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竞逐新能源赛道 看威马小鹏蔚来如何为爸爸们打工

BAT争夺风口的战火从外卖、共享单车再度延烧到了新能源。近日有传言称,刚刚乔迁新居的小鹏汽车正与阿里接洽最新一轮融资,其规模可能高达6-7亿美金。而小鹏上一轮融资仅在半年以前--2018年1月29日,小鹏汽车在香港宣布完成22亿元B轮融资,由阿里、富士康、IDG资本联合领投。

众多资本竞逐新能源赛道,BAT先后在这个赛道上布下关键棋子。但造车毕竟不同于新经济概念下的流量发展模式,它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消耗有时甚至超出棋局玩家们的预想。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曾在采访中表示,"知道造车烧钱,没想到这么烧钱。"

新能源汽车对BAT们而言,究竟是一个风口还是一个坑,目前来看判断还为时过早。

BAT竞逐新能源赛道 看威马小鹏蔚来如何为爸爸们打工

阿里能否再度力挺小鹏?

就在本周,小鹏汽车位于广州天河区的研发总部竣工。与此同时,市场传言称距离上一轮融资仅过去半年,小鹏就再度马不停蹄地启动新一轮融资。这一次的融资对象首先对准了阿里。

BAT竞逐新能源赛道 看威马小鹏蔚来如何为爸爸们打工

作为阿里新能源布局下的重要一环,2017年阿里已经在小鹏汽车A+轮融资中投了5亿元人民币,占股10.03%,阿里蔡崇信进入小鹏汽车董事会任董事。此后阿里再度领衔B轮融资,至此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金额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

然而看似数十亿资金进账,却架不住花出去的速度更快。2017年5月,小鹏汽车已经在广东肇庆投资10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一期产能10万辆,将于2019年竣工投产。另外何小鹏曾对媒体透露,小鹏汽车团队在两年时间里从一千人左右涨到五千人左右。在北京、上海这个团队已经在建立。未来,在硅谷、广州也会建立自动驾驶和互联网团队。

虽然造车烧钱,但整个行业正处于聚变期,拿到船票意味着车联网的巨大市场空间,以及拥有塑造人们第三空间的机会。这或许也解释了阿里为何从一开始就必须在新能源汽车这根赛道上必须握有属于一张重要的牌。

如果本轮融资阿里继续领投的话,其在小鹏汽车的占股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阿里已经是小鹏汽车的第四大股东。对于入股小鹏汽车,阿里巴巴方面曾表示,小鹏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可以视为阿里巴巴在汽车领域整体布局的一部分。面对汽车制造业的百年历史,阿里巴巴并不会自己造车,做一个颠覆者,而是通过投资新造车势力形成"加法"效应。

蔚来与特斯拉共同的股东:腾讯

相比阿里,腾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显然领先一个身位。2015年继首轮投资超亿元之后,腾讯又于2017年连续参与6亿元的B轮融资和20亿元的C轮融资。

BAT竞逐新能源赛道 看威马小鹏蔚来如何为爸爸们打工

2017年3月腾讯还以17.78亿元的代价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权。一举将中美两大电动汽车领域的网红企业收入囊中。

目前,在蔚来汽车56家投资人当中腾讯位居第二,第一大股东为李斌个人占股21.17%。之后分别是高瓴资本占股8.7%、雷军的顺为资本占股5.77%、淡马锡占股4.53%、百度占股3.63%、红杉占股3.08%、刘强东占股2.82%、厚朴占股2.63%、华平占股2.18%。

与小鹏汽车成为"第一家量产的互联网车企"类似,有分析人士认为,估值50亿美元的蔚来汽车也许会成为"第一家上市互联网车企"。蔚来汽车正在忙于交付,新的工厂还在建设当中,未来要实现更大的产能满足规模交付和新产品系列的推出,显然还少不了背后腾讯这位"爸爸"的支持。

百度10亿美元买来威马这个"熊孩子"

从2016年8月至今,威马汽车已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20亿人民币。沈晖在今年3月的时候甚至对外宣称已募集200亿元人民币,但是相比于小鹏和蔚来,威马的融资来源一向比较神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威马背后有百度这位爸爸在撑腰。

BAT竞逐新能源赛道 看威马小鹏蔚来如何为爸爸们打工

据悉,在2017年12月百度资本10亿美元领投了威马B轮融资,这轮融资中由百度集团、阿米巴资本、SIG海纳亚洲等跟投。在随后的一轮融资中,据说腾讯也有入局,但具体融资额度未透露。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投资威马,百度前总裁陆奇曾这样解释:百度 All in AI,而在这个战略里,他们更强调的是「人工智能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而汽车又是百度非常重视的领域。之所以选中威马,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创始人沈晖的个人资历,二是威马团队掌握了造车这件事里几项非常核心的研发能力,三是看重威马「把智能技术转化为价廉物美的用户体验」的价值观,这一点和百度非常契合。

但相对来说,威马这个"熊孩子"似乎不那么听话,沈晖甚至曾公开对媒体说"我是拿了百度的钱,但百度不能强迫我。" 显然,百度对被投的控制力要远逊于阿里和腾讯。

结语: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么评价 BAT 的投资逻辑:我把 BAT 的投资分成几种,最健康的就是真正的赋能,而且我是比较同意马化腾的说法,「去中心化的赋能」,就是不影响你的独立性。中心化就是只有我一个,别人就别活了。去中心化这个是最健康的。第二种是占位型,像智能电动车一样,参与一下,也还可以。第三种就是所谓的业务协同,这个就得看资源怎么匹配。最不应该鼓励的就是炮灰型、炮台型,这特别扯,裹挟创业者和别的投资人。

但是,不管怎样,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BAT巨头们在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布局不会停止,因此,未来给这些"熊孩子"送钱的事儿还得继续。毕竟,在押注未来的风口这件事情上,三家企业都不敢松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