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煙火味中升騰起的朗讀聲!一群放下鍋鏟的廚師變身為“朗讀者”

“雖然我們的工作是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茶開展,但生活卻要用琴棋書畫詩酒茶來作樂。”廚師、服務員、保潔員、收銀員……他們是最普通的一線勞動者,每週一開展的朗讀日成為了他們突破自我、互相 學習的媒介,達城知味苑那方小小的舞臺交由他們盡情綻放光彩。

一次次朗誦背後,不僅是書香的濡潤,文化的薰陶,同時也彰顯著一份來自市井小人物的“貴氣”。

兩年朗誦 讓他們從內在悄然變化

儘管拿著話筒的手微微顫抖,蹩腳的普通話從喉間迸發而出,但這一刻,即使沒有炫彩的燈光投射,他們肅穆安靜坐在舞臺上認真朗誦的身影卻閃閃發光。

6月25日下午2點整,當記者來到位於達城南門口的知味苑餐廳時,每週星期一定時開展的員工朗讀日活動正如期舉行,服務員、廚師、保潔員、收銀員齊聚一堂。不足10平方米的簡易舞臺上,一把凳子,一張擺放著吊蘭的小桌,便是知味苑員工們朗誦的一方天地。

臺上,朗誦者或溫柔或激盪的聲音透過話筒緩緩傳進耳朵,文字與聲音的魅力相互交織碰撞,充滿力量。儘管臺上臺下皆是餐廳內的一線員工,但無一不是認真聆聽。動情處,大家閉眸凝思;激越處,陣陣鼓掌喝彩,看向舞臺的眼神投射出對知識熾熱的嚮往。臺下一名服務員大姐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個朗讀日活動已開展近兩年,期間她從未缺席過。

煙火味中升騰起的朗讀聲!一群放下鍋鏟的廚師變身為“朗讀者”

●何平

廚師 工作4年

朗誦題目:《味道》

何平算得上是“朗讀日”的老骨幹了。作為一名與鍋鏟油煙為伴的廚師,他的身上卻多了一股書卷氣,沉穩而儒雅。“雖然我是名廚師,可通過近兩年的堅持朗誦,如今也能提筆寫寫感悟。”偶爾,何平也會朗讀自己的隨筆心得。回憶起初次登臺朗誦,因普通話蹩腳,何平十分緊張尷尬,臉像著了火一樣燙,但最終還是在同事的鼓勵下突破自我堅持了下來。

關於每週朗讀日的選題,何平都會提前精心準備。“從思考選題、精選好文章、摘抄選段的過程,就我本身也是一種對知識的提煉和吸收。”何平通過摘選文章,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對於傳統川菜的創新和理解都有了更深的領悟。

●李碧

前廳服務員 工作3個月

朗誦題目:《我是一切的根源》

入職剛3個月的李碧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鼓足勇氣決定登臺朗誦。“我就是個服務員,沒啥子文化,不好意思上臺去朗誦……”這是李碧之前一直不願參與朗讀日活動的主要原因。

可當她看著身邊的同事一次次站在臺上自信朗讀時,李碧決定“拉下臉”嘗試一次。“‘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變一切,首先要改變自己,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根本!”李碧說,她想借這篇文章表達,儘管自己很普通,但只要堅持不懈努力,也能收穫想要的生活。

雖然首次登臺緊張得聲音顫抖,滿身大汗,但李碧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現在,她很期待下次朗讀日的到來。

●王璐

前廳領班 工作1年

朗誦題目:《時間、生命》

“去年第一次參加這個朗誦活動,我連臺都不敢上。”王露用“像熟透了的番茄”來形容最初登臺朗誦時的羞澀模樣。她覺得自己僅僅是個服務員,總感覺朗誦這種高雅的行為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一年下來,王露從服務員晉升到了前廳領班,通過朗讀活動,她由內而外地發生了改變。“曾經我的業餘生活被手機和棋牌佔滿,更不愛看書。如今閒暇時,我也會主動地去看書、看報。閱讀已成為一種習慣。在工作中,以前接待客人時不知道說什麼,現在也能靈活自如地與客人交流和處理突發事件。這都是閱讀給予我的改變。”

煙火味中升騰起的朗讀聲!一群放下鍋鏟的廚師變身為“朗讀者”

無論是顛勺的廚師,傳菜的小妹,還是打掃衛生的大姐,朗誦日摘選什麼好文章已成為他們工作之餘的焦點話題,而讀書、看報更是成為豐富業餘生活的必備選項。“我們這種煙熏火燎的地方,竟也能飄出濃濃的書香氣。”他們覺得很自豪。

朗讀日靈感源於央視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大多認為從事基層服務行業的人員素質不高,沒多少文化。但在知味苑餐廳創始人李建看來,“有文化”的定義不在於讀了多少書,而是體現在個人素養和修為的培養上。

“知味苑朗讀日的活動已持續近兩年,靈感來自於央視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平時酷愛讀書的李建告訴記者,自從第一次看到這個節目,便深深被感動,那種文字和聲音富有情感的結合,直擊人心。那一刻,李建便決定將這個活動移植到自己的餐廳,讓員工們也親自領略閱讀、朗誦的魅力。

“剛開始壓力很大,很多員工覺得沒上過大學,文化水平低,比較自卑,認為登臺朗誦這種事離自己很遠。”李建介紹,萬事開頭難,為了打消員工的顧慮,樹立信心,第一次他親自上臺朗讀,還成功說服兩名平時比較活躍的年輕服務員一同參與。有了良好的開端,許多員工也躍躍欲試,為了將這個活動延續下去,餐廳將每週一下午的空餘時間固定為朗讀日。

“人骨子裡的那份貴氣,無關富貴,更無關職業貴賤,而是與文化薰陶和個人素養有關。”通過兩年從不間斷的朗誦日活動,這群可愛的一線勞動者們,從最初基於形式化的為朗誦而朗誦,逐漸從朗讀的過程中學習、提煉自己所需,最終成就了他們個人修養和工作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這就是我們的朗讀者。紮根於市井,昇華於文字。

□本報記者 張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