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卫生防疫制度非常重要。

1.全进全出

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在场址选择与场内布局都合乎要求的情况下,同一单元内的畜禽群在同一时间内转入或转出圈舍。该单元在畜禽群转出后空栏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下一批畜禽在消毒后才能转入其中。

2.隔离饲养

对畜禽场、畜禽舍、畜禽群实行严格的隔离,是规模化饲养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生产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场内生活区、办公区不得饲养畜禽,也不能从场外购畜禽肉,所需畜禽肉由本场供应。生产人员从场外进入生产区都要经过消毒、更换已消毒好的工作裤和胶鞋;工作服在场内定期清洗并消毒;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入其他区的畜禽舍,生产区的车辆不得驶出生产区外,各舍的物料等要专管专用。

从外地引进动物时,因其可能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隐性感染状态,首先要查看产地检疫证,在混入群体之前应隔离观察至少3周。为防止引进的动物将病原体带入整个动物群,隔离期间应对引进全部动物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和血清学等检验及驱虫,未按期注射疫苗的要补注疫苗。查出的阳性动物应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处理,并对其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3.控制参观

一般情况下谢绝参观。必需参观的人员也要严格消毒,更换鞋和消毒过的工作服,严格执行场内的管理制度。

4.警惕外来病入侵

畜禽疫病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也就是病原从场外进入)和内源性(即病原来自场内畜禽群自身)两种。有些外源性疫病一旦引入到畜禽养殖场后,又变成了内源性疫病。根据全国各地多年的检疫、检测表明,养殖场饲养的畜禽群体,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携带有病原。外源性疫病主要由饲料、污染的饮水、场内职工、昆虫及其他途径传入,所以在购进畜禽、拉运饲料等过程中,加强疫病监测,强化消毒措施对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十分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