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人們總是愛談論“詩和遠方”,因為這並不是大多數人擁有的生活日常。

但人要常常學會跳脫生活的既定軌道,去感受不同,探索不同,去遇見新鮮的事物,新的風景,挑出那些值得被記住的部分,用保鮮盒密封起來,好好珍藏。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記憶中彷彿還在徒步博南古道的路上,和同行的朋友一路說說笑笑,相互扶持。轉眼,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入滇記之“重走南方絲綢之路”極致探索之旅接近尾聲。

伴著騰衝的綿綿細雨和涼爽天氣,一大早我們到達滇西抗戰紀念館,參觀國殤墓園。

當歷史以極其鮮活的方式再次被提起,當你看到幾千塊中國遠征軍的墓碑密密麻麻、整整齊齊地從山底排列到山頂,佈滿整座山坡,受到的震撼遠遠大於想象。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73年前,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將日本侵略者趕出騰衝,讓這座極邊之城成為全國淪陷區第一個光復的縣城,是他們用犧牲換來了光明與和平。

英明忠肝義華瓊,浩氣滿滇捍南疆。時代在向前,過去早已成為回憶,但有的歷史,永遠不能被忘記。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離開國殤墓園,我們走進綺羅古鎮李家大院,在距今已有百年曆史的老房子裡,聽李家人講述家族的故事。

李家大院是李先和先生的故居,建於1895年,李先和曾靠賭石發家成騰衝首富。據瞭解,李家大院的主體結構全部採用騰衝當地的紫秋,由數十位劍川工匠花三年時間建造而成,是騰衝唯一保留“福壽祿”空心木雕照壁和保存完好恢弘氣派的“暖閣家堂”。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玉臂屏風,院落深深,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這裡就像是一條時光斑駁的影像迴廊,見證了一個家族的興衰繁榮,依然屹立不倒。

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是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入滇記之“重走南方絲綢之路”極致探索之旅的最後一站。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神秘的騰衝古法造紙術一直有跡可循,民國《騰衝縣志稿》載:“三練各地多產之,其皮為造紙原料,韌性極佳,纖維尤細,分大小兩種,大者為落葉豆喬木,斫時留下樹四五尺,使其叢發嫩枝。小者為常綠,叢生灌木,斫時須擦土,兩者均旋伐旋生,久收其利。”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建造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邊的田野中,是一個有悠久手工造紙歷史傳統的村子。雖說手工紙在歷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卻在這裡按照古老的方式代代延續。

騰衝手工造紙一共有九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製造的紙張白淨細膩、質地古樸、柔韌性強,紙質優良。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瞭解古法造紙的操作過程,體驗抄紙,最後,參與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入滇記之“重走南方絲綢之路”極致探索之旅的所有朋友,用紙漿畫繪出了“入滇記”三個詞,把所有的感受傾注於此,為旅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入滇記|國殤墓園,古法造紙,我們在歷史的褶皺中感知騰衝

歲月漫長,要和有趣的人一起過。

道路漫長,上路時,要記得懷揣著遠方。

雲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主張豐富多彩,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被忽略。

入滇記,重走南方絲綢之路,重新遇見雲南,也重新遇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