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教養」還是「放養」?這個暑假,山西家長都是怎麼選擇

太原晚報 暑假已過去一半了,家住北大街西社區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天天,度過了1個月的"教養"模式。他每天都要上課,而同學小志則是每天玩耍,被家長"放養"了1個月。

此外,還有同學每天和爺爺奶奶待在家中,被"圈養"著。小學生如何過暑假,不少家長都為此事發愁。課堂上“教養”7月份,對天天來說非常忙碌。自從放假後,除週日外,每天上午,他都要上數學和語文提高班,每次4個課時。下午也很少能休息,因為還要上架子鼓班和書法班,兩個班一週總共上4次,每次一個半課時。晚上則還要複習當天學到的知識、練習架子鼓。天天無奈地說:“我其實早就做好了暑假計劃,但根本無法實現,要知道暑假生活是這樣,我就不盼望了,比上學還累。”對於孩子的不滿,天天的母親也很無奈。她對記者說:“孩子7月份辛苦一些,8月就能輕鬆一點。8月,上午的數學、語文提高班不用上了,孩子可以多玩一會兒。我和丈夫已在8月初安排好了出遊,讓孩子出去玩玩長長見識。” 隨後,記者走訪不少社區發現,不少上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孩子的暑假生活和天天類似,都在“教養”中度過,大多數時間都被拴在了課堂上。

大人忙"放養"小志是天天的同學,父母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在菜市場賣菜。“放假實在太無聊了,每天玩得都沒意思了。”對於暑假的感受,小志一直搖頭。假期裡,小志幾乎天天睡懶覺,睡醒後坐著發發呆,然後找鄰居的孩子玩。有時候,實在感覺無聊了,就去菜市場幫父母賣菜,困了就回家繼續睡覺,睡醒再玩兒。這幾天,小志不斷要求父母把他送回老家,而父母也有這個打算。 暑假裡,市民劉先生也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劉先生說,他和妻子沒時間照顧孩子,老人也都在老家。如果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中,肯定會一直玩遊戲、看電視。所以一放假,劉先生就把孩子送回了呂梁老家,讓孩子體驗一下鄉村生活。雖然孩子在農村玩得很嗨,但這幾天劉先生正和妻子商量,用不用8月份把孩子接回來,報個培訓班收收心,擔心孩子一直玩下去會影響新學期的學習。

由老人“圈養”父母上班沒時間,剛放暑假,住在勝利東街社區的辰辰就被送到了奶奶家。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沒精力管他,就每天把他“圈養”在了家中,很少下樓活動。時間一長,辰辰便習慣宅在家中。每天早晨,辰辰睡到9點才起床。吃過早飯,完成媽媽交代的學習任務後就開始玩手機遊戲或拼插玩具。午飯後,爺爺奶奶午休,辰辰有時候會睡一會兒,但大多數時間還是玩耍。晚飯後,他會和奶奶下樓轉轉,接著回家看電視,想看到多晚都行。

對於這樣的暑假生活,辰辰還感覺不錯。他說,和爺爺奶奶在家自由自在,雖然每天待在家中,很少出門,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記者採訪發現,假期被“圈養”的孩子也很多,大多數都是父母沒時間,被老人看管著。老人精力有限,孩子大多時間都待在家中,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學習任務後,就能自由支配時間。雖然很少出門,但不少孩子都很喜歡這種假期模式,主要原因就是自由自在。流行“複合型”“其實,‘教養’‘放養’‘圈養’這三種方式均不可取。在整個假期,如果家長一味地採取一種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採訪中,許多老師這樣說。對學生來講,玩耍、社會實踐、體育鍛煉以及學習各種知識,都是增長孩子生活本領必須的途徑。

如今,補習班+旅遊+夏令營+體育訓練+社會實踐的“複合型”假期,已成為許多孩子的暑假度過方式。不少教育專家表示,孩子的假期生活要豐富,讓他們能多學東西、多長見識。此外,家長也要注意方式,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勞逸結合,不能多加壓力,更不能盲目攀比跟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