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二)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內驅力。

人類行為有兩種驅動力:

外部驅動:即來自外在的動機,尋求獎勵,避免懲罰的動力;

內部驅動:即我們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學習並創造新事物,不斷實現自我的內在需求。

01 孩子的內驅力是天生的

首先,孩子作為一個從無到有的生命,是與生俱來自帶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也是天然具有對於學習和成長的巨大的熱情的,哪怕是作為生物體基於生存適應的本能而進化出來的學習意願和能力。

02 錯誤的教養方式破壞了孩子內驅力

家長們在“我都是為你好”的時候,無形中會殘忍的破壞孩子的內驅力。

1.對孩子過度包辦

有個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從樓梯上摔了下來,從此只要走路就有隻手保護他,後來有大人在身邊時再也沒有因為走路磕碰過。可是入園後他是受傷最多的孩子。他會從高臺子上,喊一聲大人的名字,不管離多遠就直接跳下來。他覺著這個世界只要有大人在,一切都是安全的。因為有了這種依賴心理,他喪失了在磕碰和摔打中學習走路、學會自我保護的需求。如果家長在很多地方都包辦、干涉孩子,那麼在這些領域孩子都會因為有“柺棍”支撐,不會再有“獨立行走”的需求。

2.阻止孩子嘗試體驗

幼兒期孩子吃手媽媽說太髒了,阻止;小時候孩子要自己夠玩具,媽媽看太難了,幫忙;長大點孩子要從石頭上往下跳,媽媽說危險,阻止;再大點孩子要嘗試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想要去廚房幫忙,想鼓搗各種電器,想去更遠的地方,想看更多的風景,所有沒有嘗試過的都想嘗試一遍......媽媽在旁邊不停的說:“別動”、“危險”、“不行”、“你給我回來”......漸漸的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慾望,徹底失去了好奇心,只在媽媽劃定的範圍內,老老實實做乖寶寶,這樣才能得到正向反饋。

3.帶有目的性功利性的指導孩子

孩子在玩樂高,他無所事事的拼來拼去。家長看著忍不住過來,“你在拼什麼呢?我們拼一個房子吧。”“你看這樣,用這個加這個就是圍牆......”孩子只是想探索感受這些奇特的小零件,家長從成人角度目的性很強的指導讓玩耍變成索然無味的程式,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

孩子在悠然的翻一個繪本,看得津津有味,媽媽拿過來細心的分析:“這個故事是時間順序寫的,告訴我們......道理,你記住了嗎?以後看到的道理都要用到生活中啊。”

孩子只是被繪本美麗的圖畫吸引,享受著審美愉悅和想象力帶來的歡樂,家長功利性的講解和指導讓閱讀變得面目可憎。

4.不允許孩子犯錯誤

孩子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經常會犯錯誤,家長看到了總是忍不住指導糾正,最後孩子即便“學會了”,完成了任務,也完全體驗不了試錯改錯,克服困難的成就感。而且家長不斷的盯著孩子的錯誤,過多的給予負面反饋,打擊孩子自信,從主動被被動,逐漸把孩子的事情變成家長的事情。

大家可以對照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也犯過上面的錯誤,每個人孩子都是自帶動力系統的,只是我們錯誤的教育方式破壞了孩子追求探索的熱情。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才可能有獨立自主的學習動力,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一個內驅力被破壞掉的孩子,對生活沒有熱情,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所以重新培養孩子內驅力就要反其道而為之:

放手還責任;

鼓勵孩子嘗試和體驗;

減少教育的功利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

在保護孩子內驅力基礎上,這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01 引導孩子設立目標

具體到孩子的學習上,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引導孩子給自己設立目標,我們可以把目標整理出來,並且分階段細化目標。目標不能太高,達不到孩子會受挫;目標也不能太低,太低不足以激發孩子動力。

制定目標的原則:

目標越具體越好

完成度要可量化

目標通過努力可以實現

選擇對個人成長很重要的目標去實現

實現目標一定要有期限

02 強化學習中積極正向的體驗

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內驅力,要強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正向的心理體驗,讓孩子在一次次從無到有的“努力→達成”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力,體驗到自身的力量,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自信。

這種自信作為堅實的基礎,又可以在下一次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孩子可以就事論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困難、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歸咎於“我不行”,孩子就可以不輕易言敗、願意再次嘗試,去尋找方法,克服、提高、達成,於是再一次地體驗“我可以!”,從而繼續增強信心,於是越來越強,良性循環!

03 化要求為幫助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家長,請無條件地相信孩子:他不是不願學習,不是不願成長;他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他不會,需要幫助!這種時候,請選擇跟孩子站在一起,去打敗困難;而不是跟困難站在一起,去打敗孩子。一定要幫助孩子通過他自身的實踐、去體會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努力、克服和堅持的價值,體驗經過自身努力而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掌控感。

04 適當的時候推一把

在某些特定的、必要的時候,也許還需要對孩子“推一把”——這個指孩子勇氣不足、或者就是出於想逃避困難或想偷懶的時候,想一些對策,把孩子逼出舒適區,適當督促他超越,目的是讓孩子能更好、更快地進步;同時,“超越”的成功心理體驗可以有效地遷移到下一次、別的場景。同樣地,反覆重複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達到正循環。在這個過程中,要放棄完美主義,應當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有些時候的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允許孩子休整、調節、充電,再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