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近日,一篇题为《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的文章引起网络热传。同时,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又一同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将公摊面积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在中国,公摊面积一直是购房者的一大“心病”。房子也在公摊的“魔爪”下变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东西。事实上,公摊问题的问题存在已久。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部分开发商更是趁机推高公摊比例。

所谓公摊面积,官方解释很多。简单来说,就是整个大楼的公共区域加起来,分摊到每户头上分别是多少面积。国内每个地区对于公摊怎么算,规则还不一样,有时候甚至每个楼盘的规则都不一样。在国际上基本都是按照实际使用面积来计算房价。为何国内要采用含公摊面积在内的建筑面积计算。住房公摊面积的存在是否合理?这里面开发商又有哪些猫腻呢?

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有媒体指出,我国从1998年进入商品房时代开始,公摊面积就因为不符合国际惯例、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等问题一直被人诟病。公摊面积一直处于法律的模糊地带,甚至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做法。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公摊面积是开发商变相涨价的手段之一。虽然作为业主你可以通过测量得出自己房子的室内面积,但是对于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等公摊面积,是无法通过简单测量得出的。所以虽然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小区的所有房子的公摊面积加起来或许会超过这个小区的实际公摊面积,但真正花时间功夫耗费人力物力去一探究竟的业主少之又少,渐渐在购房过程中都默许了公摊的存在。

因此,很多业主试图借助第三方来具体测量。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部分开发商与第三方测量机构存在一定猫腻的现象。开发商可以在第三方测量时与之达成默契,在公摊面积的大小上做文章。在房价水涨船高的背景下,开发商就增加了很多利润空间。以昆明上半年商品房均价12600元/㎡为例,一套100㎡的商品房,以30%的公摊来算,公摊面积的价格都高达378000元,更何况还有部分项目存在公摊高至40%乃至50%的公摊比例。

其次,在公摊面积的收费上还存在着重复公摊面积,重复收钱的问题。例如:昆明的有些小区的消防应急场所等区域已经被算作公摊收费,后期却又被划成停车位再次出售,这就属于重复公摊。这类车位的价格更是不低,对于一个昆明的中型社区,如果开发商想在这方面做手脚,地下至少能划出几百个车位,地上也有几十个。目前昆明车位市场售价每个在15万元左右,重复公摊的收入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同时,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业主的公摊甚至是被用来牟利。最直接的就是小区的广告位。社区出入口、电梯间、电梯门口、社区灯箱、社区户外、停车场、停车场道闸、单元门禁机屏、楼房墙体等都可设置广告位或广告屏,通过投放广告赚钱。这些被算作公摊的物业用房,按道理是业主所有,物业公司应当向业主缴纳一部分费用,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公摊的存在的确不合理,那么在未来是否有可能取消公摊面积?其实早在2002年,重庆就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做出规定: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不仅是重庆,作为公摊面积“发源地”的香港也在2013年取消了公摊计价收费。近几年,北京、广州等地也开始出现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探索,努力打破这一不合理现象。

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重庆市关于取消公摊的文件截图

不过,也有一些业主开始担心取消公摊收费是否会影响小区的品质或者带来涨价问题。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担心实属多余,因为小区品质完全可以通过收取物业费来保障。因为,不同开发商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消费者在购房时也有了“货比三家”的选择余地。同时,按照目前出台的“限价”政策来看,也一定程度上对开发商的定价进行了合理的约束。而如果开发商试图通过降低小区品质来“偷工减料”从中谋取利润空间,以目前日趋理性的消费市场,相信也难逃业主“法眼”,很难会有人上当买单。此外,未来我国有建设开放型社区的趋势,小区绿化环境问题也很有可能会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品质也有相关机构检测督促来保障。

由此可见,取消公摊已是大势所趋,在昆明也如此。更多发展的合理化,也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无法取消公摊,是否可以在现有购房方式下,给开发商或代理销售中介一项强制义务,即向购房者明示“到底分摊了哪些面积”,让公摊数据变得更加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钱花在哪了,从而减少购房纠纷,让市场更加理性。未来公摊面积的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争议不断的公摊面积,昆明何时能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