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41集02

正如在《中庸》中讲的“至诚无息”。为什么强调“无息”?《中庸》上这一段话,把这个“无息”的意义、作用讲得特别地清楚。它说“不息则久”,久就是长久。天的运行没有休息,没有休息才能够长久。假如我们做了一桩事情,做了之后又停止了,这就不算长久。长久就是一直做下去,不要停止,这就是不息。

为什么不能停止?因为我们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得要有恒心,一直做下去。做久了以后,效果就出现,这就是“久则征”。据郑康成的解释,“征”当作效验来讲。效,就是有效果了,有效果怎么看出来?有验证。验,就是有效果来验收。“征”是征候,有效果表现出来了就有现象,那就是一种征候,说明那个事情能够有成就了。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譬如做饭,把生米放进水里之后,到锅里去煮。这个米和水,不是一放到锅里,立刻就煮熟了,必须要有一段时间让锅里的水先煮开,温度持续地保持,把米渐渐地溶化,慢慢地才由生转熟。假如我们把米刚放到锅里几分钟,再拿出来看一看,这就叫“息”,“息”就煮不熟了。所以“不息则久”,要把这个米一直煮,直到煮熟了,煮成饭的时候就有“征”。不需要打开锅盖看,煮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闻到米饭煮熟以后的那种香味,这就叫征。煮饭是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止息地、有恒心地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有征候、效验。

“征则悠远”,因为得到效验之后,就使人的信心增长了,知道所下的功夫是正确的,这就跟人走路是一样的道理。一直走过来,看到路标了,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这个时候就有信心一直往前走,这就是“悠远”。我们学道,无论是学儒家,还是学佛法,目的都是要成就圣贤,这不像煮饭那么简单,要走很长远的路。在刚开始用功的时候,不能间断。能够不间断地用功,效验就出来了,有效验出来的时候,就会坚持在这个修道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直至成圣成贤。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在刚开始用功修行的时候,要经常省察自己的功夫是用得对、还是不对。

怎么省察呢?

开始用功学的时候,心里感觉到很快乐,比一般世间人处事待人更有智慧,不是烦恼重重,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理得心安,感觉到一种轻安。对待一切人都是用一种很和气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效验出来了,这就是修道人修行得力的征候。

假如我们虽然在修道,但一遇到事情,心里还起瞋恚,还会有烦恼,不是为这种事烦恼就是为那种事烦恼,或者听了别人说我们的坏话、毁谤我们,我们心里就不高兴了、起烦恼了,甚至生气了,这就说明我们的功夫,还用得不好,就需要很快地调整。

怎么调整呢?反省一下,我们学的这个方法对不对?是不是在学习的中间懈怠了,使得我们的心思又回到没有学道之前,和一般人的心思、处世待人的方法一样了?

学道人的心思是什么样的?《中庸》里讲,要“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都没有发出来的那个状态称为“中”,这是一般人很难体会到的。退而求其次,“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发出来了,但是没有过分,能够符合礼的节度,保持“和”的状态。所以发出来要有功夫把它控制,不能够让它继续,要有节制。

我们在家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和别人来往动不动就有喜怒哀乐,有傲慢、嫉妒,自己还控制不住,这就谈不上“和”。譬如别人赞叹我们几句,我们就喜形于色;别人挖苦我们几句、批评我们几句,或者不理睬我们,我们心里就难过、就不高兴,做不到八风吹不动,那我们的功夫就不得力了。

我们要在这些方面时时刻刻检查自己,是否确实能够做到“中和”。

如果我们做不到“中”,无论如何要做到和气待人,包括自己的存心一定要和气,跟任何人相处都要和谐。最初可能是勉强,勉为其难,慢慢地由勉强而做到自然,这就是征。征候出现就能够悠远,“悠”当“久”字讲、“长”字讲,就能长远。这条路就可以一直走下去,一定能够走到圣人的境界。这是用修道来比喻。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悠远则博厚”,悠远就是长久了,用功不止息,有前面这些征候出现了,自己的信心也有了,就觉得这条路可以一直走下去。长远的路一直往下走的时候,就达到了博厚。“博”是很广大的意思,无论心胸和见识都很广博;“厚”是深厚,无论德行和学养都很深厚,既广大又深厚。那我们不仅学道,在世间办事情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办好。因为有“博厚”。

博厚再进一步则高明。高明,“高”是拿一个物体的高度来做比喻;“明”就是光明,是拿照得很清楚来做比喻。“博厚则高明”,日积月累地求学修道,那么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和一般人不一样了,就比别人高明。办事情的时候,别人不一定办得成功,你一定能办得成功,而且非常容易。因为你学了圣贤教诲,是按着规律办事,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学了《易经》,知道谦卦六爻皆吉。世间的人有了成就之后就容易傲慢,瞧不起人,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就是处事成障。那我们学了之后,知道愈学愈谦虚,愈学愈对人礼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是一个感受的受,中间有一个心字,就是告诉我们要用心地感受对方的需要。所以什么是爱?爱就是用心地去关心、去在意、去付出,而不是占有和控制,所以爱的感觉确实是温暖的。当你爱人爱得自己也痛苦,别人也痛苦的时候,那肯定就不是爱了,那就是占有、是欲望、是控制。

所以一个人心中有爱的时候,你看他自己是温暖的,带给别人也同样是温暖的。这就是我们学了圣贤教诲比别人高明之处。

做任何事,只要有恒心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