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導讀:

《朗讀者》關於戰爭、人性、情愛、尊嚴、秘密等命題,漢娜就是故事情節和集藏主題意蘊的重要人物,漢娜具有本然真率、自尊自閉、單純執拗的性格特點,單向度的人格特徵是其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漢娜,一個簡單明快、善良真率的女人,彷彿一株清新挺拔的綠樹,具有樸實和母性的特質。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她令青春的男孩米夏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來自男女間神秘的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吸引力,促使青春勃發的他與離群索居的她衝破世俗道德,而聽任發自內心的本能渴求,年齡相差懸殊的他們因生命的本真需要,迫切而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鑄就了一段非同尋常的不倫之愛。起初兩人也許還僅僅是情慾的結合,但當兩人的靈魂沉浸於優美的朗讀時,他們儼然開始向著靈肉結合的情愛過渡,開始用心靈朗讀著生命,忘卻自我忘卻俗世,本能簡單地品味著愛。

悲情的成長故事:

15歲的德國少年米夏與36歲的有軌電車售票員漢娜,發生了歡愉而短暫的“不倫之愛”,然而,事後漢娜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並不辭而別。等到八年後的重逢之際,漢娜作為集中營看守坐在被告席上,而已經是大學生的米夏作為見習律師位列審判席。米夏本可以證實漢娜是文盲,可以為她爭取法庭的從輕發落的。但是,此時的米夏卻選擇了沉默。最終,漢娜被判終身監禁。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之後,米夏幾年如一日地為她朗讀文學作品,並錄成磁帶寄給她,伴隨著米夏傾情的朗讀聲,漢娜在獄中度過了她那段艱辛而漫長的監禁歲月。又過了十八年,漢娜即將出獄,米夏去探望了她,並且,已為漢娜安頓好了出獄後的生活。然而,就在漢娜刑滿出獄的那天清晨,她自縊了。

對於他們這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命運中的曲折變化,也揭示了二戰後世人對這場戰爭及其影響的種種思考和困惑。當時,在愛情與歷史的交織中,情感倫理與歷史有把這場愛情釀造成了悲劇。尤其是在米夏和漢娜在法庭上相見時,米夏本可以替漢娜爭取從輕發落,他卻沒有這樣桌,他並不是報復漢娜,那時,米夏的心裡應該是對漢娜又愛又恨,故意不管她,不然,之後的十八年,他也不會去為她做那些。

雖然米夏和漢娜的情感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但是愛情背後的故事著實又引人思考,發人深省。在這三個不同階段當中,他們的故事從米夏和漢娜初識之時開始,米夏還是一個15歲的偏偏少年,漢娜是一個長為其母的36歲女人。在社會生活中,米夏是一個法學院的大學優等生,漢娜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在法庭上,米夏是一個以正義為本能的傑出律師,漢娜是一個曾葬送過無數生命的納粹看守。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然而造化弄人,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他們卻相愛了,儘管他們之間都難以啟齒、公佈於世。 而他們的愛雖然談不上瀟瀟灑灑,但實際上,也可稱之為轟轟烈烈,事實彷彿再次驗證了愛情的非理性。愛情,自古以來就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與身份、學識、地位、修養等等毫無關聯,而且,也不受世間萬物所阻撓。愛情,在哲人眼裡是心靈的相通,在常人眼裡是一見鍾情,在文學家的眼裡則是浪漫忘我。

愛情,作為社會永恆的主題,在各個不同人群的眼裡都有著不同的看法,那麼,愛情在《朗讀者》裡,是以一個複雜的多維面孔呈現出來的。在世人對愛情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與闡釋時,米夏和漢娜的愛最終只能以悲劇告終。

並因此,漢娜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儘管在不少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一段有失倫理的愛情,但他們的感情卻充滿著熱烈和震撼。然而,除了思想上的強烈震撼之外,人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場純粹的愛和性,愛的背叛和愛的死亡,愛的遺忘和愛的無奈,這樣的一段愛情故事。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從世俗眼光來看,這段發生在15歲的德國少年米夏,與36歲的有軌電車售票員漢娜之間的愛情故事,正是難以啟齒的“不倫之愛”。愛情的開始是對成熟女人漢娜身體的吸引,少年的米夏愛上漢娜是源於懵懂初戀的衝動。

他們的愛情中也多處涉及到“誘惑”的問題:

“她(漢娜)把“襪子捲過小腿肚,捲過膝蓋,提到大腿,”對女性身體的好奇和自我萌發的愛慕讓米夏深深迷戀著漢娜,少年時期每日期待夜晚來臨的那種竊喜心情。是成熟後的米夏永遠的記憶。漢娜的成熟的女人味,她風情萬種的言行舉止無不像紅酒一樣在米夏的心裡散發著韻味,讓其欲罷不能,沉迷與其中。”

米夏還模仿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和德國詩人貝恩的風格,曾經寫出了一首記錄他們之間密切關係的詩歌,以抒發自己的心聲:“與君同心,兩心相互來佔有;與君同寢,兩情相互來佔有;與君同死,人生相互來佔有;與君分袂,各自東西不回首。”這段情感的萌生,發展,蔓延瀰漫著愛情原本的青澀美好和纏綿熾熱,但是米夏狂熱的慾望和他們之間不可逾越的距離,讓人們隱隱能洞察到兩人不可避免的悲劇未來。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這場愛情故事的發展崎嶇,讓人們為之揪心難耐,然而,貫穿兩人故事始終的線索是朗讀,他們是朗讀者和聆聽朗讀的雙方。少年時期的甜蜜纏綿已經成為記憶,在成年後的相遇發生的意外讓他們兩個人始料不及。米夏的朗讀對漢娜而言,彷彿是一劑救濟心靈的良藥,拯救著漢娜,無關戰爭和監獄圍牆的阻撓,這種拯救的形式,穿越了現實的殘酷和世俗的漠然。

歲月如梭,洗盡鉛華,在兩個深愛彼此的戀人心裡,他們以這樣一種交流方式相濡以沫,相守著,維護著愛情和自己的心靈。

在這場愛情中,“他們分別扮演了成長者、朗讀者、背叛者、痴戀者、負罪者和受害者等多重角色,這些角色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兩個斑駁、豐滿的成長形象。”朗讀使他們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朗讀也喚回了他們雙方的人性和靈魂,成為他們之間愛情的救贖。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愛情將米夏捲入了漢娜的罪責之中。”因性而愛,然後沉迷其中,這是漢娜與米夏愛情最為貼切的寫照。可是它並不僅僅是一場愛情的經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還賦予了他們愛情更深層次的豐富意義和主題。米夏和漢娜的愛情故事以及成長曆程貫穿始終,聯繫當時的現實背景,闡述了人性、尊嚴、文化、罪責、法律、兩代人的愛恨情仇等問題,引人入勝。

作為讓人悲傷的愛情故事,這是一段不倫之戀刻畫得曲折纏綿,居然發生在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與一個飽經風霜的女人之間的感情,不過,這並沒有讓人反感故事對倫理道德的違背。 他們的感情是細膩豐富的,對於一段生澀甜蜜的初戀,米夏心裡對其賦予著憧憬嚮往,對他們的情慾方面,以及“慾望”前後,少年給女人朗讀華美的篇章等表達出的真情,都不乏正常戀情的詩情畫意,讓人覺得一切竟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在這段愛情故事的背後,寄予著更為深刻的主題,通過對這段愛情的深刻了解,也貫穿闡述了民族,人性罪惡以及生命的沉重思考,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帶來的社會問題之下,愛情的寓意非常之沉重嚴肅。沒有無畏的調侃,輕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謂詼諧。這是一場不倫戀的寫照,這是引人深思歷史的莊重的故事。

在米夏與漢娜的愛情中,也表達了當時對二戰歷史、人性與存在的深度發問與反思,這是不被社會接受的一段愛情,也是他們的使命。《朗讀者》的主題確實是一直被關注和思考的,它是那個時代人的主題,在這個人化和德國化的題材上,人們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某些相通共同的東西。一代人的罪惡還將置下一代與之同在罪惡的陰影之下,這一切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主題。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由此可見,人們對人性問題思考得非常深刻,在米夏和漢娜的感情中,嚴禁思維的表達下,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沿襲他們自身來獨立思考的態度和勇氣去面對現實問題。愛情的悲劇深刻把握的主題中,貫穿著嚴酷的、深層的、無法迴避的事實,不是直接呈現的悲劇,而是在不斷的成長和經歷中交織著的。

《朗讀者》中包含著經典愛情的主題,愛情與背叛、罪行與懺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論,以煙火綻放般的絢麗作為開頭,把我們引向一條曲折幽遠的小徑,卻以冰冷的死亡結尾。海已枯而石未爛,洪水方追,赤日已臨。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愛情的甜蜜以及衍生的患得患失的情感,讓他們的愛情格外讓人揪心。看完結局,人們深入思考過後,不禁有些疑問;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純粹的愛情,還是註定的悲劇呢?其實,他們的愛情是一切時代男女的歡娛,還是隱藏在歷史境遇中的一個寓言,我們該如何去回答道德面臨的難題?可是這一切都是無解之謎。

人們無從拷問答案,或許人們對愛情,對人性,對罪惡有自身的體會和思考。愛情,是花朵生長的肥料;是自由飛舞的彩蝶;是每個人心中一抹美好的陽光。疊加在愛情之上的深刻寓意,又讓人深入思考,得到靈魂的洗禮抑或心靈的救贖。

漢娜在選擇維護自尊而隱瞞個人文盲身份的同時,也就相當於選擇了一條悲劇的路,她不得不選擇辭去電車公司的工作,不得不逃避和捨棄米夏,然後又以同樣的原因不得不選擇放棄西門子公司的工作,出於生存本能地選擇了隨即而來的納粹黨衛隊招兵,卻也從此選擇了一條黑暗的人生道路。

《朗讀者》:愛情在朗讀中感人肺腑,在傾聽中無疾而終

結語:

漢娜因情感的偶然性本能選擇,進而選擇了後來一次次的失去與放棄,也就選擇了在捍衛自我尊嚴的同時失去更多,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劇人生。漢娜的選擇看似主動、自我,實則被動、無奈,為維護尊嚴,為實現懺悔,為祭奠愛情,她選擇了認罪自罰。甚至為了尊嚴和愛情,在熬盡年華歲月即將迎來自由的前夕,她又決絕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和米夏都不得不為漢娜的選擇而感到意外與震撼,然而,漢娜的“本我”也顯得單純而無害,她的選擇多是單一判斷下的單一選擇,方向源自她內心超乎尋常的敏感與自尊。

愛的發生也許偶然,也許輕易,但能夠左右對方一生,除了彼此再不能接納別人,如此,不是愛又是什麼呢?這份情愛纏綿糾結於漢娜的一生,她執守內心記憶中的風花雪月,用盡一生品味心中的愛情,讓她放棄平順的工作漂泊他鄉的是這份情,而最終令她失去尊嚴厭倦生命的竟也是這份難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