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稍門的門在哪?

南稍門的門在哪?

抖音帶紅了西安。很多人慕名來到這裡,然後發現,這個城市沒有都住窯洞,也不是家家門口擺個仿製兵馬俑,也沒有漫天飛沙的黃土高坡和隨處可見的安塞腰鼓。它越來越朋克、國際化的一面,讓人不自覺地默唸:西安,可以愛一輩子。

對,我們有城牆,有東南西北門,有秦時明月,漢唐風度,它是這座城的血液,是它隨處散發的氣質。

無數的商場、酒吧、各種各樣的娛樂場所,書店,它們折射出的發展速度和人格力量,足以穿越歷史的塵煙

南稍門的門在哪?

上世紀,90年代,我在西安一個叫“南稍門”的地方出生了。我全家人都特別興奮,我爺爺甚至一度想給我起名“劉稍門”。

我們的生活裡,不是每家門口都有一個仿製兵馬俑。

小時候,總聽爺爺講老長安和南稍門一帶的事情:古玩市場,沒有塔頂的小雁塔,第一批住上西后地樓房的老鄰居,草場坡上的biangbiang面......都是我抹不掉,回不去的童年。

還有,我永遠的疑問,為什麼叫“南稍門”?它的門去哪了?

1

誰說眼前沒有詩和田野?

如今,我這樣的第一批90後,已經從小屁孩奔向了油膩的中年,但南稍門這幾年卻感覺越來越年輕。尤其是近三年來,各種各樣的商場崛地而起,讓我感覺我一直生活著的南稍門一下變成了另一個模樣。

很多西安人都說長安路是西安的“龍脈”,長安路作為西安城市的中軸線,貫通著郊區和市中心,也為南稍門注入著能量。

南稍門的門在哪?

當我20歲的時候,我感覺身邊的人就跟上滿了發條似的,好像馬上要踏入老年,恨不得連退休的事兒都解決了。要貸款買房、要貸款買車、要結婚,不能再玩了,要認真生活了。

而我,卻依然嚮往在西安賓館門口坐上機場大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依然沉浸在馬路對面的程記米線,樓下薛昌利大米麵皮,中貿的建基泡饃,路口的大盤雞……

南稍門的門在哪?

但不可否認,未來的確是個令人發愁的事兒。它讓大家都不再浪漫。以至於第一次在南稍門看到中貿那些手作商戶,我有些恍惚。它讓我想到香港的軒尼詩街邊,九龍塘擠擠挨挨的店裡,那些生機勃勃的手工藝人。“它們”在此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現在生活節奏那麼快,誰有時間情趣做個杯子,畫幅油畫,訂做個旗袍?

南稍門的門在哪?

我那些東郊西郊北郊的朋友,以前聚會我們都是“城裡見”。現在,反過來了。他們更願意來“南稍門”找我。在這裡的“造怪邦”文創區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調調,一個可以慵懶可以不要著急的調調,正是這種調子讓我在急遽變化的城市裡感覺到了那麼點詩意。

讓我們近在咫尺的生活也可以有“詩和田野”。

南稍門的門在哪?

過去,總有人說,南稍門堵死了,坐出租車總會被拒載:“補(不)好意思,嚼(交)車呀,氣補(去不)了咧。”

現在,這裡各種地鐵、公交的開通,加速了南稍門的日常。未來,這裡還將與5號線進行換乘。

商業高樓越來越多,也為這裡帶來了西漂一族。他們從南稍門十字出發,奔向東南西北,見證著南稍門的變遷。

南稍門的門在哪?

很多人說南稍門的變化很大,也有人說南稍門這幾年沒有變化,舊時的老店和建築都還在友誼路和長安路上佇立。管他怎麼變,這裡都是我繞不開,離不了的生活。

2

誰家樓下,還沒有個SKP了?

我的朋友圈,那些去北上廣的朋友,動不動就會顯擺,我今天逛了個SKP,買了個包包。如今,我們南稍門人也有自己的SKP了,就在中貿的斜對面,王府井對面,世紀金花的隔壁。

南稍門的門在哪?

西安消費市場已越來越需求多元化、新鮮化。而自帶流量的SKP選擇了南門商圈,與南門商圈本身的包容度也有著極大的關係。這讓永寧門以外,南稍門以裡,這個寸土寸金的商圈,因為SKP到來,消費段位直接又up了一個等級。

南稍門的門在哪?

SKP也許會帶動南稍門乃至全西安時尚的步伐。不過,這也沒什麼好炫耀的了,因為我們早已做好了準備。我們永遠在鐘樓和小寨之間的C位上,做最好的自己。

南稍門的門在哪?

閒暇的午後坐在星巴克喝杯咖啡,約個三兩好友,聊聊自己是怎樣的“隱形貧窮人口”。不管你是文藝青年還是逗逼少年,單身貴族還是居家老小,逛個24小時書店,翻翻最近的暢銷書,瞭解一下各個領域的新視相。拐個彎,還能自己動手,做個湯勺碗筷。在美食街,拍個抖音,做個緊跟潮流的社會人.......

南稍門的門在哪?

南稍門的門在哪?

“約麼?”

“不約。忙,累,煩。”

“走吧,南稍門看個電影,然後去唱歌。”

“啥?南稍門?那我去,待會見…… ”

南稍門的改變是從這裡的生活方式體現的,不明白的人,可以試著在南稍門待上一天,你就會懂,它足以滿足你對生活的所有期待。而對於我這種南稍門土著來說,它向來如此。它有時代變遷的芬芳,有著彌足珍貴的回憶,不同階層的居民,街這頭對著街那頭。真實的喧囂,臨街的商鋪,三輪車進進出出的冗道。習慣了在各式各樣的黃昏中講電話,談八卦,哭哭笑笑過日子。所有的情懷,從未更改。

晚風微燻,下了點兒小雨,人來人往,走在南稍門的大街上,看著林立的商場,哼一哼歲月的歌。一杯敬未來,一杯經過往。

3

奔跑吧!南稍門!

南稍門的門在哪?

什麼是西安最好的時期?

大秦?漢唐?明清?

我覺得是現在。

明代崇禎末年,巡撫孫傳庭,為防止李自成的起義軍進攻,他在城牆外修築了郭城。用來守護你我,抵禦外敵。因帶有放哨的屬性,稱其為“哨城”,傳著傳著就成今天“稍門”了。

南稍門的門在哪?

爺爺跟我講的那麼多歷史裡,就記住了這麼一段。

我總會問爺爺:“那南稍門的門在哪,你見過嗎?”

爺爺會意味深長的說:“家有門,是為了方便回家,城不需要有門,城向所有人敞開。”爺爺的回答,以至於至今我都覺得南稍門不需要有“門”。

南稍門的門在哪?

我喜歡現在的南稍門。包容萬象,海納百川,有沉厚的生活質量,有無所不在的城市彈性,有發展有變遷,有生活有閒暇,在歲月這場較量裡。我想南稍門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吧!

沒“門”的南稍門,就是最牛掰的它自己。

南稍門的門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