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下级关系的最高境界什么样?看看他们

当下,除了新兴的自由择业者之外,我们大都还居于群体之中,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作中的人”。既然是在工作群体之中,就会常常遇到这样的苦恼,那就是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取得领导的赏识。所以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有一句名言就是:要学会如何哄皇上,揣摩上意。这个问题不仅是年轻的刚入职的人有这种深刻的烦恼、纠结,就是工作多年的人也一样被这个问题困惑着。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领导的又何尝不因此而困惑呢?从古至今这就是一对矛盾。下属希望遇到好领导,所以总是觉得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领导又希望有好的下级下属,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有多少领导者在慨叹,唉,遍地都是人,但是人才凤毛麟角,无人可用啊!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才虽有却不为所用,正如刘邦说项羽,我有三杰,我都能人尽其才,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曾却都不为所用,结果可想而知。

也有的人认为处理好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主要在于沟通。勤沟通,可以避免很多误解。但在现实过程中,真的把沟通做好了,就能解决这对矛盾吗?

恐怕还不是。

领导与下级关系的最高境界什么样?看看他们

近日,读《东周列国志》,有一则小故事,很耐人寻味。故事说的是齐景公君臣关系中的一段趣闻。

齐景公名杵臼,是春秋末期的一代名君,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有志复桓公之业。内有相国晏婴,二桃杀三士,解内忧;外有大将军穰苴,除烦刑,薄赋敛,国人感悦,诸侯无不畏服。乃至国治兵强,四境无事,霸业既成。

现在我们就说说这位景公同志,一日,在宫中与姬妾饮酒,至夜,意犹未畅。就是喝到了高兴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突然想起来自己能有今天,国泰民安的,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有两个好大臣,文有晏婴,武有穰苴。所以我不能没良心,自己享受,我得与民同乐。

因此,吩咐左右说,咱们走!去相国家,与他一起乐呵乐呵。

晏子一听这深更半夜的,领导来了,下了一大跳,玄端束带,持笏拱立于大门之外。问道:“诸侯得无有故乎?国家得无有故乎?”就是问大王您有什么大事吗?还是国家出了什么事了?景公曰:“无有。”晏子曰:“然则君何为非时而夜辱于臣家?”就是说没事你大老晚跑我家来干什么?景公曰:“相国政务烦劳,今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声,不敢独乐,愿与相国共享。”景公的意思就是说我晚上正喝酒呢,突然想起来我能有今天,都是你相国的功劳,所以我不敢一个人独享,特意过来,上你家,咱们一起喝点酒,乐呵乐呵。

晏子对曰:“夫安国家,定诸侯,臣请谋之。若夫布荐席,陈簠簋者,君左右自有其人,臣不敢与闻也。”晏子说的意思是,大王要是有正事儿,找我,要是想喝酒,请找别人吧,恕不奉陪!

景公好没面子,命回车,移于大将军司马穰苴之家。结果,司马大将军仍然没给他面子。

景公面子彻底丢到底了。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说不行,今晚还非得痛快痛快。突然想起一个人,说走,去梁大夫家。梁大夫叫梁丘据,是个内臣。那是真会来事儿,早就听说今晚的事了,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摆好酒宴,吹吹打打,把景公接到府上,这回可是君臣同乐,一醉方休,“于是解衣卸冠,与梁邱据欢呼与丝竹之间,鸡鸣而返。"

但这个事儿还没算完。第二天,晏婴、穰苴同入朝谢罪,检讨说,领导不好意思了,我们昨晚没给你面子。但同时呢,这两位大臣却不肯罢休,没好气的对景公进行了批评,“且谏景公不当夜饮于人臣之家”。

这两个大臣胆子也够大的了,这不给领导面子也就罢了,竟然还敢批评领导!但是最后景公说出了一番话,真可谓是千古名言!!

景公曰:“寡人无二卿,何以治吾国?无梁邱据,何以乐吾身?寡人不敢妨二卿之职,二卿亦勿与寡人之事也。”

振聋发聩!

因此史臣有诗云:

双柱擎天将相功,小臣便辟岂相同?

景公得士能专任,赢得芳名播海东。

领导与下级关系的最高境界什么样?看看他们

文中所见,首先应该推崇的是齐景公,他富贵不忘功臣,欲君臣同乐,显示出了作为领导亲和力的一面;接下来,应该推崇的是晏子与穰苴,他们恪尽职守,不为诱惑而动,勇敢地拒绝了领导的亲近但不当之举,并且在第二天上朝时又进一步仗义执言,批评领导的“好意”,刚直之气怦然而出。

但故事并没完,只有读到最后,才拍案叫绝!

“寡人无二卿,何以治吾国?无梁邱据,何以乐吾身?寡人不敢妨二卿之职,二卿亦勿与寡人之事也。”

所以,最应该推崇的仍然是齐景公!

也正是由于他的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才得以使上上下下,秩序井然,各司其职。

那么反观今天我们周围的领导及下属关系是什么状态呢?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可以说,大都是以领导者的好恶为先,以领导者的个人意图行事。一个单位的领导思想解放,前卫、果断,那么他的手下人必然敢想敢干,敢作敢为,勇于进取;领导思维守旧,那么其手下必多圆滑之徒;领导爱打球,则其单位再困难也大都有个篮球架子或乒乓球案子;领导是墨客,则其单位便会经常组织书法赛。如此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现实中,决策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腐败的造成,又有多少就是上下级关系的非正常配合造成的呢?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要按领导意图办事!”“要摸清领导的意图”!“领导说咋办,我咋办!”等等。揣摩上意,领会领导意图成为了很多人从政的必修课,也变成了这些人的护身符。

试想,以这种心理去给领导当参谋,做助手,出主意,提建议,那能提什么好建议?能出什么好主意?况且,不排除还会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片面曲解领导的意图,为谋求自己的利益,断章取义,把所谓领导的意图变成他的“尚方宝剑”而大行其道。他的利益得到了,若决策有误、产生不良后果,便借这是“按领导意图办的”,往领导身上一推,溜之大吉了。

当然,这种上下级关系的非正常配合,下属的投其所好,趋炎献媚是主要因素,但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能广为盛行,不能排除上级的主观默许和喜好。

好的理念决定好的制度,好的制度也需要好的执行。今天,我们并不缺少好的制度,缺乏的就是对制度的有效遵守或有效执行。

领导与下级关系的最高境界什么样?看看他们

老理入职多年,也算是是资深公务员了,这样的情况从入职那一天就存在,也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我要做事,实现目标理想,需要依赖我的下属去落实。我当然希望能有忠诚正直、有能力的人去解决工作执行中的各个问题,所以要选才用能,做到人岗适宜;同时,我也要面对我的各位上级,我更希望他们能够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决策方向不轻易更改,不让人陷入琢磨“领导意图”之中。

领导与下级的关系既复杂,也简单。齐景公的小故事是否确有其事,并不重要,也可能是文人期望的一种理想境界而已,权当借鉴。总之,要成就事业,就是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耗在领导与下级之间的沟通上,各司其职,各负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