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是如何得道成仙及創立五斗米道的?

道祖成仙之路

張道陵是如何得道成仙及創立五斗米道的?

張道陵曾為東漢江州令,終覺無益於年壽性命,於是棄官歸隱,學長生之道。

他得到了黃帝的《九鼎丹經》,修煉於繁陽山。後又率弟子登樂平雲子峰,煉丹其間,山神知覺,而由雙鶴導其出入。

後來他又離開其地,溯流人貴溪雲錦山,煉九鼎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三年丹成,龍虎齊現。

得道的張道陵,又在萬山石洞中,得到隱書秘文及命山嶽眾神之術。

張道陵是如何得道成仙及創立五斗米道的?

聽說四川民眾淳樸,又多名山,他就帶著弟子入蜀修煉傳道。他來到鶴鳴山,山上有一石鶴,有人得道,它就會發出叫聲,果然,不久石鶴就揚聲天外,天上千乘萬騎擁著太上老君而來,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不久又派清和玉女,教他吐納清和之法,修行千日後,能分形為數十人。

太上老君又授他金丹秘訣,他依法修煉,一年煉就神丹,服之可開至真人,他自認未有功於世,又立教設治,成立五斗米道。張道陵123歲時,他與他的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道教尊其為泰玄上相,降魔護道天尊。

五斗米教創立

張道陵是如何得道成仙及創立五斗米道的?

東漢順帝時,修道於蜀中鶴鳴山的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授他《正一盟威符篆》,讓他推行“正一盟威道”,故初立教時即名“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太上老君封他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道徒奉其為代天行道之師,稱張天師,因此又稱為“天師道”;又因凡入教者須交五斗米為齋醮之費,故俗稱為“五斗米道”。

其道尊老子為教主,奉《老子五千文》(《道德經》)為基本經典,張道陵親自作《老子想爾注》,闡揚道教教義。

此後,張道陵又撰著道書二十四篇,闡明教義,作為教徒的行動綱領。

張道陵將數萬道徒分為二十四治,治設祭酒,是統領一方的宗教首領,又是主持道眾請禱祭祀的法師,祭酒下又設鬼吏、奸令,初入教者稱為鬼卒。

五斗米道的大型宗教活動在三會日,道眾同會壇場,齋戒祭祀,上章言功;張道陵另設置“靜室”,作為道徒齋戒思過、請禱跪拜的場所,道徒有了疾病,就在章表上寫上病者姓名,說明悔過服罪,稱為“三官手書”,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裡,一份沉進水中。

張道陵122歲時,宣佈天師之位由其子張衡繼承,並定下歷代天師由張氏嫡親子孫繼承的傳承關係。

張道陵是如何得道成仙及創立五斗米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