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四化」的未來出行,獨角獸長啥樣?誰更有戲?

面向“四化”的未來出行,獨角獸長啥樣?誰更有戲?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上路的各種類型的出行服務商品牌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圍繞品牌、產品、業務的各種江湖段子也層出不窮,比如,“呼叫劉備專車,曹操專車已經來到xx(城市)了,皇叔不來?”,“曹操、劉備都來了,周瑜在哪裡?”。

針對曹操專車品牌的出現,網友們也跟著一起High了一把,沉睡歷史長河中的歷史人物也都被一一“喚醒”,成為傳播的熱點詞彙。

然而,這裡的段子可不僅僅是段子,透過這些段子,我們能從其中窺探到出行市場的巨大變化,這幾年因為移動互聯網各種技術、模式的出現,而被帶動的諸多現實的改變,幾乎涵蓋傳統出行的各個領域,各種交通工具,各種出行場景,各種出行人群,各種服務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復興號(原和諧號)動車的出現,讓曾經單一依賴私家車出行的潮汕老闆,在選擇汕頭到深圳(深汕高鐵)高鐵這條經濟通道,改變了傳統的出行方式,演化成為了“私家車+動車+私家車”模式,而普通消費者,也由原來的“大客車”到“客運站”,變成了“動車+滴滴出行+共享單車”模式直達目的地。

而滴滴出行的出現,在出租車市場攪動變革的浪潮,讓用戶的出行體驗無限優化,出行效率也大服務的提升,更是讓互聯網出行概念和認知深入人心。

繼滴滴出行之後,共享單車,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也拯救和徹底改變了自行車這個行業,更是讓更為廣泛的群體感受到了移動互聯出行的便利,每個人都摸得著而且可以輕鬆“擁有”的移動互聯網出行服務。

而幾乎與此同時,大批量出現的汽車共享分時租賃企業,重點挖掘5-30公里的出行市場的同時,更是將出租車共享無司機的2.0服務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出行市場的深刻變化正在發生,而且是層層遞進開始深刻的變化。

面向“四化”的未來出行,獨角獸長啥樣?誰更有戲?

汽車出行變革的背後力量與“四化”方向

這一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範圍內有近百家分時租賃企業成立,各種勢力紛紛登場。概括來看,主要有三種力量:主機廠投資或主導的新創公司,充電設施等相關產業服務商所創建的公司,純粹的互聯網運營類的創業公司

目前在分時租賃市場上數得著的玩家,大多背後站有車廠,上汽的EVCARD、北汽的GreenGo綠狗租車、戴姆勒奔馳的Car2Go,另外,GoFun背靠首汽集團,途歌與海爾產業金融合作,無靠山的寶駕則已轉型為分時租賃的服務提供方(如系統技術、停車點搭建等)。

無論是主機廠還是服務商還是互聯網公司,各方力量都擁有其進入汽車分時租賃的各自側重,但同時也看得出來,不同的介入主體都圍繞一個基本的主線在展開業務,這個主線就是汽車出行領域未來的“四化”發展方向,也就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

未來出行的“四化”

電動化

其中,電動化圍繞汽車主機的能源使用模式,用清潔的電動等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從而在動力源以及主機模式方面產生顛覆式的變化

當下,眾多的主流汽車主機廠商成熟和不成熟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都已經亮相,並且多數已經投入市場,大眾已經能夠感受到未來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大勢,只是距離這種大勢的最終成勢距離我們當下生活有具體多長時間,是我們暫時無法預期的。

網聯化

網聯化更多是針對互聯網技術平臺,形成連接供需雙方或者多方,無論是簡單的車輛租賃模式的分時租賃,連接用車方和消費者雙方,還是滴滴出行連接用車方、司機和消費者三方,都是基於C端需求進行互聯網化技術連接,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優化體驗的出行服務需求的滿足方向目標。

智能化

智能化更多是基於大數據技術等,通過對出行需求滿足的數據進行挖掘形成的規律性信息,並進而對整個社會的綜合出行效率的提升做一些算法和方案方面的優化。

而另一個方向則是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真正實現智能化汽車,讓出行主體的汽車擁有智能化能力,真正將出行服務以一個汽車主機單一載體智能化完成,而不再考慮汽車主體與司機,汽車行駛以及停靠和能量補給問題,直接實現汽車主體這個服務提供核心載體的智能化運作,以及用戶需求的一站式一體化高效滿足,所謂的一步進入智能世界。

共享化

共享化則是針對商業模式設計,最大限度優化資源的佔用,以最低的資源成本提高滿足更多社會消費個體的能力,以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集約化運營代替個體化運營等的方式,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降低整體的社會成本。

面向未來的出行領域的創新創業,幾乎都是在這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或者多個,或者是全部方向上進行努力,而真正能夠在未來出行領域取得絕對的領先地位和中心地位,必須是將這四個問題完美解決,並展現出綜合實力,以及協同整合效率,形成統一入口和服務的高效匹配才能夠勝任。

這四方面實現的創新和突破程度,直接決定了面向未來的出行平臺,出行模式的成敗和水平,以及商業價值的高下。

各懷各胎的分時租賃玩家“主角”

而圍繞著“四化”的發展方向,我們能夠看到不同主體其各種訴求的不同層次差異。

互聯網派

互聯網派更多是希望藉助互聯網平臺模式和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用的技術紅利,通過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工具入口,形成流量的集中,最終通過流量入口,出行服務的統一需求分發入口的方式,來實現對於出行需求的滿足,典型的是滴滴出行,也有希望通過落地服務的提供,能夠實現線下服務入口的佔有,進而優化出行服務,典型代表是Ponycar。

滴滴出行通過整合出租車出行這一細分領域,藉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工具,實現了對於一個細分出行市場的入口占有,並進而延伸開發這個入口的更多價值,開始匹配出租車之外的,諸如共享單車出行服務,從而向一個出行服務的流量入口開始升級轉變,未來,是否能夠再次提升其出行服務入口的更大價值,我們也會拭目以待。

而Ponycar則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提供增量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為特定目標用戶提供特定出行場景,諸如5-30公里距離,面向擁有駕照卻不獨立擁有汽車,並且是年輕一代的用戶群體提供新能源出行服務運營服務,以線下服務形成入口占有,意圖佔據新能源車出行領域的核心地位。

主機廠商派

主機廠商作為實力派,其介入分時租賃平臺最為基礎的初心,或者是能夠拓展一條新的主機應用場景,提升汽車的實際銷售,無論是直接的銷售還是租賃方式,都能實現商品的銷售出去,都是增加其產品價值變現的手段,而在隱含層面,也是其嘗試進入互聯網領域,從車輛生產的幕後走向前臺,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交流,形成C端入口的一次嘗試,改變其擁有廣泛的用戶,卻缺乏直接與自己的用戶互動交流通道的弊端。

這樣的舉動,正是適應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人為中心進行需求服務滿足的全新商業生態,而改變過往汽車主機廠商以商品為中心,進行售賣的工業化思維,從觀念理念上進行認知升級,適應新商業生態下的新環境、新思維、新認知。

而在更為深的層次上,主機廠商更希望藉助社會力量,對其汽車主機,無論是化石能源還是新能源新車的性能優化和改進都是有效的,這種直接來自用戶的一手反饋信息,是其優化主機性能和體驗的重要依據。

而與此同時,這一投入在事實上也對於個人用戶進行了市場教育,在用分時租賃模式使用汽車,在對於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在汽車品牌產品的認知等等諸多層面,都進行了市場教育,這種教育結果的取得,最終受益的還是這些主機廠商,因此其嘗試新業務的動力十足。

服務商派

而服務商的訴求集中在藉助技術變革紅利,升級(傳統服務商出身的)和建立(新晉成為行業服務商的,諸如新能源汽車中的充電企業,電樁企業等等)其在未來出行領域基礎服務提供商的核心領軍地位,而投資參與其中,一方面是獲得最新需求數據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業務合作,拓展其客戶的最好手段。

不同的主體身份基因,基於出行未來的“四化”參與汽車分時租賃的動機和目的雖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未曾超出“四化”的方向標準,並且幾乎都在圍繞未來出行新生態模式下的,一個或者多個突破點在努力實踐。

在提供增量服務,增量價值的同時,也在進行觀念、模式、理念、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和改變工作,包括新能源車替代傳統化石燃料汽車,包括無人駕駛技術,包括車輛從擁有到共享租賃的習慣改變,從單一出行模式到各種出行模式的一體化出行服務解決方案提供等等創新。

“四化”一體成為基本的標配

然而,雖然不同主體都參與其中,但是誰又將成為面向未來出行探索大軍中的領軍者呢?那種模式更加具備成為最終的大贏家呢?

以互聯網派的滴滴出行和Ponycar為例,滴滴出行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網聯化、智能化優勢,在流量入口,品牌影響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而在電動化和共享化方面,滴滴出行主要是基於傳統的市場存量汽車的綜合運營,因此其對於電動化的推動是被動的,缺乏絕對的引導力。

同時,由於滴滴曾經設想的非專職汽車的共享模式,受到了諸多的挑戰,如今的大政方針政策規定下,滴滴出行定位與傳統巡遊出租車差異發展,卻又是專職司機專職服務的模式,已經失去了共享的核心特徵。

而在智能化方面,滴滴出行大數據已經不僅僅應用到了固有客戶的出行優化方面,更是通過出行大數據的積累和價值挖掘,形成了諸多有用的數據報告和研究成果,已經通過自己的數據研究院發佈出來,供更多的人使用。

而通過與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合作,已經完成了數據價值挖掘的產品化,為提升整個社會的出行的智能化水平貢獻良多,更是將出行智能化提升了幾個層次,其智能化的層次和影響範圍都是出行領域諸多企業所無法比肩的。

而Ponycar從出身就立足新能源汽車的供給出行,在電動化方面是市場教育者和引領者的角色,而在共享化方面,更是將司機和汽車二者的共享分離出來,以車輛的提供為主,而司機則通過擁有牌照的存量司機共享方式提供服務,不再需要專職的服務,從而實現司機的共享。

而在網聯化和智能化方面,Ponycar在深圳廣州區域,一方面實現了當地運營模式的商業閉環實現,在具體的業務進展方面,已經可以藉助先期積累的出行服務數據,開始對供給方、需求方進行一些數據智能的增值服務,開始數據智能化的優化,起步智能化交通出行服務的進階。

是主機廠商?是服務商?還是互聯網企業?,這些參與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角逐的主角,無論誰將勝出,都必然是完整解決“四化”問題,完全符合“四化”的要求和標準,並在核心競爭力層面,佔據起碼兩個以上領域的核心優勢,如果不然當下的實踐只是過家家,熱熱身玩玩兒而已,距離真正的大成還遠著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