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投資避雷指南:看穿資產端真相

非常時期的網貸行業亂象頻出:花錢買股東背景、公佈假融資消息、以假擔保為平臺增信、利用殼公司規避借款限額——凡此種種,皆為苟延殘喘續命。

雖然投資人信心幾乎跌入谷底,但行業頭部平臺依然穩健,成為當前為數不多的投資選擇。

在貨幣超發嚴重的情況下,股市跌跌不休、企業債券也頻頻逾期、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等收益率依然偏低。

對於廣大中產人群來說,能夠保值增值的投資產品依然不多。網貸仍舊是收益/風險比不錯的投資選擇。但在當前形勢下,投資人尤其需要仔細識別網貸底層資產風險,避免盲目投資。

麻袋研究院發現,在網貸頭部平臺中,基本以個人消費信貸資產為主,具有典型的小而分散特徵。因此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除了選擇股東背景強的平臺,資產類型及資產優勢也同樣重要。

網貸投資避雷指南:看穿資產端真相

一、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

(1)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供應鏈金融曾經是網貸的主流資產類別,其基於核心企業的信用,為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意味著真正的還款來源還是核心企業。一般供應鏈融資涉及的上下游小微企業眾多,合計融資規模較大,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

這可能導致出借人無法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一旦核心企業出問題,上下游企業一損俱損,出借人的投資就很難得到保障。

網貸投資避雷指南:看穿資產端真相

據麻袋研究院統計,2017年10月網貸之家公佈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交易量前三十名的平臺中,超過三分之一平臺已經出現爆雷、逾期、清盤等問題。

網貸投資避雷指南:看穿資產端真相

(2)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願意服務中小企業,也是因為其風險過高。

首先,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薄弱,能夠抵押的資產少,也缺乏實力雄厚、資信狀況好的企業為其提供擔保;其次,中小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產品技術含量不足,盈利能力差;第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夠,監管難度和成本高。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曾說:“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僅三年。”

當中小企業無法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時,才會轉而尋求向網貸平臺融資。

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這些抗風險能力薄弱的中小企業,承擔著極高的網貸融資成本,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出現大規模逾期。

(3)龐氏騙局的溫床

8.24網貸監管細則要求:“單一網貸平臺,個人借款不超過20萬,企業借款不超過100萬。”有些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拆分大額借款,以實現規避監管的目的,甚至偽造借款項目。

通過註冊殼公司偽造供應鏈金融項目拆分借款,比起偽造個人借款要容易得多。

假設網貸平臺要偽造1000萬元的借款項目,需要10家殼公司或50個個人借款客戶。

當前成立殼公司的成本極低,且數量沒有什麼限制。利用供應鏈金融的幌子,以殼公司偽造借款項目進行集資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典型案例包括善林金融、唐小僧等。

二、個人消費信貸的優勢

(1) 小額分散、風險可控

伯努利定律表明:“在隨機試驗中,每次出現的結果不同,但是大量重複試驗出現的結果平均值卻總是接近於某個確定的值。”該定律又被稱為大數法則。

具體到消費金融領域,雖然每個借款人是否還款難以確定,但是隻要借款人足夠多,足夠分散,壞賬率總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因此,只要網貸平臺的風控模型設置合理,並經過長期借貸實踐檢驗,投資人就可以通過分散投資實現總體風險可控。

假設某網貸平臺約定出借年利率10%,小A 計劃出借10萬元,期限一年,借款人按理想狀態100%還款,小A最終本息收益是11萬元。但根據平臺歷史數據,每1萬個借款人只有9900人準時還錢,其他100人不還錢(壞賬率1%),如果小A沒有分散投資,剛巧把錢借給了不還錢的一個人,最終將血本無歸。另一種情況是,小A把錢進行分散投資,也就是出借給1萬個人,每人10塊,那麼按照歷史數據,即便100個人沒有還款也只損失了1000元,按照平臺約定這1000元還可以帶來100元收益,小A最終本息收益10.89萬元。

上述舉例說明了理想狀態下“小額分散、大數法則”的優勢,但現實中的壞賬率必然高於1%,而借款人的借款利率也更高。總體而言,在小額分散的前提下,投資人/出借人的風險被降低,收益相對穩定。

(2)商業模式可持續

當前,螞蟻借唄、微粒貸等借款年化利率超過18%,而網貸平臺的借款利率更高,給投資人8%-10%的投資收益,依然還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維持平臺運營。

在商業模式可持續的基礎上,網貸平臺可以在風控方面投入更多資金,降低借款端的逾期和壞賬率,形成良性循環。

投資人在深入考察網貸平臺消費信貸資產時,尤其要注意團隊的從業經歷,尤其風控團隊是否專注於消費信貸領域,風控模型的有效性也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實踐檢驗。對於那些為了合規而倉促轉型消費信貸資產的網貸平臺,尤其需要仔細辨別。

(3)消費金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2017年我國消費支出達到43.5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53.6%,而歐美髮達國家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超過80%。

嚴重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亟需國內消費提供新的驅動力。

通過消費信貸刺激居民消費成為國家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頭部網貸平臺,在資產端服務的借款客戶也體現出普惠金融的“普惠”特點,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三、優中選優

小額分散的個人消費借貸也並非萬無一失,依然面臨著欺詐風險和惡意逃廢債的威脅。出借人在甄選消費信貸底層資產時,還需優中選優。

麻袋研究院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在風險識別方面具有普通投資人無法具備的優勢,能夠得到金融機構認可的資產才是優中優選。

在消費金融領域,只有京東金融、螞蟻金服、中騰信等機構在滬深交易所發行過資產證券化產品(ABS),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其資產質量和風控水平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