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心懷感恩,健康成長

如今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英的母親就是一個,她和丈夫靠賣菜供養著孩子上學。如今兒子已上了兩年大學,可現在發現兒子竟那麼無情無意。在接到父母寄給自己的匯款後,打電話連聲爸爸媽媽都不叫,只說:“錢收到了,一切順利!”就掛斷了。英的母親訴說時的傷心讓人動情。她怕女兒將來也是那個樣子,擔心之餘充滿了對老師的期望。

讓孩子心懷感恩,健康成長

還有的孩子對父母的勤苦勞累不聞不問,稍有不如意便大發雷霆。諸如下午放學後不與父母打招呼玩到很晚,害得家長四處尋找;父母下班後帶著疲勞給孩子做飯,孩子還挑三揀四、亂髮脾氣等,類似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

讓孩子心懷感恩,健康成長

一些父母疑惑了:“為什麼平時自已對兒女關懷得無微不至,現在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呢?”抱怨他們的孩子如何沒良心,不孝順。

這些現象的發生並非偶然。據調查,中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微乎其微,這不能不說是為人父母的悲哀。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自然有父母長輩教育的失當,許多家長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夙願,把“圓夢”和“光宗耀祖”的任務交給孩子。只管他們的學習,其他一切不管不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多年來,我們重知識的傳授、輕情感的陶冶;重分數的高低、輕做人的培育,是造成人們思想道德嚴重滑坡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課程改革所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讓孩子心懷感恩”是學校、家庭、社會和時代共同的需求。

在此,除了培訓家長,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之外,我主要談談自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怎麼做的:

我始終把感恩教育作為班級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讓孩子心懷感恩”為切入點,通過“瞭解父母,體驗父母的辛勞、工作的不易,理解父母的愛,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為目標,逐步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愛學校、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讓孩子心懷感恩,健康成長

首先讓孩子明確目標:一是學會感激,讓學生懂得感激,形成“心中有他人”的美德;二是從誦讀的《論語》和《弟子規》中汲取感恩文化的營養。三是學會承擔,能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生活上做到省吃儉用,不亂花錢,還能為父母承擔困難。四是學會做人,做一個自覺有為的人,光明篤實、以誠待人的人,對集體有責任感的人,對社會講奉獻的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上自立自理,讓父母少操心;在思想上積極上進,讓父母放心;在學習上刻苦用功,讓父母開心。

明確了目標後,著手行動:

讓孩子瞭解父母工作的不易。面對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注意節約,我讓孩子利用放假或雙休日去體驗一下父母工作的辛苦和掙錢的不易。孩子們親歷親為,寫成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小輝同學這樣寫道:“看到媽媽在陽光下賣菜,汗流浹背卻捨不得買支雪糕吃,我心裡真像打翻了五味瓶,難受極了.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沒有理由亂花錢去買好吃的……媽媽,我不會讓您失望的。我會努力的。”

王鵬飛同學寫道:“今天是母親節,我和媽媽包了一頓水餃,祝賀媽媽過母親節。看似這麼簡單的一件小事,做起來真的很難,可想而知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養這麼大,受了多少苦,多少累。這次包水餃讓我體會到了媽媽有多麼的不容易。以後我要多做家務,幫媽媽減輕點負擔!”

2、利用日常生活小事讓孩子體驗、理解父母的愛。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或者母親節,我提醒孩子該為媽媽做點事。有的孩子給自己的母親寫一封信,有的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泡一杯熱茶,或者洗一次腳,還有的為爺爺奶奶剪一次指甲……有的家長寫了熱情洋溢的回信,此即是我們經常搞的“心語交流”活動。作為班級學生感恩教育素材,此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記得常與父母吵嘴的小建在給媽媽洗腳時,發現站著工作一天的媽媽腳腫脹厲害,他不停地替媽媽洗呀、搓呀、捏呀,媽媽太勞累了,竟舒服地睡著了,小建竟不自覺地眼眶潮溼了。像這樣的事例真是不勝枚舉。孩子們就在這樣的活動中受動了教育。

我還利用班隊會給學生講有關的美文故事,因勢利導;家訪時,發現孝敬父母長輩的典型及時在全班予以表揚,以點帶面進行教育;讓孩子搞的小課題研究——《與媽媽換角色》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感恩方面的因素,對學生施以教育。如在學習了《吃西瓜》的閱讀小短文後,我問孩子們:“文中的父親實在偉大,自己吃生瓜,而讓孩子們吃熟瓜。類似的事你遇到過嗎?請舉例說明。”。然而,孩子們能說出關於父愛母愛的事例則很少,一點也不深刻。我讓孩子回家注意觀察父母愛孩子的舉動,完成一篇讀後感。一週後讀後感交上來了,有的孩子寫了父母在吃、穿方面對自己的優待,有的孩子寫了生病時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有的孩子寫了雨中與媽媽同撐一把傘,自己的衣服一點也沒溼、而媽媽的卻全溼透了……字字句句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激、尊敬和愛戴。看到這些,我心裡湧起一陣感動:誰說孩子們冷酷無情,關鍵是他們缺少點撥、缺少引導,缺少發現。這件事再次證明了教育力量的偉大。

有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後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覺得孩子確實長大了,懂事了,而孩子則從父母的感動中進一步明確了自己身上還擔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3、讓孩子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此即是讓孩子心中時時有父母,使孩子真正有孝心。我給孩子佈置的愛心家庭作業是這樣的:

(a)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

(b)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

(c)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

(d)為家裡做的家務有: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等。

當然,這些作業是靈活多樣的,可視具體情況來定。

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明白了,真正的感恩要體現在言行上。

孩子擁有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回報父母,才會更加尊師重道,才會更加珍惜友情,才會感謝善良的人們給予你的每一份善意,無論相識不相識。擁有感恩的心,才會更加熱愛這個世界,更加熱愛生活。擁有感恩的心,才會懂得,惟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所以,讓孩子心懷感恩,他們才會健康成長!

濰坊市奎文區幸福街小學陳秀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