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西工区的历史由来!原来是个兵工厂?

西工”之意源于西工兵营。由袁世凯组织于1914年兴建,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溥仪)宣告自行“逊位”,清代结束。清代共历10帝、267年。不久,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其篡权称帝的真正目的,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他委派官员到洛阳勘察地形,规划选址,决定在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区域内修建兵营。

洛阳市西工区的历史由来!原来是个兵工厂?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洛阳老城以西大规模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简称“西工”。民国九年(1920年)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以直鲁豫巡阅副使身份进驻西工,并进一步扩建兵营,修筑马路,由原来267万平方米的兵营扩大到677万平方米,5000余间营房扩建到1.2万余间。

民国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驻西工,洛阳第一次成为河南省省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国民党中央党部设在西工。

洛阳市西工区的历史由来!原来是个兵工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西工,洛阳成为当时华北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驻西工,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省会。

洛阳市西工区的历史由来!原来是个兵工厂?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洛阳二次解放,西工地区划属洛阳市第五区(乡级区),9月改属第三区。

1956年3月,正式成立西工区。

从1914年开始,建窑烧砖,并召集石家庄等地的建筑商齐集洛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西工兵营初具规模,共耗资170万两。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由于该工程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当地人多来此打工,所以称这里为“西工地”,后简称“西工”,这便是今天“西工”这一地名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