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朗讀者》第二季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之前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朗讀者》第二季前六期的推薦書單,現在奉上後六期的推薦書單,送給每一個喜歡閱讀,需要鼓勵的你。

第七期

父親

|開場白|

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文章,在描寫著父親,而對於我們的中國讀者來說,最熟悉的那幾篇裡,一定會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什麼偏偏是那樣一個,蹣跚的、略顯笨拙的背影擊中了我們的心呢?

想那是因為,他代表了千千萬萬個不善言辭的樸素而深厚的父親的形象,如果說母親是我們隨時可以避風的港灣,那麼父親則更像在我們出海的船以把我們推向遠方的方式,擁我們入懷。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朗讀者: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魏世傑

【思想的源泉與力量,會使我們的生命永無盡頭。】——《幸福》愛默生

2.朗讀者:中國國家游泳隊教練徐國義

【盡了力,你也就贏得了首先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的尊敬和滿意。】——

《人生即燃燒》王蒙

3.朗讀者:演員惠英紅

【我更緊地握著,自己從不曾握過的父親的手。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父親的手》林少華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愛》羅伊·克里夫特

5.朗讀者:烈士王孝和之女王佩民

【父親離開的第二天,我們全長大了,我的童年不見了。】——《先父》劉亮程

第八期

城市

|開場白|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容納一切生活的軌跡。在城市裡每一條街,每一棟樓的背後,都藏匿著一片天地。城市的城是用牆圍起來的地域,市則是指交易,這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早已各自有了各自的模樣,各自的性格和命運。對海明威來說,城市就是他眼裡,如同一場流動的盛宴般的巴黎。而對於老舍來說,城市是永遠無法割捨的北平的天空。上海則賦予了張愛玲最華麗的傷感。一群人和一座城市之間相互包容,相互給予,相互創造,相互成就,在城市的邊界被無限拓展的時候,也留下了所有關於生長的故事。人們為了生活聚集在城市,也將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繼續聚集下去。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朗讀者:作家劉亮程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魯迅

2.朗讀者: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如果困難出現,就要戰鬥到底。若非如此,大自然將把你收為己有。】——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美國)喬恩·克拉考爾

3.朗讀者:節目主持人孟非

【女人在戀愛勝利快樂的時候,全想不到那些事的,要有了疑懼,才會要求男人趕快訂婚結婚,愛情好有保障。】——《圍城》作者:錢鍾書

4.朗讀者:演員王洛勇

【我被征服了,這種被征服感的魅力,遠勝於我贏得的任何勝利。】——《簡·愛》(英國)夏洛蒂·勃朗特

5.朗讀者:藝術家黃永玉

人已經九十了,不曉得寫不寫得完?有什麼辦法?誰也救不了我。——《我的文學生涯》黃永玉

第九期

謝謝

|開場白|

我慘淡無神地提著書包,抱著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書架上那本書的位置換了另外的書,心整個沉下了。正在這時,一個耳朵上架著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一本書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請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沒有賣。”我接過書害羞得不知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這是《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寫的一篇散文,講述的是她小時候愛看書,又沒錢買書,只能偷偷地到書店裡去蹭書看,時常會被驅趕。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店員,把她喜歡的那本書一直留著沒有賣。這件小事讓她難以忘懷,二十年後,她提筆寫下了這篇《竊讀記》。

謝謝的背後,有時候是恩重如山的相助;有時候是不動聲色的善良。它也教會我們應該如何去愛這個世界。

就像林海音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寫到的:“記著啊,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裡長大的。”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朗讀者: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

【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念你們的名字》張曉風

2.朗讀者:中國國家 男子足球隊隊長鄭智

【不要留意別人,只盯準你要去的彼岸。】——《大路之歌》(美國)惠特曼

3.朗讀者:數學家丘成桐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東晉)陶淵明

4.朗讀者:演員馬伊琍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仨》楊絳

5.朗讀者:戲劇藝術家賴聲川

【生命就像奇蹟一樣,我是何等幸福,能夠跟你們一起走這一趟。】——《寶島一村》賴聲川

第十期

|開場白|

痛苦對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一語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中國古代文人有多少沉鬱頓挫的痛,就有多少達觀不屈的逆境重生。1849年,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參加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險遭槍決,最終他是戴著手銬腳鐐離開了彼得堡,開始了漫長的流放生涯,但是痛苦的牢獄生活並沒有擊垮他,相反把他推上了文學創作的巔峰。他曾經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他說“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是,即便我們在最惡劣的境遇,我們仍然有著不可被剝奪的精神的自由,可以選擇以尊嚴的方式面對痛苦,而這種選擇本身,就彰顯著人性的高貴。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品格和智慧,而只有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夠享受到由痛苦轉換而成的財富。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翻譯家王智量

【我準備好了。我能忍受一切痛苦,一切打擊。】——《門檻》屠格涅夫

2.芭蕾舞演員譚元元

【她覺得每一步都好像是在錐子和利刃上行走。可是她情願忍受這痛苦。】——《海的女兒》安徒生

3.導演甯浩

【生命之火熊熊燃燒時,你是否敢和我一起,站在火焰中央。】——《生活的邀請函》奧雷阿

4.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

【日子如果沒有目標的過下去,只不過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一堆散亂的磚頭》俞敏洪

5.女童保護志願者孫雪梅

【為人要堅定,正直,忠誠;因此上方照耀著你的那道光芒就不會消失。】——《這些美好不會消逝》狄更斯

第十一期

十年

|開場白|

對於我們來說,十年,很長,長到抬頭仰望歲月漫長;十年,很短,短到頷首沉思只爭朝夕。十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站在了改革開放40週年新的起點上。時代的脈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勁,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扣人心絃。

在一個又一個輝煌十年的背後,是一張張普普通通、可親可敬的中國人的面孔,他們奮鬥拼搏,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時間,總會給一件堅持很久的事情,一個滿意的答案,也同樣敦促著我們,要回歸初心、銘記使命。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朗讀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陳佳洱

【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是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2.朗讀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目標很明確,道路也清晰,雖不筆直,但有路標指引,錯不了。】——《登高峰 頌椰樹》許士傑

3.朗讀者: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我喜歡出發》汪國真

4.朗讀者:奧運珠峰火炬手吉吉

【愛人是兩粒團聚在人間的塵埃,讓家升起煙火。】——《愛人》遲子建

5.朗讀者:網絡作家唐家三少

【只見他二人在半空中輕身飄開,俱是嘴角含笑,姿態神情,便似裹在一團和煦的春風之中。】——《笑傲江湖》金庸

第十二期

故鄉

|開場白|

在文學的世界裡,有太多太多關於故鄉的描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那是一份親近。當有一天我們走得很遠,走得很久,會發現故鄉,就像是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我的心胸。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或者若干個故鄉,地域的故鄉安放我們的身體,精神的故鄉安放我們的靈魂。

央視《朗讀者》第二季推薦書單第二波

1.朗讀者:詩人鄭愁予

【我們曾交換簡單的言語,把異地的塵土,抖落在自己的家門。】——《旅夢》鄭愁予

2.朗讀者:導演賈樟柯

【我沒見過鬼,壞人這些年倒是日新月異了。這當然超出了一個孩子的見識。面對人,我們都還幼稚。】——《面對人,我們都還幼稚》賈樟柯

3.朗讀者:作家餘華

【藉著火光,我看到了那座通往南門的木橋,過去殘留的記憶讓我欣喜的感到,我已經回到了南門。】——《在細雨中呼喊》餘華

4.朗讀者:節目主持人白巖松

【長大回家,唱往日時光的我們就在最好的年華。】——《長大回家》白巖松

5.朗讀者:巴拉格宗村落築路人斯那定珠

【我懷念,那是因為我的憂傷,絕不僅僅是憂傷本身,那是因為作為一個人,我時常把一切失去的美好懷念!】——《火塘閃著微暗的火》吉狄馬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