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李教文先生喜愛書法藝術幾十年如痴如醉,書法寫字幾乎是他業餘生活的全部。多年來他一直痴迷於書法創作,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人民群眾服務,他經常免費給市民百姓壽星們主動送書法作品“百壽圖”祝壽。如今已經78歲的李教文先生仍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他平和地告訴我說:“我從1958年參軍到現在,每天都要寫字,不寫就不舒服,而且我最喜歡寫篆書,因為篆書非常有神韻。”

李教文先生祖籍陝西洛川,17歲到西藏日喀則地區當兵,這期間他愛上了書法,而且只喜歡篆書和隸書,這一練就是幾十年至今。“當時買不到宣紙,我就在廢報紙上練,為此還遭了幾次批評,說我浪費報紙,後來戰友們看到我寫的大會標語,個個都說棒,我練好字的信心更加強了!我不是什麼著名的書法家,但我是個持之以恆的堅持者!”他自豪地說。

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在談到書法對人的涵養和養生時,他說:“在部隊時我就開始練習《百家姓》、《千字文》,臨摹《曹全碑》、《石鼓文》等,雖然我抄寫了無數遍,但越來越覺得有味道,不但練習了寫字,還從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書法不但可以養神、養氣,還可強身健體,建議老年人都可以練習書法。” 李教文先生的“百壽圖”“十二生肖福”“生肖全家福”是他的一絕,深受圈內人士和市民的喜愛。他樂此不疲地將中國傳統書法文化積極傳播和推廣,是一位積極進取、精神抖擻、受人尊敬可愛的老者。

2007年李仲海先生在《李教文先生的書法藝術》一文中這樣寫到,“他自幼酷愛書法,青年時期即已具規模,但在求學和工作時期,不可能專注於書法。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後,為實現他的夙願,朝夕惕勵,廢寢忘食,終有成就。”我國書法,源遠流長,從結繩計數到甲骨、鐘鼎、籀文、大篆、小篆、隸書,以至魏碑、真楷、行草延續了近五千年。秦篆漢隸是書法走向成熟,而且成為藝術體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教文先生以此種書體為研究開始,這種書法的章法、結體、佈局規律是嚴謹的,而且現在這種書體已處於“斷層”狀態。“垂絕者繼之”教文先生挑了重擔,決心從研究這種書體的美學規律即其內在的特殊性開始,旁及書體的提拔伎轉,中側藏露等用筆,一一在研究實踐探索中。他書寫的內容多為古今名人名言、箴語、格言、警句、諺語等。讀他的書法,除了欣賞書法的藝術性外,還可以在道德、情操規範方面受益。他書寫用紙多為精心製作的各種藝術載體,使讀者雙重美的感受。”

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2013年四川一家知名的報紙,宣傳報道了李教文先生書寫甲骨文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的消息,引起了人們對這位軍人出身的書法家的仰慕和關注。李教文愛好書法50餘年,為自己書寫的甲骨文能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深感自豪。

李教文先生近距離接觸甲骨文是在2008年。一天,愛好書法收藏的他,閒逛到成都送仙橋文物市場時,一本沾滿灰塵的《甲骨文字帖》吸引了他的眼球。那是一本1960年出版由著名書法家、川大教授何崝寫的書法作品,李教文急忙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甲骨文字歌》:“洹水東流平無波,有時水漲齒岸過……”全文以詩歌形式,對幾千年來的甲骨文歷史娓娓道來。他異常興奮如獲至寶,因為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現在那本《甲骨文字帖》還擺在書房的顯眼之處,每隔兩三頁就可以看到他的批註和勾畫符號——他在每頁上都註明當頁甲骨文字數,遇上自己喜歡的段落就用紅筆勾畫出來,以方便單獨臨帖。李教文先生從1960年就開始練毛筆字,50餘年的書法基礎,讓他寫起甲骨文來可以觸類旁通,“寫甲骨文我還是按照此前的經驗,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一本《甲骨文字歌》為李教文打開了書寫甲骨文的大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幾乎每天都要練習甲骨文,少則一小時,多則三小時。在練習書寫甲骨文的高峰期,一年就會用上20多斤墨汁。有時練習作品寫得太多,李教文就乾脆抱上自己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到送仙橋古玩市場挨個攤位相送,他的這種繼承和宣傳甲骨文的精神,感染了送仙橋古玩市場的許多人。為了自學研究甲骨文,他自費買了很多甲骨文字帖和書籍。在研究書寫“甲骨文”的過程中,也有讓他困惑的時候,他說比如一個“夏”字,各書法大家們的寫法筆劃明顯不一樣,此時他會自己根據理解琢磨習慣性操作。“一般書法作品在臨帖四五年後,就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他在“泉”字下加了兩點作為水,他風趣地說:“泉水叮咚響嘛,但這種創新不是胡亂編造,要符合甲骨文演化規則。”有一年的除夕之夜,上床後的李教文久久無法入睡,到凌晨兩點半,他索性起身走進書房,拿起毛筆寫了一小時的《甲骨文字歌》,“之後再回去睡,一下子就睡著了。”

李教文先生謙虛低調做人,腳踏實地做事,多年來,他的書法作品獲得了很多活動的榮譽證書,但他都隨意放在一個紙箱裡,從不炫耀從不張揚,即使其“甲骨文”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後,他也是很淡定地說:“甲骨文博大精深,還有很多值得我去探索!”

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近幾年來,李教文先生先後獲得多種獎項和榮譽證書。2010年,榮獲了紀念白求恩誕辰120週年中華詩書畫國際交流藝術金獎。2011年,其創作的“秦王相馬”作品榮獲洛川縣博物館永久收藏證書。2013年,榮獲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成都軍區政治部編研部、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聯合頒發的“長征杯”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書畫活動二等獎榮譽證書。2017年,榮獲央視網孝行天下欄目組、中國女子書畫院成都分院頒發的“愛心大使”榮譽證書等榮譽。在成績和榮譽面前,不驕不躁,虛心向前。

李教文先生這位軍人出身的老同志,參軍後不忘學習書法,特別是在西藏呆了27年後,對少數民族文字更是情有獨鍾。2003年已有30 多年篆書、隸書功底的他,有機會接觸到了湖南瑤族的“女書”,併為此著迷。女書作為世界上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它起源於中國湖南省的江永縣,又稱江永女書。它靠母傳女、老傳少,一代代傳下來,其書寫的特徵是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也被稱為“蚊形字”,約有2000個字符,所有字符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所以當地女性發明瞭女書,作為姊妹妯娌之間的秘密通訊方式。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李教文先生告訴我們說:“現在除了湖南江永縣還有幾位瑤族太婆可以書寫女書外,女書已面臨失傳。他近幾年來每天堅持練習3個小時的女書,對2000多個女書字符熟悉在心。他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書法家共同研究傳承女書,讓瑤族文化傳承下去。

軍旅生涯字作伴 一生耕耘寫芳華——十二生肖書法家李教文先生

現年78歲的李教文先生,一生蓬蓬勃勃,熱愛耕耘書法藝術幾十年,如痴如醉樂此不疲!他十分熱心文殊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積極組織著名書畫藝術家為文殊坊文化建設盡責出力,為文殊坊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書寫作品,還三次書寫了由何開四為文殊坊雕塑作品撰寫的《絲綢南源賦》隸書作品。近年來,作為四川蒲道藝術院副院長的他,創新作品層出不窮,在自己的書法領域深耕細作,克勤堅守,一往無前,是一位激情四溢、精力充沛,十分受人喜愛和尊重的“十二生肖”專業書法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