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的售樓員吐露,買房如何不被忽悠

最近,市民王女士有點兒犯愁:兒子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隨之而來的就是結婚買房了。但老兩口在單位工作了一輩子,住的是單位集資房,從來沒有買過商品房。

王女士夫婦到一家售樓部看房,看著笑意盈盈的置業顧問,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諮詢。

商品房的諮詢也有套路,今天就來教大家怎樣“問”才是正確的。

辭職後的售樓員吐露,買房如何不被忽悠

一問 價格的門道

大多數人買房時,價格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商品房的價格乍一看是統一定價,其實裡面有講究。

注意這三個詞:均價、單價、總價。一般人只關注均價,對其他部分關注較少。殊不知,不同朝向、不同樓層的房子存在很大的差價,這可不是隨便決定的。

詢問時,除了心儀的房子外,不妨多打聽一下小區其他樓層的價格,這樣可以擴大意向範圍,讓選擇更加合理。

二問 面積的區別

一般人總是直截了當地問:房子有多大?而內行則會更加細緻,會進一步詢問房屋面積是建築面積還是套內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包括公攤,公攤面積越小,實際使用面積越大。當然,得房率百分之百也不是好事,往往意味著配套設施被犧牲了。一般得房率在75%~80%之間比較合適,既保證了套內面積的寬敞,又兼顧了公共服務部分。

三問 透過沙盤看規劃

售樓處最搶眼的往往是沙盤模型,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有聲光特效。但實際上,沙盤作為一個臨時性的展示模型,可信度不高。

如果真的想了解小區的規劃,不妨看一下設計規劃圖。規劃圖作為小區建設的“藍圖”,具備嚴謹的科學性和法律效力,房地產開發商需要嚴格按照規劃圖施工,更改的機會很小。

辭職後的售樓員吐露,買房如何不被忽悠

四問 參考戶型看平面

戶型關乎居住體驗,但戶型圖不能真實反映房屋實際建築格局。想了解這些,必須看總平面圖,從中可以瞭解很多建築指標,而這些在精緻的戶型模型上是看不出來的。

五問 注意房屋年限

外行往往只注重房屋的建築時間或房屋土地的使用年限,例如住宅一般為70年,但殊不知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從開發商拿地就開始計算的,這個時間一定要了解。

六問 多關注毛坯房

在看房環節,通常開發商會把購房者帶到樣板間進行參觀,樣板間的精美與豪華往往瞬間就能打動消費者,但請注意:一來軟裝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房屋本身,二來樣板間往往是建在一塊空地上或者樓棟中間的。想了解自己住的房子,還是需要直接去看毛坯房,而且要在不同時段去看,這樣才能真正瞭解房子到底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