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害人的下载软件过程

软件下载怎么又害人了,浪费时间了。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需要画张函数图,想偷个懒,那么就下载一个中文版的外国软件吧。结果是,这个软件在下载过程中默认了七个可视的链接,全部取消以后,居然还私底下安装了四个没发现的链接。把这四个链接删除,再用木马软件查一遍,半小时过去了。这就是免费这类软件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无奈。

(昨天的连载也说了软件的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不用这种,你就得注册这账号、那账号、再设置自己明天就忘记的密码。所以也就懒得注册,当然就是这结果。

知道的,也就麻烦一点,浪费了半小时的时间;不知道的,你都不知道你桌面乱七八糟的链接哪来的。更有甚至,木马是不是已经潜入你的电脑,你全然不知。你已经裸奔了竟然自己不知道,还以为穿着皇帝的新装。

软件业这个江湖,水深啊。你不懂一点,稍不留神,就得让这帮无良的家伙折磨蒙。轻则电脑当机,重则信息泄露,骗钱、偷钱的app也不是没有。

国内的这样的软件下载网站,如果就这么混下去,没前途。no good no hope !

那游戏算不算浪费别人的时间呢?这留给别人想吧。免费赠送你一个糖衣炮弹。

昨天有人说我是民科,那么一生气,就聊聊太极图怎么解释引力的问题。

故事还得从牛顿的引力公式说起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这就是牛顿的引力公式。现在简化,两个物体的质量M、m相等。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r不变。那么这个公式就被简化为F=G*(M*M)/R*R

也就是对于两个质量相等的质点,如果距离不变,在引力存在的情况下,会怎么样。

由于G和R*R是常数了,简化为k。

那么上式就是F=k*m*m了。这就简单了,这就是一根抛物线。由于我们假设m是不变的,那么k的变化就代表了m的变化。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分别设置三个有代表性的k,0.5、1、5,产生上图。

现在说说引力

由于实际的G我们认为是常数(这是简化或者平均意义的处理),那么变化的实际是距离的平方的倒数,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平方在增大,引力呈抛物线性的减小。

也就是质量不变的两个质点,离得越远,引力越小的意思。

引力体系学说必须存在的一个辅助量--离心力

既然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如果不把两个物体固定住,那么两个物体就会往一块凑。

而现实是,这种问题并没有发生。

两个原因:

一、G很小,万有引力常量约为6.672x10-11N·m2/kg2。也就是两个人这种质量的引力,你就当不存在就可以了。你两擦肩而过,不会出现引力效应。正常情况,如果出现碰到一起,通常是你两之中一个心里在搞鬼,想碰一碰。

二、地球和太阳,这质量够用了,有引力效应。而地球不碰到太阳,是因为有另外一个经典力学体系必须引入的一个力的存在--离心力。从而达到平衡。

洗衣机甩干桶用的就是这个离心力的原理,你不能没看见这个力,就当它不存在。现实中,它不会画出一个箭头来告诉你它的存在。

离心力又怎么来的,围绕中心点运动产生的。也就是离心力实际在描述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引力体系的本质

经过简化后的引力公式,实际在描述一个什么样的体系?

引力的关键实际是两个因素:角速度和质量。缺一不可。没质量的、小质量的,这事别考虑;没角速度的,也别考虑。若想达到一种相对的距离静态,就要有角速度。既然两个大质点能够相对的保持稳定的距离,那么就必须要运动起来,还得围绕着运动,不是平飞出去。

也就是牛顿在说,物体都是在运动的。

也就是G和r解决的是对角速度的反向集合特征描述。

引力涉及几个相互影响的因素?

再引申一下。角速度是几个因素,两个因素:距离和时间。

也就是引力方程实际是反映三个因素的特征:距离、时间、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角速度是一个特殊的速度,是弧上的点的切速度。这又涉及一个原始的数学问题:类似于弦长等于弧长吗?

在计算中,我们用的角速度实际是线速度。也就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的这个小小的因素。也就是引力原本需要四个因素来描述更准确一些,但牛顿用了三个因素。

爱因斯坦用了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所以弥补了牛顿三个因素方法这个角速度方向引出来的误差!

先假装你都看懂了。

说别人民科的:

一、这个民科太过分了,说的都是没有证据的猜想,不切实际,没有用处、都是玄学或方外的内容,而且又不是外来的和尚,没有西方的光环。西方的理论物理假说谈的都是这类内容,所以民科喜欢针对这些东西。

二、问题往往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矛盾总有两个方面。如果这个读者的智力不够用,看不懂别人说了什么,而他又要掩饰这种尴尬的局面,做出很懂得样子,也会给人一个民科的帽子。这种民科称谓,通常是表扬作者有难度、有深度的意思。

三、民科在西方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这据说是病,得治。

所以轻易说别人民科的,请注明你选择的是哪一类。不注明,一般按第二类处理。

不好,民科的毛病又犯了。哈哈。我这可先把外国和尚的光环戴上了。

现在说说太极图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中国古人在《易经》产生的时候,就明确了这个易。易,就是变化、运动的意思。而太极图直观可视化地明确解释了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在远动状态下产生的这种运动的态。

也就是它在用一个静态的图来表达二维的动态的几何性质。

二维的动态是什么?三维的性质。也就是用二维的方法,表达三维的性质。用低维度表达高维度。当然你能扩展到无限维,那就进入玄学领域,谈的是古代方外的事情。我不谈这类内容,这是道教的范畴。

外国人总说低维度的蚂蚁看不到高维度的现象,而上帝在高维度,所以可以看见我们。这个骗局就是藐视人类智慧,数理文化当然是不干的。因此,现代西方的数理文化,就在抬这个杠。我就要用低维度表达高维度的现象!当然,结果是,这事并未完成,弄出一堆数学猜想。

太极图就证明了,中国的古人用二维的方法,表达了三维的几何特性。这是向上跨越维度的解读,跨维解读。解决了低维度蚂蚁观察高维度现象的问题。谁说不可能?所以,道教可以成教,数理文化起源这是一个关键。

太极图表达了几个相互影响的因素

通常人会简单的以为,他表达了阴阳,这是两个因素。

表达了动态的阴阳,这是三个因素。

加上鱼眼,就相当于用二维的方式表达了四个相互关联的主要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

所以用太极的鱼眼解释相对论的虫洞、黑洞、白洞,数理上,并不成问题。

但通常人,黑洞、白洞、虫洞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黑洞现在只能说间接证实,而白洞和虫洞,还是数学模型。而太极的四个要素的影响又看不出来,也就是四维因素看不出来,那么,就稀里糊涂听别人扯淡吧。

现在看看这个二维平面的太极图在现实中的样子

第一种:星系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已观测到的星系占很大比例都是这个样子,包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尽管现在还无法跳出银河系地俯瞰,但是通过已观测的点的组合,整体上还是这样子。

当然,如同牛顿遇到的角速度的因素问题,悬臂的尾巴在弥散,在展开。

外国人没有告诉你,这叫太极星系,而重新起名叫螺旋星系。螺旋是西方古代基于黄金分割的数理,最早由阿基米德提出来等距螺旋,之后,斐波那契产生斐氏螺旋,达芬奇给画出漂亮的图形。这些人都在研究数学吗?不全是,他们在研究古代的数理!

没有发生星系之间交通事故的星系,基本都是这种形状。同时,所谓的棒状星系,仅仅是因为我们看银河一样的角度因素造成的视角问题。所谓球状星系,仅仅是这种螺旋较小而已,看似球形。细节一看,还是这东西。西方现在的这种星系分类很不合理。

我们一边听着西方通过星系间的红移现象,产生的宇宙间星系加速远离的猜想,一边又听着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未来几十亿年后要碰撞的故事。如果远离,为何要碰撞?你猜!哈哈。另外,坍塌也会产生红移现象,谁也不想这样而已。

星系的产生现在基于西方的原始星云在冲击波的影响下的凝聚假说,例如太阳系产生的假说。而星系的图样,大多是这种简单的四维因素影响的漂亮的螺旋结构。有外来冲击波,这是第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存在外来的冲击波,这模样就不可能会这么完美漂亮;如果没有外来冲击波,这假说就是扯淡。现实是,没有冲击波,星系一样形成。至于未来这种假说理论结果如何,又是你猜了。

我当民科的时候,弄了一种不用冲击波的理论,后来不当民科了,也就随它去吧。这星系怎么来的,现在仅仅对宗教、迷信、玄学有意义。我就不浪费时间了。再说我民科,我就再把这套理论再发表出来,随便够这样写一年的了,保准颠覆你被西方假说占据的糊涂宇宙观。哈哈。

第二种:黑洞合并或者进食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第三种:台风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台风眼。魔幻一般的天象。古人会怎么看?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古人没有卫星,看不到这个图片。

第四种:漩涡

甲骨文的启发——用太极模型解释“万有”引力

老子是不是看到这个才有所悟呢?

当然,你还可以凑出很多种这样的现实图形。

只要两个主要的相似因素直接互相影响,并交互运动的。都是太极的模样。

只要是三个主要因素和一个次要因素相互影响的,就是太极尾部弥散的形状。

我说的都是数学!

数理文化,包括数、理。你要说古人没研究数学,就太冤枉了。中国古人当时领先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牛顿是否研究过道德经?老子用水意象道是否考虑了四个相互影响的要素?你猜吧。

待续。。。。。。

明天说说,号称各学科领先的数学被天文学N体问题折磨、蹂躏的现实情况。这题尚无数学解,但处境至少比最大的质数这个数学问题至今无解好一点,N体问题现在至少有几十种电脑模拟解了。

数学万能吗?别总听别人吹牛。

100年前,这个数学现实以及量子的特征的发现,逼迫万有引力,把万有两个字去掉了。这曾经是西方古代数理大一统理论的目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