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媲美的叶公,为何会成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典型

救国于危亡的叶氏始祖为什么会被说成表里不一的人?竟是因儒家排挤道家造成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小学学过叶公好龙这篇文章,我们都知道叶公好龙是指一个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要是对叶公这个人不了解,肯定认为叶公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小人,要是你查阅相关史籍,就会发现叶公原来是被冤枉了两千年。

与孔子媲美的叶公,为何会成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典型

叶公真名叫沈诸梁,楚国王室成员,楚庄王的曾孙。因分封在叶地,被世人尊为叶公。叶公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水利专家。少年时就随父亲抗击吴国的入侵,并屡立战功,享有相当高的声望。叶公的父亲在抗击吴国的战斗中立有大功并英勇牺牲了,在吴国军队被楚国人们赶走以后,楚昭王感念叶公父亲的功劳,又为了表演叶公的勇武,就让叶公去镇守楚国北疆重镇叶。

与孔子媲美的叶公,为何会成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典型

叶公在叶地采用与民休息的的方法来治理叶地,叶公带领叶地民众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叶公时常一连好几个月在外面勘察河流水系,并将这些河流水系画在自己房子的墙壁上,并在河流的出水口画上龙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叶公因为治水,损害的一些人的利益。人们看见叶公墙壁是画满了龙,外面就盛传叶公好龙。这些人却说叶公画龙不画云,可见叶公不是真正的喜欢龙。其实这里面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兴修水利不得不大量征用民力,耗费大量钱财和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利益被损害的人必然会对主事这项工程的人心存不满,他们又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只能污蔑主事的人。所以说叶公被人骂,隋炀帝被人骂,郑国被人骂。其实当时的小人骂骂也没有什么,可是后面的发展就大大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与孔子媲美的叶公,为何会成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典型

西汉大文豪刘向在他的著作《新序》中,搜集了民间的一些传说,并重点写了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并将叶公树立成口是心非的典型。由于这本书影响极大,所以世人就普遍认为叶公是这样的人。刘向怎么写是有着时刻的历史原因的。叶公是一个坚持以道家治国的人,而刘向却是一个信奉儒家的学者。刘向所生活的时代,西汉统治者由开始的黄老学说治国转变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叶公又曾和孔子论政过,并不欢而散。由于这些原因,刘向抹黑叶公也就正常不过了。

与孔子媲美的叶公,为何会成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典型

其实叶公还楚国于危亡之中。白公胜作乱,劫持了楚惠王,并杀掉了令尹和司马,并自立为王。叶公知道这事后,立刻发兵勤王,由于叶公在楚人心目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叶公振臂一呼,国人纷纷响应,白公胜的部下听说叶公来讨。伐他们了,便纷纷倒戈。白公胜见大势已去,不得不自刭而亡。楚惠王封叶公为令尹和司马,成为楚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叶公感到年轻人更有能力治好楚国,不久就将这两个职位让了出去,并回到叶地养老。叶公的后人,为了纪念叶公,有一部分人就改姓叶,并尊叶公为叶姓的始祖。

知道了历史真相的我们,坚决不能让叶公背这个黑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