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恒出生在张家口 伴读諴亲王 27岁的一品大员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恒出生在张家口 伴读諴亲王 27岁的一品大员

电视剧中的傅恒

傅恒是孝纯贤皇后的弟弟,户部尚书米思翰的孙子,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九儿子。他还有三个大爷,马斯喀、马齐、马武都是朝中大员,马齐和马武有“二马吃尽天下草”的说法,可见傅恒家世显赫。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恒出生在张家口 伴读諴亲王 27岁的一品大员

傅恒的父亲李荣保是雍正皇帝的老同学

(一)其父李荣保

但是马斯喀、马齐、马武三兄弟跟李荣保关系并不是很好,因为李荣保很小的时候过继给李泰和肖氏夫妇了,跟自己的兄弟接触的少,感情不是很深。

李荣保还有三个叔父扎林、爱满、沙拜,这三个叔叔在内务府工作,扎林是内务府都虞司总管,管着上三旗武职官员的铨选和任用(之后李荣保可以顺利地当上侍卫,都是上面有人的),爱满是内务府慎刑司总管,掌上三旗刑名;沙拜,为镶黄旗内务府坐堂郎中,内务府堂主官,主管内务府堂上事务及府属文职官员的铨选。

李荣保对着三个叔叔十分尊重,这三个叔叔也十分喜爱这个侄子,沙拜就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安排李荣保做了尚书房侍读。年仅九岁的李荣保就成为四阿哥胤禛的伴读,这就是为什么雍正皇帝跟李荣保关系那么好,在藩府的时候,就看好了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打算和李荣保结亲家。康熙四十七年因为受到二哥马齐推举废太子胤礽事件的牵连(其实他跟二哥的关系不是很好,谈不上串联,马齐性格刚烈,看不惯他畏畏缩缩、谨小慎微的样子),与二哥马齐、三哥马武一同下狱(期间李荣保的养父母惊吓去世),直到康熙五十年,雍亲王推荐他做察哈尔总管(正三品,昂邦章京)。若是他能活的更久一点,他必是雍正朝的大红人,可惜雍正元年,皇帝要将他调回身边任职时,他却死在了任上,时年49岁,官位只到了察哈尔总管。雍正五年,皇帝为宝亲王和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在重华宫举行婚礼,乾隆二年,富察氏册封皇后,追封了李荣保一等公。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恒出生在张家口 伴读諴亲王 27岁的一品大员

尚书房

(二)伴读諴亲王

傅恒是李荣保的第十个儿子,康熙五十九(1720年)年生人,那个时候他爸爸李荣保在察哈尔任总管,他就应该是在察哈尔的治所---张家口出生。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李荣保和雍正皇帝之间的私交甚厚,他也看中李荣保一家人敦诚谨慎的品质,让他二儿子傅清选了侍卫的官职。李家人就这样从张家口搬回京城居住了。

雍正四年(1726年),傅恒六岁,皇帝给了傅恒尚书房伴读的差使,只是雍正皇帝子嗣不多,皇五子弘昼是1712年出生,这个时候已经14岁,一个初中生肯定和小学生玩不到一起去。年妃所生的三个孩子中福宜是和傅恒同年,可是早就夭折了。皇六子弘瞻1723年出生,现在还没有到入学的年纪,还养在圆明园。那雍正皇帝就没有皇子需要伴读了。其实还有先帝康熙皇帝的儿子,康熙皇帝最小的儿子胤祕(諴亲王1716年生)现在十岁,年纪差不了太多,有可能傅恒伴读的阿哥就是胤祕。雍正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小弟弟,在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九日,谕旨宗人府“朕幼弟允秘(胤改为允)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喜悦,著封亲王”。这个谕旨也证明了胤祕一直在宫中读书。

雍正年间,傅恒一直在宫中伴读,皇宫中的伴读生涯十分辛苦,天不亮就要赶到乾清门,等着开宫门进尚书房。除了学习文科、武科、满语、汉语,还要学习四种语言蒙文、藏文、高丽文、俄罗斯文四种文字。四年以后,他伴读的胤祕满十四岁,要分府出宫,他不用再伴读了。

中间有三年时间,皇六子弘瞻已经入学,有可能他继续陪着弘瞻又读了三年书,十三岁的时候,他又被分配到蒙古馆读书(可能原本要安排他走翻译科举的),他原本出生在察哈尔,小时候学的就是蒙古语,所以之后傅恒的满语和蒙古语说的很好,但是汉语有些更不上趟儿,在朝廷上和皇帝奏对,说汉语无法表达时,就改说蒙古语,不过皇帝是精通各种语言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旁边别的大臣就听得一脸懵懂了。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恒出生在张家口 伴读諴亲王 27岁的一品大员

大内侍卫

(三)成为国舅爷

乾隆二年,傅恒的姐姐富察氏被封为皇后,傅恒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舅爷(此时他才17岁)。乾隆五年,傅恒20岁,被授了蓝翎侍卫(正六品)。清朝的制度是这样的,领侍卫府设蓝翎侍卫九十人,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每旗额缺三十人。原本只有满洲上三旗子弟才能入选的,雍正时期,皇帝将侍卫的选拔范围扩大,从武进士中备选,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二等侍卫,三甲选蓝翎侍卫。乾隆四年有一次武科场,从九月初五到九月十三的己未科,状元是浙江金华人朱秋魁(汉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他就被授予头等侍卫(正三品,由于满语中侍卫的发音是“虾”,所以也戏称一等虾)之职。但是此人却无甚才能,玩忽职守,数次被弹劾,最后被罢官。武科场是四年一选,只有一人能晋一等侍卫,一等侍卫共有额缺60人,20年内才会有5名状元晋升一等侍卫,比例很小,只是国家提供的让其他阶层晋身的一个机会而已,大多数的侍卫依旧还是上三旗子弟,通过考试晋身的出身并不受重视。

所以侍卫中多数还是上三旗满洲子弟,还有就是宗室恩宠勋贵之后,先在侍卫职上锻炼,从基层干起,没干几年就越级提拔。傅恒就是这样,他没有参加武科,他姐夫是皇帝,安排他做正六品蓝翎侍卫这么低的职务,是多么的亲民。干了没几天,他就直接越过三等侍卫、二等侍卫,升为了头等侍卫(正三品)。第三年头上,也就是乾隆七年,他升为御前侍卫。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直接领导一等侍卫及以下的侍卫,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就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了,要由御前大臣来直接领导,是天子近臣了。傅恒此时还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职务,是正二品,管理圆明园事务,此时他仅仅二十二岁!人就是再优秀,也不能这样啊。

这还不算完,毕竟只是在侍卫职上工作,工作履历不丰富,很多工作经验不足,之后如果有很复杂的事情就难于处理。乾隆八年,傅恒23岁出任户部右侍郎(从二品),户部可是个紧要的部门,在里面担任一个副职,一方面自己不担责任,一方面又能学习和观察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知识。皇城衙门口的事看的差不多了,就该到地方上去看看了,而且皇帝还安排他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山西,做了山西巡抚,山西此地离皇上最近(除了直隶,这里学不到东西的),而且自古以来山西的衙门口就复杂的要命,但是对皇帝还算是比较听话的,安排过去见见天地也是好的。其实锻炼吧,用不着太长时间的,很快,傅恒就毕业了。回到了皇帝身边。他还领着山西巡抚的官职,就进了军机处,此时他25岁。27岁升任户部尚书(从一品),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这个期间,并没有记录他立过什么功,有过什么政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