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亞馬遜的刪評真可謂是風聲鶴唳,很多賣家的評價被一掃而光

最近亞馬遜的刪評真可謂是風聲鶴唳,很多賣家辛苦刷了幾年的評價被一掃而光,而據說某些刷單大神也因為斂財有方而年入千萬實現了財務自由了,只是不知道這次刪評後,刷單的那些人是否包退款或補償呢?

但不管怎麼說,我寧願遭遇此次暴風雨的賣家朋友們能夠學到一課,能夠因為這一課而轉變心態,在以後的運營中踏踏實實,在遵守平臺規則的基礎上去運營,而不是總是報著投機的心態做一些違背平臺規則的事情。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意識到刷單的不靠譜,要想做好運營,要想在亞馬遜平臺上賺到錢,還是應該讓運營的歸運營,迴歸到本質上來才行。可是,沒了刷單的運營該怎麼做呢?

最近亞馬遜的刪評真可謂是風聲鶴唳,很多賣家的評價被一掃而光

站內廣告就必然被提上重點。

站內廣告可以為我們導入精準的流量,帶來更多的訂單,讓賣家在與競爭對手們的競爭中佔得優勢,可是,站內廣告該怎麼玩才好呢?這是很多賣家的疑問和困惑之所在,但站內廣告確實又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不可能憑著一篇文章就能夠講清楚,本篇呢,就結合站內廣告的投放時機和投放節奏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關於什麼時候投放站內廣告,不同的賣家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一致的觀點是在Listing有了一定量的Review的基礎上投放廣告,更有利於獲得更高的轉化率,從而減少廣告的浪費。但“一定量的Review”是多少呢?這是很多新賣家小賣家所糾結的問題,畢竟在當前亞馬遜高壓打擊刷評的情況下,主動獲取Review的難度是大大升高了。其實我們也無需糾結於此。任何一個產品的Review都是經歷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過程,在投放廣告前有較多的Review固然好,但只有一兩個、兩三個也是OK的,一條新建的Listing,卻密集的出現很多的Review,這樣反而更顯得不真實。

最近亞馬遜的刪評真可謂是風聲鶴唳,很多賣家的評價被一掃而光

當然,退一步來講,如果一條Listing完全沒有Review,可以投放廣告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之前曾在多篇文章和喜馬拉雅節目中都曾聊到“螺旋式爆款打造法”,其實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在我基於螺旋式的打造中,一條產品從新品上架沒有訂單(或者一條長時間沉寂的Listing)到有訂單,從少量的訂單到每天出單穩定和BSR排名穩定的上升直至成為爆款,站內廣告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到輔助性的作用。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廣告為什麼即便Listing沒有Review的情況下廣告還能夠作為一種主動推廣的手段產生到主動性的作用呢?原因在於即便沒有Review的情況下,如果產品處於低價,客戶同樣願意去“試錯”。

站內廣告的作用在於展示,賣家關注的卻往往是結果(訂單),而消費者呢,在看到你的Listing(無論是廣告Listing還是自然結果中的Listing)之後,往往會經歷一個心理切換的過程,對於一條Review足夠多足夠好的Listing,消費者會基於“口碑”要素的考慮而產生購買意向,對於一條沒有(很少)Review的Listing,如果產品處於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樣會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意向,也就是說,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轉化率。

所以,關於站內廣告的投放時機,如果Listing有一定量的產品Review固然好,如果沒有,但你的產品售價夠低,同樣值得投放。

最近亞馬遜的刪評真可謂是風聲鶴唳,很多賣家的評價被一掃而光

廣告一旦開啟,賣家面臨的疑慮將是用怎樣的節奏來推動廣告的轉化趨好,效果越來越好。關於站內廣告的投放節奏,我建議賣家可以從兩端考慮,一、從低到高,二、從高到低。

如果你只是在按照正常的節奏運營著你的產品,不緊不慢的,期望通過時間的累加效應讓自己的Listing表現一步步上升,那麼在廣告投放中不妨按照“從低到高”的節奏進行。前期廣告出價低一點,預算也不需要太大,廣告開啟後,首先關注廣告指標中的曝光量,如果曝光量太少,逐步提升廣告競價,有了曝光量,依次查看點擊量和訂單轉化等指標,這種投放,前期不需要太猛烈,按部就班即可。

另一種情況,如果你正處在強推爆款階段,你想讓自己的Listing能夠快速的在競爭中凸顯出來,搶佔到BSR排名靠前的位置,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儘可能的藉助於一切可用資源,那麼站內廣告無疑是值得好好利用的。在推爆款的過程中,為了讓站內廣告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此時廣告的競價應該高一點,預算應該大一點,以更高的預算推動廣告排名更靠前,以獲取更多的流量,然後,隨著該Listing銷量和排名的上升,自然流量所產生的訂單越來越多,賣家可以逐步降低廣告預算,從而達到“從高到低”的廣告投放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