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高效 產業結構優化 新興動能活躍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服務業運行情況分析

今年以來,我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創新驅動,經濟運行更加高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有效釋放,擴大開放穩步推進,發展信心不斷增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一、總體情況

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2%,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2.4%,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高效 產業結構優化 新興動能活躍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二、服務業運行特點

(一)從生產效率看,經濟運行更加高效,減量集約特徵明顯

一是從全國橫向對比看,我市服務業企業數量佔比下降,但創收能力提高。1-5月,我市共有規模以上重點服務業企業1.5萬家,佔全國規上重點服務業企業總數的9.1%,低於上年同期0.3個百分點;營業收入佔全國收入總量的16.9%,居全國首位;平均每個企業實現收入8309.9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倍,僅次於上海,同比增長12.2%,快於上海增速1.0個百分點,快於上年同期增速5.9個百分點。

二是從我市自身發展看,龍頭企業支撐作用明顯。1-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收入前100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快於全市平均增速7.1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數量同比增長1.9%,低於全市平均增速0.7個百分點。龍頭企業資源利用效率高,用佔全市總量9.3%的從業人員創造了佔全市42.2%的收入,對全市服務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88.1%,為我市經濟減量集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從運行態勢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向好基礎繼續鞏固

一是現代服務業生機勃勃,高端產業快速發展。1-5月,我市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分別快於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和上年同期3.8個和3.7個百分點,拉動全市服務業收入增長4.5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高端化特徵明顯。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9.6%和17.7%,達到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

二是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質量效益有所提高。1-5月,服務業企業經營狀況總體向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盈利面達到54.9%,高於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達到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1-5月,服務業企業盈利水平逐步回升,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51.4億元,同比下降1.3%,降幅分別比1季度和上年同期縮小24.9個和8.8個百分點。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等和生產相關的服務行業發展較好,收入利潤率同比分別提高1.2個和2.9個百分點;人均創收同比分別增長12.0%和9.4%。

圖 2017年以來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盈利情況

經濟運行高效 產業結構優化 新興動能活躍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三是流通領域業務活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增強。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紮實推進,市場供求關係繼續改善,流通領域業務活躍。上半年,全市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1.9%,是上年同期增速的2.4倍。旅客週轉量、貨物週轉量同比分別增長9.9%和8.8%,分別快於上年同期1.2個和2.7個百分點。受業務量增長的帶動,1-5月,全市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實現收入2068.8億元,同比增長6.9%,快於服務業企業收入1.1個百分點。

(三)從發展動能看,新經濟帶動產業融合發展,新動能不斷釋放

一是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產業融合不斷深化,相關行業保持高速增長。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發佈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和《2017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7年全國有獨角獸企業164家,其中北京70家,佔比達到42.7%,是全國獨角獸企業最集中的城市,連續三年領跑全國。在估值排名前10的企業中,北京企業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些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互聯網信息行業領域,反映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帶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1-5月,規模以上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互聯網安全服務業、互聯網數據服務業、軟件開發服務業企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8.7%、58.7%、88.5%和21.6%,眾多新經濟企業引領了科技變革,推動了智能硬件、交通出行、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二是高精尖經濟發展迅速。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在減量集約發展的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資源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方向。1-5月,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商務服務業企業收入佔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0.0%,同比分別增長20.9%、9.4%和10.7%,增速分別快於上年同期11.2個、10.0個和5.3個百分點。

(四)從產業環境看,服務業擴大開放穩步推進,企業發展預期持續向好

一是服務業擴大開放穩步推進,相關領域政策有所突破。5月,我市正式開展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試點工作,併成立了首家適用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相關政策的人力資源中外合資機構,這標誌著在健康醫療領域和商務服務領域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從數據上看,今年以來擴大開放六大領域非公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5月,六大領域規模以上非公有制服務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7292.0億元,同比增長17.6%,快於擴大開放六大領域收入增速5.2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發展預期持續向好。生產經營景氣狀況調查顯示,2季度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發展預期進一步向好,對下季度本企業和本行業經營狀況持中性偏樂觀[1]態度的企業佔比分別達到96.4%和97.0%,比1季度分別提高1.0個和1.2個百分點。

服務業小微企業調查結果顯示,2季度規模以下服務業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63.4%的企業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93.6%的企業認為總體稅費負擔處在合理區間[2],分別比1季度提高了2.4個和0.9個百分點;12.8%的企業反映本季度綜合經營狀況良好,14.2%的企業本季度收益比上季度增加,分別比1季度提高了1.7個和8.2個百分點。

--------------------------------------------------------------------------------

[1] 生產經營景氣狀況調查中,企業的預期分為“樂觀”、“一般”和“不樂觀”,“中性偏樂觀”指選擇“樂觀”和“一般”的企業合計。

[2]認為“總體稅費負擔處在合理區間”的企業即調查中本季企業總體稅費負擔水平選擇“基本合理”和“不重”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