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簡史 13 胡蘿蔔加大棒

德國沒了,英國沒了,法國的大部分也沒了,連帶著瑞士、荷蘭、比利時、北歐五國都沒了,面對這種情況,你說身處梵蒂岡的羅馬老教皇能不著急上火嗎,三包黃連上清丸下去,鼓起來的腮幫子都沒能消腫。不過,羅馬天主教會能夠屹立千年不倒,那就肯定不是廢柴系列,前面有格里高利七世的審時度勢,廢掉皇帝;今天就有保祿三世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562年,在裡裡外外各種反對聲音之下,羅馬天主教會召開了著名的特倫託大會,記住是特倫託,不是特侖蘇,更不是特能輸。這次會議正式取消了贖罪券的銷售,延續了500年的贖罪產業終告結束。

其實,停止銷售贖罪券並不是羅馬教會的第一個改革舉動,早在30年前,羅馬教會就已經做出了意義深遠的變革,那就是耶穌會的建立。

在羅馬天主教發展的歷程當中,基層修道會的建立和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再加上奧古斯丁會和加爾默羅會,並稱為中世紀的四大託缽修道會。方濟各會是由阿西西的方濟各創建成立的,阿西西是意大利佩魯賈省的一個城市,1182年,方濟各就出生在這裡。方濟各家境富裕,生下來就是“富二代”,整天吃喝玩樂,惹是生非,後來被他爹老方濟各給掐斷了財路,取消了他的財產繼承權。

瞧瞧人家老方,教育兒子多負責,比起我們當下的“兒子當網紅”、“我爸是李剛”,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方濟各被扒了黃馬褂之後,從此洗心革面,一心侍奉耶穌,繼而創建了方濟各派,因為統一穿灰色長袍,所以稱為“灰衣派”。

多明我出生在西班牙,比方濟各大12歲。多明我學識淵博,智商過人,尤其口才極其出眾,屬於那種說死你都不帶償命的,一般情況都是他一張嘴,面前就躺倒一片。1215年,因為護教有功,教皇恩准,成立多明我會,這一撥人穿黑衣服,所以又稱“黑衣派”。我猜金庸先生寫丐幫裡的“淨衣派”和“汙衣派”,很有可能就是受這兩派的影響。

中世紀的託缽修道會要求苦修和齋戒,並統一著裝,由教皇冊封,向教皇忠誠,一般都是出世修行,不能擁有財產。這種方式對修道士的修行是有利的,但是並不利於傳教。所以,到了新教改革運動的時候,為了適應天主教傳教事業的發展,就需要對原有的託缽修道會的組織形式進行改革,耶穌會就應運而生了。

1534年,比“雙一流”早了快一千年的巴黎大學率先創立了耶穌會。耶穌會是一箇中央集權的準軍事組織,紀律森嚴,要求絕對服從教皇,其作用是組成傳教團對外進行傳教。耶穌會成員平時不必穿僧袍,也不用出世修行,在傳教過程當中可根據當地情況隨機應變,融入當地生活,進而改變當地人的信仰。所以,伴隨著耶穌會的傳教過程,傳教士們往往都會建立醫院、學校、圖書館以及科學研究機構,以獲得當地人的好感,從而對傳教地區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今天,我們在上海、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依然能看到很多教會學校和教會醫院的遺存,他們的起因就在這裡了。不過,歷史有的時候會跟你開一個,你根本笑不出來的玩笑。

當耶穌會傳教士帶著他們的醫院和學校去拉美地區傳教的時候,起作用的卻不是醫院,而是醫院的死敵——瘟疫。因為拉美地區和歐洲相距遙遠,當地人對來自歐洲的病毒毫無抵抗力,所以,當歐洲傳教士踏上墨西哥的土地的時候,瘟疫就迅速傳播開來,造成了大量當地人的死亡。結果估計你猜不到,當地人錯誤的認為,歐洲人沒有生病,是因為他們信仰上帝的結果;而墨西哥人之所以死亡,就是因為他們信仰異教,而沒有信仰上帝。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了活命,大批的當地人開始信仰天主教,羅馬天主教就以這樣的黑色幽默的方式在拉美地區傳播開來,以至於耶穌會都能在巴拉圭建立一個長達160年的天主教國家。這樣的歷史,你能猜的到嗎?

正當天主教耶穌會在美洲、亞洲所向披靡的時候,新教卻在歐洲屢屢得手,其勢力已經開始向中歐和東歐發展。這回,羅馬天主教咬牙了:胡蘿蔔丟給了門外的兔子了,對付門裡的這隻狼,只能用大棒了。

就在路德教授貼完他的大字報之後整整100年,波西米亞首都,也就是今天的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王宮裡,有兩個人被從窗戶扔進了臭水溝,這就是著名的“扔出窗外事件”。扔人的是新教教徒,被扔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欽差大人,原因很簡單,帝國皇帝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要在波西米亞推廣天主教,於是就千方百計地迫害新教徒。不過,這些新教教徒可不像佛系青年那麼好說話,那都是從水泊梁山下來的,沒幾個好脾氣,把那哥倆兒從窗戶扔出去之後,立即成立臨時政府,宣佈波西米亞獨立。

可想而知,戰爭就由此爆發了。剛開始只是波西米亞起義軍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之間的戰爭,後來因為起義軍打不過人家,就去找來了很多幫手,當然,帝國軍隊也找了幫手。於是,本來只是侷限於波西米亞地區的一場戰爭,慢慢變成了一場波及整個歐洲的大戰,這在歐洲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場戰爭,從1618年開始,至1648年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合約》時結束,歷時三十年,所以被稱為“三十年戰爭”,也叫“宗教戰爭”。戰爭的一方是代表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各諸侯以及西班牙,並得到羅馬教皇和波蘭的支持;另一方是德意志新教諸侯、法國、瑞典和丹麥,並得到英國、俄國和荷蘭的支持。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們本來是想通過這場戰爭打擊新教,復興天主教,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新教是被打擊了,但是國家沒了。

最後的賬單是這樣的:德意志60%的人口消亡,國力銳減,分裂加劇,神聖羅馬帝國形同虛設;西班牙在海戰、陸戰當中均告失利,從此跌出歐洲列強行列;法國得到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一躍成為歐洲霸主;荷蘭、瑞士正式獨立,荷蘭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馬車伕”,生意興隆;瑞典控制了波羅的海,從此成為北歐強國。

仗打完了,留下的是土地荒蕪,人口調零。天主教依然可以傍著那些國王、貴族們有吃有喝,但是新教的日子可就難過了。這時候,在英吉利海峽西邊,有一個叫約翰·衛斯理的人卻興奮地高喊:弟兄們,別灰心!上帝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福音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