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誰主沉浮?

中東:誰主沉浮?

  • 作者埃弗雷姆·伊巴(Efraim Inbar),(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政治研究名譽教授,貝京-薩達特戰略研究中心(Begin-Sadat Center forStrategic Studies,BESA)前主任,(美國)中東論壇(Middle East Forum)希爾曼-金斯伯格研究員。原文最初發表於2017年8月24日的《今日以色列》(Israel Hayom),隨後(美國)中東論壇轉載。標題為Who's Up and Who's Down in the Middle East。圖片來自網絡。
  • 李項城 譯。
  • 全文2211字,我也不知道幾分鐘能讀完。

(文章最初發表時標題為“中東去向何處?”)

中東:誰主沉浮?

自2011年中東事件 (貼錯標籤的 "阿拉伯之春") 以來, 該地區一直處於動盪之中。阿拉伯國家的中央集權結構無法克服國內的分裂,變得非常清楚。甚至在2011年之前, 黎巴嫩、伊拉克、索馬里以及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都未能團結一致。2011年以後, 敘利亞和也門陷入了內戰狀態。同樣, 埃及也經歷了一場政治危機, 出現了一個伊斯蘭政權。一年的軍事政變恢復了近衛軍舊制度。所有阿拉伯共和政體都處於壓力之下。雖然君主制經受住了政治風暴, 但他們未來的穩定則是不能保證的。

日益增長的伊斯蘭主義勢力給阿拉伯國家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伊斯蘭國”組織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迅速崛起, 是這種現象在中東邊界以外蔓延的最引人注目的表現。儘管它不出意料的遭到軍事失敗, 但建立伊斯蘭哈里發國的意識形態和激進伊斯蘭的變種仍然在許多穆斯林地區引起共鳴。因此, 零星的包括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組織(al-Qaida)追隨者, 以及更強大的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 可能會繼續挑戰中東和其他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分裂已經成為中東政治的主導因素。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裂是中東政治的一貫特徵, 隨著伊朗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 這種分裂變得更加佔據中東政治的主導地位。伊朗和世界強國之間的2015年核協議 (“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 在中東被普遍視為伊朗 (什葉派、波斯) 的外交勝利。什葉派占主導地位的伊拉克 (不包括庫爾德地區) 也變成了伊朗的衛星, 而伊朗及其代表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ssad)在敘利亞的軍事參與,似乎實現了從伊朗到地中海的什葉派走廊的完工。伊朗繼續其遠程導彈計劃而有所增強,甚至在有缺陷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限制範圍內的核領域也取得進展。它的代理人統治著巴格達、貝魯特、大馬士革和薩那, 這預示著伊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中東:誰主沉浮?

相比之下,遜尼派勢力則表現軟弱。沙特阿拉伯(與遜尼派土耳其一起)未能推翻伊朗在敘利亞的盟友阿薩德。沙特王儲兼國防部長穆罕默德•本•薩爾曼‎推動沙特阿拉伯採取更為強硬的姿態,但未能贏得在也門——它的後院的內戰。此外,到目前為止,利雅得(沙特首都)還沒有成功地迫使其小鄰國卡塔爾放棄親伊斯蘭主義者和親伊朗的政策。

埃及在溫和派陣營中是一個重要的阿拉伯遜尼派國家。然而,它在阿拉伯世界所承載的傳統分量如今卻更輕,這主要由於其巨大的經濟困難。為埃及人民提供食物是開羅的首要任務。與此同時,開羅正在國內打擊伊斯蘭叛亂分子。這種情況給區域努力留下的能量有限,短期內很難改變。

以色列現在是溫和遜尼派陣營的非正式成員。

以色列是溫和遜尼派陣營的非正式成員, 因為它在伊朗在該地區的霸權問題上與溫和遜尼派有著共同的主要關注。以色列在內塔尼亞胡總理的領導下, 雖然強大且隨時準備使用武力, 但卻不願意干涉其邊界以外的事務。

這種謹慎的做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即以色列是一個擁有有限資源的小國,在中東缺乏政治運作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出現在以色列邊境附近,重建東部前線可能會成為一個嚴重的軍事挑戰。

在當時的奧巴馬(Barak Obama)總統的外交政策的強化下, 美國從中東脫離的局面仍在繼續。在奧巴馬治下, 與敘利亞和伊朗接觸的嘗試被普遍認為是軟弱的, 而與伊朗簽署核協議則強化了這種看法。由奧巴馬發起並由特朗普繼續進行的打擊“伊斯蘭國”的強迫行動(obsessive campaign), 主要助力伊朗計劃。

新任特朗普政府迄今未能制定出一個連貫一致的中東方針。

新任特朗普政府迄今未能制定出一個連貫一致的中東方針。此外, 美國向該地區投射兵力的能力逐漸減弱, 這使美國失去了在地區政治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美國軟弱所造成的真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俄國人所填補。俄羅斯對敘利亞內戰的軍事幹預將阿薩德政權從失敗中挽救出來。它限制了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參與,並幫助伊朗侵入該地區。

由美國軟弱造成的地區真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和中國的參與。

中東:誰主沉浮?

吉布提

我們也看到了日益增長的中國人的興趣。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試圖把中東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努力聯繫起來。2017年7月, 中國在吉布提設立了第一個海外海軍基地。該軍事設施位於一個關鍵的海上咽喉點上,象徵著它作為一個新興的全球大國日益增強的信心,能夠投射軍事力量,並直接保護其在中東、非洲和西印度洋的利益。

然而,域外大國幾乎無法改變該地區的政治動態。區域力量在確定政治結果方面通常是決定性的。此外,中東歷史提供了許多外部行動者被區域力量為其自身計劃操縱的例子。

中東:誰主沉浮?

從局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到阿拉伯世界的嚴重危機,伊朗和土耳其之間的關係將是決定該地區未來趨勢的關鍵因素,這是有道理的。它們是兩個最大的國家,他們既雄心勃勃,又有足夠的能力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儘管歷史上的對抗和什葉派與遜尼派正在分裂的宗教認同可能導致競爭,但他們似乎正在合作。土耳其和伊朗已經討論了針對庫爾德武裝組織的可能採取的聯合軍事行動。兩方都站在卡塔爾一邊。他們都在利用伊斯蘭主題和反以色列的立場來贏得阿拉伯世界的心。我們很可能會在中東看到伊朗和土耳其的雙雄並存局面,但中央集權的利益和對伊斯蘭教的不同解讀可能會將這兩個昔日的帝國推向敵對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