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勋同志教我如何搞调研

2013年10月,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原校办主任、原工会主席、离休干部任楚同志。采访中他介绍了自己青年时代曾接受习仲勋领导和教育的往事,特别是在如何搞好调查研究上,习仲勋对他的教诲让他记忆尤深。

仲勋同志教我如何搞调研

弼时叔叔让我多向仲勋同志请教

我和仲勋同志相识在延安,遥想当初我们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日子,回忆他那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思想品质和对人民无比关心的赤诚之心,禁不住心潮起伏。

1943年2月,仲勋同志到陕西绥德担任地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我则是1943年7月至1945年8月期间在绥德分区建设科工作。在仲勋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对我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教导,生活上帮助,使我终生受益匪浅。

仲勋同志年长我8岁,但他早年就接受革命思想,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多年的革命生涯,尤其是坎坷经历,使他在工作上显露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当时,仲勋同志在绥德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经常通过会议和报告等形式反复提醒和教育各级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他自己也经常下基层走访调查、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包括地方士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鉴于当时绥德从中央和各根据地调来许多干部,以及干部中又有一些旧教职员工的实际情况,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的关系,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延安来到绥德的。

记得当时去绥德时,任弼时叔叔(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任楚的亲叔叔—编者注)把我叫到他的窑洞,对我说:“你父亲(任作民,时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编者注)刚刚去世,中央考虑到你的情况,准备安排你去绥德工作。你还年轻,要好好学习,加强锻炼,严格要求自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也是一位年轻有魄力的领导干部,要多向他请教学习,将来为新中国建立多学本领。”

仲勋同志提醒我不能当群众的老先生

来到绥德后,仲勋同志找我谈话,他首先鼓励我安心在基层工作,提醒我说:“基层不会屈才,你年轻,有干劲,这是你的特点,但要记住,工作不是仅凭这些,要多动脑,多思考,才能少走弯路。”并说,“做基层工作说难也易,只要你深入,一深入就好办。做群众工作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当群众的老先生,工作上虚心,群众就会跟随着你干。”

仲勋同志的话真是语重心长,使我这个从未去基层做过工作的人深受启发。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他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带几名同志去米脂县搞农村调查,并指示我说:“先了解一下米脂的基本情况,不要急于下去,心里有数了,才能在调查中做得更深更细更有目的性,查找的问题才会有针对性,回来后总结也才会更有指导性。”他接着又说:“下去以后,不要只往基层跑,也要注意多向县委的领导汇报,多与县委的同志们学习、沟通。”这是我受领的第一重要任务。半个月后的一个上午,我和调查组的同志正准备去米脂县作调查,正巧遇到仲勋同志,他特意把我叫到一边说:“小任,这次去调查一定要细致,不要走过场。”

在仲勋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我和其他调查组成员一起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接着深入到米脂县杨家沟的农村进行调查蹲点,和当地村民和村干部进行座谈,与农民一同劳动,一起生活。农民们也愿意和我们说实话,讲真话。针对米脂县当时边区政府落实减租减息政策的情况,我们通过半月有余的调查,了解到广大农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生产生活还相当困难。

回到区委机关,我们向地区写了一份两万多字的农村调查报告。仲勋同志看到报告后非常高兴,给予了鼓励和表扬,并指示地区宣传机构要将调查材料印发各县,他指出,各县也应当对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入调查,以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工作参考。

跟随仲勋同志

到郝家桥村调查受益匪浅

我到绥德工作时,专区给我的任务有三项:一是分管全区(包括绥德、米脂、清涧、子洲、佳县、吴堡)6个县的深耕细作推广和植棉工作;二是发现和培养模范乡村;三是发现和培植劳动模范等。当时,我感到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在绥德地委和专区的领导下,尤其是在仲勋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我的工作状态逐渐进入佳境,起色很大。特别是仲勋同志知道我长驻郝家村,亲自到这个村蹲点指导我的工作。

1944年4月中旬的一天,仲勋同志带调查组的同志迎着料峭的寒风,沿着崎岖的土道来到了绥德以西20里外的郝家桥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查。他将调查组同志按照几个自然村进行分工包村,确定了各自调查内容和重点。他要求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各选择生活状况和生产条件不同的上、中、下各两个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他还倡导在各村召开好“劳动大会”,评选劳动英雄。郝家桥群众一致推选刘玉厚为劳动英雄。仲勋同志向我了解情况,我告诉他:“刘玉厚既是新政权的村主任,又是乡参议员,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该村减租会的检查委员,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减租政策。近年来,他同自己一家人通过终年不息的辛勤劳动,带动了全村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变工互助,合理安排生产,使这个佃户村粮食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减租保佃、征收救国公粮等各项任务。”仲勋同志听后非常高兴,夸奖我调查工作做得好、做得实。

仲勋同志到郝家桥后,即邀请刘玉厚和该村村支书到自己住处叙谈。一见面他就拉住刘玉厚的手问道:“是党员不?”

“咱是。”刘玉厚用浓重的陕北口音和方言回答说。

刘玉厚问:“你是住在九贞观地委的习书记?夜黑里你们来时咱一满(陕北方言“完全”的意思)没知道,刚从地里回来,人家就催咱来开会了。”

“好!好党员,好同志,现在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党员,咱的党就更有办法!”仲勋同志拍着刘玉厚宽阔的肩膀,然后又紧握住刘玉厚粗大的双手,对这位长自己十多岁的农民兄弟的赞赏之情油然而生。

“咱什么也解不下(陕北方言“不知道”),只解下受苦,党要咱努力生产,那是容易事嘛!”刘玉厚朴实而坚决地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仲勋同志听着刘玉厚的回答,感到十分欣慰。

仲勋同志通过调查认为,郝家桥在改革农业生产措施,理顺土地租佃关系,改造二流子,组织群众移民南下,实行变工互助、精耕细作等方面的工作,都很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他认为,刘玉厚勤劳、忠诚、廉洁、奉公,全家亲密和睦,全村团结一致,发展了生产,支援了抗战,改善了生活。经他提议,地委研究决定,授予刘玉厚模范党员、劳动英雄称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活动。仲勋同志和专员袁任远等领导共同署名将刻有“农村楷模”的牌匾奖给郝家桥村。

蹲点调查结束后,刘玉厚的事迹和郝家桥的经验在绥德地区以至全陕甘宁边区广泛传播开来。绥德分区各县都纷纷动员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火朝天地开展了一场大生产运动。这场运动不但使农业增产了粮食,还使工业方面也获得了很大成就。如子洲县生产了大量的食盐,不但解决了绥德地区人民吃盐的需要,还给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绥德专区鱼池沟造纸厂研究麦秸造纸也获得了成功。

在仲勋同志领导下,绥德的军民开荒、纺线,以实际行动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封锁作出了贡献。专区、县机关干部也都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大生产运动在绥德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工作实践使我成长进步

在仲勋同志的关怀下,我在专区建设科两年多的工作都比较顺利,特别是学会了如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是仲勋同志言传身教的结果。

记得我每到一地调查,仲勋同志都要给当地的领导打招呼,并指示我们到各县工作时要多听地方干部的意见,主动向县委领导同志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根据仲勋同志的指示,我在去各县调查工作时,县委的领导为我们开绿灯,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如绥德县委宋养初、林肖硖、彭克同志,米脂县委书记冯文彬,子洲县委书记谢怀德,清涧县的黄静波、沙平等,他们不仅在工作上对我们调查组同志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在生活上热情关怀我们。在米脂县杨家沟搞农村调查时,冯文彬专门派了县机关的两名干部协助我搞调查。他们对农村情况十分熟悉,使我在农村调查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每次下去调查回到专区,都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向仲勋同志和袁任远专员汇报。每次汇报后,他们都对今后如何做好工作做出具体的指示,这对我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给我后来去新的解放区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仲勋同志永远是我、也是我的子孙学习的榜样。他的革命精神永存!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