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者轉型到老總,看似華麗轉身,背後是否真的這麼瀟灑從容呢?
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10年多的蟄伏與最後的一鳴驚人,背後又有多少故事?
500元起家,如今成為估值百億的“獨角獸”,助力全國上萬家服務商成長壯大,又是怎麼做到的?
這次我們走進一個創業者群體的代表人物——朱明躍。豬八戒網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500元起步 慢慢“熬”著去取經
看到憨態可掬的豬八戒,很多人想到的是傻、憨、呆,聯想起《西遊記》中二師兄的經典形象,也更多的給人一種好吃懶做的印象。
但是,朱明躍恰恰就用這麼一個IP,創立了目前重慶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炙手可熱的——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
那麼,創辦豬八戒網,僅僅是因為和豬八戒有緣,長著同樣滾圓的肚皮嗎?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是個笑話。
創立豬八戒網之前,朱明躍擁有過3年教師、8年媒體的基層從業經歷。在他擔任重慶晚報首席記者過程中,他關注民生疾苦,發表過多篇影響力廣泛的報道。
記者的洞察力和敏銳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無外乎記者對某個行業和領域的深耕,讓他有了足夠深刻的瞭解;而長時間接觸各色人物,也讓記者這個職業能夠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瞭望新的發展趨勢。
朱明躍同樣如此,作為時政新聞記者的他敏銳地感受到:文化創意產業和互聯網融合是大的趨勢。於是,他毅然決定從媒體辭職,投入到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大潮中。
2005年,朱明躍創立的豬八戒網作為個人網站上線,2006年成立公司正式開始商業化運營。
不過最初的網站建設,是朱明躍僅僅花了500元做的一個論壇程序,很簡陋。但是如今,成為一個行業的獨角獸企業,確實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在豬八戒網的團隊中,可以說充滿了取經文化,其中尤以“熬”字最甚,“取經文化的核心就是堅信夢想,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要取到真經。”
“熬字下面是個火,創業在許多時候都如在火上被煎烤呀”,朱明躍說。
豬八戒網做的是服務交易、創意交易,和實物交易相比,都是非標準化,容易扯皮的。而且這種模式在全球成功的案例都比較少。不管是交易流程、平臺搭建、平臺運營、商業模式構建,這個過程都是漫長,甚至是迷茫的。從1到100的難度比起0到1的難度可能要容易多了。豬八戒網的熬就體現在做0到1的事情。
“服務交易”是一個很難的生意,這需要從業者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去解決這些困難,可能需要花比其他模式更多的時間。而這讓豬八戒網悄悄地在這個行業深耕了近10年。
創業艱難。朱明躍回憶,豬八戒網成立之後,最初6人團隊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資金的匱乏,讓朱明躍幾近崩潰。在最困難的時期,整個團隊吃飯都成了問題。公司遭遇發展困難的時期,團隊的主要目標成為“每天一萬解決吃飯”。有的人熬不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就選擇離開了。但是,執著於“取到真經”,朱明躍還是一步一步地走了下來。
“剩者為王” 二師兄終於成為“獨角獸”
創業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豬八戒網眾包模式之後,讓豬八戒網更多地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之中。但是這個眾包模式的價值也被更多人發現,報道之後行業湧現了許多競爭對手,豬八戒網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此後一段時間,豬八戒網就在這兩方面的阻力和動力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2007年,轉機出現了。當年,豬八戒網迎來了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博恩科技集團,500萬元的投資額讓朱明躍信心倍增,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打敗了北上深廣的同行競爭對手,豬八戒網成為眾包服務交易行業的領頭羊。
曙光乍現,但是未來怎麼走,還要不斷摸索。
沒有可以借鑑的發展模式,讓行業發展起起伏伏。行業裡,有人湧入,有人離開。面對一個個模式雷同的對手之時,豬八戒網用了八年時間去試錯,去驗證,最終“剩者為王”。
2015年6月15日,眾包網站豬八戒網宣佈獲26億元融資,估值超百億。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服務交易平臺最大一筆融資,一向低調的豬八戒引爆互聯網圈。
這份成功並不容易。在朱明躍帶領豬八戒網的長征和取經路上,他們經歷了大概七到八次的推倒重來,“雖然這麼八九年我們的方向從來沒變過,都是做服務的交易,都是做平臺,但是產品模式、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組織架構我們先後推倒了七八次,我們公司推行取經文化,每一次推倒重來”。
反反覆覆,豬八戒網才有了今天:公司從最初6人發展到如今擁有一批包括博士、碩士等優秀人才在內的5000人左右的規模。目前,豬八戒網業務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佔據行業80%的市場份額,用戶達1600萬,平臺累積交易額達310億元,公司估值超百億元,已成為國內具有品牌知名度的行業“獨角獸”。
朱明躍認為,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一定能夠統一,希望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深度融合。借力豬八戒網,他打造一個廣泛的誠信服務眾包平臺,助推中小微企業的全生命週期成長與發展,提供平臺化創新服務。目前這個憨萌的“二師兄”平臺正朝千億級平臺快速邁進,在企業級服務市場不斷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唐會餘)
閱讀更多 重慶兩江新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