烧,加之文革动乱破坏,但主体建筑大部完好,它静静屹立于青山绿水间,幽静安然的等待着人们来此探幽访古,品味神奇。

驻村闲暇时节,我们喜欢在这老屋中逡巡,希望获得某种灵感或者启示。特别是想破解在传统民宿建设中的某种启迪,让今天的人们在古人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某种智慧。

传统的中国建筑,大多遵循天人合一的法则。它的地理位置选择,充满着智慧。在熊家垸李家冲的山谷中,这里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口袋,进口狭窄,老屋所在地,前面入口狭窄,背负高耸的大山,易守难攻,这在那个乱世,自然能够很好护佑村民。

坐北朝南的方位,自然是能够冬暖夏凉。老屋屈曲回廊,从一个大门进去,辗转屋内,不见日头,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房屋,这种设计,让人在浩大的屋舍之内,特别方便。蔽阳遮雨,不能不说是方便生活。特别是老屋后面有一条潺潺流下的溪流,自然引水,从屋后流到屋前,既能够饮用,又方便灌溉。

站在老屋的廊前,我的思绪常常放飞起来:当年居住在老屋中的人们一定是合家团聚,或者几世同堂,他家定是根繁叶茂,老少和谐,夫妇和顺,子孙孝顺,辛劳经营,富裕安康。落落大屋,这是一种怎样的和睦与安闲。

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可是从这屹立几百年风雨老屋中,它蕴藏的民宿文化信息,给人的回想与联想,滚滚不绝,思绪万千。

老屋虽老,可是文化常新。

散文:李家老屋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