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九院兒科主任楊平給小兒誤食的幾點建議

【豫網訊】(豫網-河南門戶 呂長傑 黃敏)“醫生,快看看我的孩子吧!”急促的喊聲打破了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兒科病區中午的繁忙氣氛。2018年7月31日上午11時許,一位家長抱著2歲的孩子急闖入兒科。當時孩子精神差,嗜睡狀態,見狀,當班護士急忙喊來值班徐慧香大夫,經詢問並檢查得知,原來孩子在1小時前誤服了奶奶的常備藥——尼莫地平。初步瞭解情況後,徐大夫當機立斷給予洗胃、補液、利尿等治療,齊聰慧護士長帶領當班護士冷靜熟練進行吸氧、監護、洗胃、穿刺,經過治療後,患兒神志恢復,血壓漸穩,轉危為安,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現患兒病情穩定後康復出院。

鄭州市九院兒科主任楊平給小兒誤食的幾點建議

此類誤食事件在兒科屢見不鮮,誤食不僅僅指誤食藥品,還包括各類物件,嚴重的例如洗衣粉、老鼠藥、農藥、小鋼珠、玻璃球、瓜子皮等等,情節嚴重的後果不堪設想。這類誤食事件,雖然看似是意外,經常性地發生在居家環境中,但其實都是可以事先預防和避免的,如何才能讓誤食的概率降到最低。鄭州市九院兒科主任楊平有幾點建議:

1.物品妥善保管,隨手歸位確保安全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行動能力的增強,寶寶們探索世界的意願明顯提高,這個時候正是爬高上低,亂吃亂翻的時候,因此各位家長一定把家裡的危險品放置在妥當的位置,儘量放在孩子夠不著的高處,物品一定封好,讓孩子不能輕易打開,並養成隨手歸位的習慣,確保孩子安全。

2.不在孩子面前服藥

模仿性行為是孩子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發育里程碑,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因此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吃藥,使孩子誤認為在吃糖,跟隨模仿。

3.存放要妥當

存放不當與孩子誤食密切相關,導致孩子誤食的幾率上升,因此,作為家長將一切有可能被孩子放入口中的物品,例如螺絲釘、瓜子、糖果、花生、硬幣等,統統收納在孩子無法打開的容器或櫥櫃中。

4.行為要注意

孩子的健康離不開家長的看護,家長一定看管好孩子,儘量不要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不單獨留孩子自己在家中或房中。

5.及早教育孩子

要及早教育孩子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並進行多方面安全教育,讓孩子有安全意識。

6.給孩子安全的玩具

給孩子適合的玩具,在玩玩具前,要檢查玩具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做好各種防護。

如果不幸發生誤食情況,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楊主任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孩子誤食何種物品、總量多少、誤食具體時間等信息。

2.若誤食為藥品、有毒物質等,應立即來院救治;若誤食為固體異物,可觀察孩子生命體徵,例如呼吸是否平穩、面色是否有改變、是否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若出現以上任何一項體徵改變,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來院。

3.家庭自救方法:

(1)誤食藥品、洗衣粉、洗衣液、農藥等有毒物品,如誤食量少,可以多喝水,若誤食量大,可以讓孩子多喝牛奶蛋清等,並嘗試催吐,催吐後緊急就醫。

若發現誤食的是含有強酸和強鹼的毒物,是不能催吐的,因為催吐可加重對喉部及食道的損傷,要緊急就醫。

(2)異物外表光滑完整且發現在喉部

這種情況可嘗試催吐,或可採取將寶寶頭朝下放置,右手固定頭和脖子前臂,左手迅速拍肩胛骨之間的背部,觀察孩子是否有異物吐出,並在第一時間就醫。

若發現異物小且外表光滑,孩子沒有表現任何不適,可能異物到了胃腸道,則可等待異物從大便中排出。在排異物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腹痛,便血等,應緊急就醫。

(3)孩子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甚至面色發紫等症狀

這種情況則意味著異物可能掉進氣管內,家長在救護車來之前,必須爭分奪秒的採取搶救。

小嬰兒:將患者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傷病者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傷病者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3歲以下幼兒: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大年齡兒童:救護者站在受害者身後,從背後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