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出貨量暴降28%:人聯網結束 物聯網開始崛起

4月8日,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8%;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8737.0 萬部,同比下降26.1%。

手機市場出現如此大的降幅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般而言,第一季度是中國的春節,手機銷量通常要好於其他季度。但是如此大的降幅,可能證明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衰退週期,急需其他刺激因素,才有望扭轉出貨量急需下滑的形勢。

目前可以預見的刺激因素是5G,但是這一網絡的全球性大規模商用仍然需要一定時間。5G大規模商用可能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而這將給主流的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帶來極大挑戰。

而從另外一個季度來講,智能手機出貨量大幅下降可能表明“人聯網”市場趨近飽和,未來更多的將是“物聯網”。

國產手機出貨量暴降28%:人聯網結束 物聯網開始崛起

5G網絡中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物聯網通信,而一旦5G通信網絡建立起來,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通信網絡就會很快完善起來,而海量設備聯網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0年將擁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在20167年的ARM開發者大會上曾表示:到了2018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會超過移動設備,到了2021年,我們將會擁有18億臺PC,86億臺移動設備,157億臺物聯網設備。

孫正義還說:“在未來20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會超過1萬億臺。”到了2035年,數據數量將會增長2400倍,從1 EB(exabyte)增長到2.3ZB(zetabytes)。

設備聯網帶來的數據量增長,讓“邊緣計算”正式站上舞臺中央。為了抓住這一市場機遇,諸多雲計算廠商開始在物聯網領域加大投資。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阿里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宣佈,阿里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IoT是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後新的主賽道。對於物聯網,阿里雲定下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連接100億臺設備。

4月5日,微軟官方表示,將在未來四年投入50億美元用於物聯網研究、產品、服務和新項目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微軟一直有投入物聯網技術,以此推動其Azure雲服務。比如在去年的Build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將“邊緣計算”設置為主要議題。

隨著5G、NB-IoT等通信網絡的建立以及AI技術取得突破,物聯網這一流行了近二十年的概念這一次真的要迎來大規模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