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對於許多商科學生或者對商科感興趣想通過碩士階段深造商科方向的學生來說,到底是出國讀商科呢?還是留在國內讀研?相信是許多學生常常思考的一組對比。

其實,我們只需要想明白“商科留學”的必要性就可以分析清楚自己到底該選擇留學還是國內讀研。

要分析清楚“商科留學”首先有兩個前提需要分析,一個就是“商科”,即為什麼我們要讀商科?,另一個就是“留學”,即留學讀商科的什麼價值?與國內讀研有何差異?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第一,關於讀商科,我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需要讀商科。

我們看一下最經典的商科項目MBA,其涉及內容包含金融、會計、市場營銷、組織行為、商業史、經濟學、創業、道德、運營、戰略等,我們看看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會發現不論對於一個人的職業發展還是日常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會計,職業角度你管理企業管理團隊看不明白財報怎麼知道公司和部門等運作狀況怎麼管理?

比如金融,你不知道預算如何結合企業運營和報表制定,還怎麼走下一步?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你不懂得融資投資,在你生活中資金鍊斷的時候,在你辛辛苦苦攢了工資之後,你能守住你的一畝三分地能抗得住通脹嗎?

這幾年全國大量出現的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產品、P2P血本無歸歸根結底還是投資者金融知識季度匱乏連投資標的和相關投資人都看不明白導致;

你不懂得市場營銷,你如何知道企業的切實處境和盈利源頭對你所負責其他的部門管理的啟示,生活中你也識不破那些有貓膩的傳銷和營銷騙術,不能讓自己的每一分財富用在刀刃上也是很遺憾的;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你不懂HR,你不創業不管理團隊也罷,你老闆告訴你要給你發期權要你降低底薪到底要不要接受、給你股份要你不拿工資單承諾年終分紅還要簽訂對賭協議你幹還是不幹?

要給你股票是優先股還是普通股好?

強制給你改了薪資結構你知道自己是虧了還是賺了?。。。。。

太多太多的事實我就不無線發散下去了,有興趣的私信找我再聊也行。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那麼再舉個最後個壓軸例子,學商科不僅僅是學我剛才講的這些技能和管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是學商科思維

有這樣的思維和沒有這樣的思維最顯著的差別就是看到在硅谷,清華交大的學生為什麼大多數從第一年年薪30萬起十幾年都還是做著基層碼農?而印度人和白人大多做著管理者?

那些管理者自己都不用編代碼但略懂一二,知道這些代碼和技術可以實現什麼樣的功能,碼農們偷懶也是騙不過他們的,並且有商業思維知道怎樣結合技術實現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他們才是最終引導團隊產出和獲勝的大腦。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第二,關於留學和出國的對比

1. 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

國內研究生三年制為常見,讀短的也有個別項目但畢竟是小眾,國外應屆生有一年也有兩年,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都低。

如果去了名校讀研,一年的項目含金量完全不輸國內三年,剩下多出的兩年你完全有機會豐富兩年全職的工作經驗,包括做其他更具實踐性的事情。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2. 申請機會和公平性:

其實這點也和機會成本有關,申請國內的應屆生,走統考這個路子,基本等於“一考定終身”,申請國外研究生,你可以申請無數個學校理論上,當年我自己申請了23個美國的院校,拿到了20個錄取offer,申請數量上這是其一;

再者,如果你有短板,別擔心某個學校拒絕你,只要你有自己的亮點,總有另外某個或某幾個學校會相中你,相中和他們價值觀和偏好相吻合的你,這就是國外對一個學生全方位考量的公平性體現。

是金子總會發光,你準備了那麼久,你的努力一定天道酬勤。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3.語言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外語母語環境鍛鍊後會帶給你未來求職時更寬闊的選擇面,外企的面試全英文對你再也不是挑戰,而是你的加分項;

跨文化溝通不單單指的是你的外語能力,更指的是你如何高效地在瞭解各國人各種族人的習慣和偏好後結合人文和感性地把各種洽談和合作談好,把價格談到最合理,把雙方心情也提升到更愉悅,這種跨文化能力便取決於一個人有多少與各國文化接觸的經驗積累。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4. 意識與視野:

這不是大而虛的空話,而是相對中期和遠期的可能性的保持。

意識和視野是什麼?它們是建立在你對國外發達國家的有心觀察和研究後摸索出的一些啟示

比如在某個領域為何某國可以發展地比我國好?那麼是否意味著機遇?那麼某國是在哪些要素成熟的條件下才爆發出該領域熱潮的?我國還欠缺哪些氣候性的內容?

好吧,我們來看看去年前年剛開始的熱點P2P,去年雖有60多家跑路或倒閉,但前年開始第一波發家的都已經盆滿缽滿了。

他們是誰?多數都是海外歸來的人士,瞄準了市場的各種利好成型,必要情況下努力和監管部門做公關促成最後的一環,在最恰當的時機有這樣的“嗅覺”和“膽識”把握住了商機,拿下不菲的第一桶金,靠的就是這樣的眼界和視野。

王石、陳向東、王功權、王明夫等人功成名就後仍要去美國做一年訪問學者,意欲何為?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5. 人脈複合性優勢:

國內讀研,不論去哪你的人脈都在國內,有北大復旦的學生自豪地問我說她/他可以保研本校,本校校友資源也很好,人脈不是一樣積累嗎?

我回答說:如果你擁有美國的人脈加上美國頂尖大學、比你們學校更頂尖的世界級大學的人脈,再加上你現在本科母校的人脈,與這三重人脈相比,你覺得如何?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6. 人生的再次重新認識和定位:

學會做人,學會如何做事,做最適合自己的事、做好事、做大事、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找到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打工的歸宿,在美國留學能學到的東西,需要一顆用心的心去探尋。

7. 風險對沖:

對許多普通學生而言,畢業後保研不是那麼容易的,求職或許是絕大部分人的最佳選擇,而找到一份工作簡單,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卻不是那麼容易。

並且你要知道,起點低了後邊要曲線救國怎麼著都是曲線,要是你寧缺毋濫畢業賦閒在家,你可是損失了不可逆的寶貴機會成本。

剛才我說了,你申請國外研究生,一定天道酬勤,用這個申請來做你求職的保險,最終兩邊哪邊不理想,你都可以倒向另一邊,這樣的對沖,相信你可以明白。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商科留學VS國內讀研,哪能這麼選?!

l 世為教育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l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上海高教聯合委員會會員

l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傑出校友,經濟學學士、金融學碩士

l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外導師,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客座教授

l 暢銷書《方向的力量:商科職業規劃》作者

l 前國內高端留學機構華東區&華南區總監

l 曾全職供職於迪拜主權財富基金-迪拜世界資本(PE-私募股權投資)

l 曾全職供職於歐洲最大投行-瑞士銀行(U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