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1、《朗讀者》第一期主題詞——遇見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朗讀屬於每一個人。

開場白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絃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里糊塗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

2、《朗讀者》第二期主題詞——陪伴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陪伴很溫暖, 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開場白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裡,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裡,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說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裡血脈註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3、《朗讀者》第三期主題詞——選擇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以至於到最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麼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開場白

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麼,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4、《朗讀者》第四期主題詞——禮物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後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 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用純淨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禮物。

開場白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

5、《朗讀者》第五期主題詞——第一次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就像這次記憶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像劉震雲,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於他自己一場音樂會,但是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後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開場白

我們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它意味著我們的成長。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複製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6、《朗讀者》第六期主題詞——眼淚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

開場白

說到眼淚,你會想到什麼呢?軟弱?眼淚有時候是軟弱、有時候是堅強;有時候是懺悔、有時候是寬容;有時候是羞怯、有時候是勇氣;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裡告別一樣。那就讓我們在一顆顆晶瑩的淚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實的生命印記。

7、《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詞——告別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雨季是對乾旱的告別;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悽美動人,或驚心動魄。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開場白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同向成長的苦行之路”。“山盟雖在,錦書難託”,這是陸游和唐琬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8、《朗讀者》第八期主題詞——勇氣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我們需要九天攬月的勇氣,五洋捉鱉的勇氣。人類沒有勇氣就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動力。臨危不懼是一種勇氣,視死如歸更是一種勇氣,歷史如果沒有勇氣,就會失去了改寫的英雄。沒有勇氣的人生是蒼白無力的孤行,沒有勇氣的生活是暗淡無光的虛度。人生苦短,唯夢想和勇氣不可辜負!一起為勇氣乾杯,它是世界改變的力量!

開場白

就像茨威格所說“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裡。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豔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讚美著勇氣。莎士比亞說“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 試想一下,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那很多的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9、《朗讀者》第九期主題詞——家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外面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外面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在今天的這期節目裡,讓我最有感受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開場白

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

10、《朗讀者》第十期主題詞——味道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因為在《紅樓夢》裡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著燒的茄鯗,也有著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這些都是能夠在飯桌邊嚐到的味道。《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裡行間的人生況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裡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說的:“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

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味道”。 味道當然不僅僅是指舌尖上能夠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們常說人生百味,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所聽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會積累成一種特殊的味道。比如說氣質是一種味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比如說品德也是一種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比如說心情,有時候也是一種味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讓我們一起品嚐人生這場饕殄盛宴,為我們帶來的不同的味道。

11、《朗讀者》第十一期主題詞——那一天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裡不可複製的那一天。就像“面對行刑隊時,想起了父親帶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這是《百年孤獨》 裡,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回憶。“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戲。”那是《社戲》裡,訊哥獨特的記憶。而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安文彬作為中英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的總指揮,說起那一天,他熱淚縱橫,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為了那一天,一個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的,力挽狂瀾的,全新蛻變的那一天。但其實無論偉大還是平凡,那一天都因為他的獨特性,被標註在了時光的日曆上,它註定了我們是誰。你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開場白

那一天一定是讓你難忘的一天,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也許是洞房花燭夜,也許是十九世紀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在左岸咖啡館構思者著傳世之作;也許,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類的一大步,被載入史冊。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迴百轉的一枝。

12、《朗讀者》第十二期主題詞——青春

《朗讀者》節目卷首語、開場白

卷首語

人生有一首詩,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往往並沒有讀懂它,而當我們能讀懂它的時候,它卻早已遠去。這首詩的名字就叫青春。青春是那麼美好,在這段不可複製的旅途當中,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不管他是迷茫的、孤獨的、不安的,還是歡騰的、炙熱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閃亮的日子。雨果曾經說過:“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是的,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用來揮霍的。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謝謝你!再見!

開場白

我們今天這一期的主題詞是“青春”。青春彷彿是一種宣言,它昭示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種姿態,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青春也是一種勇氣,帶著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來的答案。那今天就讓我們在那些也許正青春,也許不在青春的人們的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恆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