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打坐易忽视的3个要点

01关于六根清净

初学打坐易忽视的3个要点

说到打坐不得不先说说佛教说的六根清净。说到六根,很多人不怎么明白,看到出家人不守清规立马就说对方六根不净。其实如果你了解什么是六根了,你就会知道,人只要不脱离物质体,几乎是不可能六根清净的。在物质界,六根清净只有1种方式可以做到。就是入定境,佛家也叫入三摩地。

那么先来说说六根六识六尘:我们讲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意识,然后通过这六根接触接收物质界的六尘产生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眼睛看到东西产生色的辨识,然后反馈给意识做判断从而产生六识里的眼识,让我们有了分辨颜色,好看难看的思维模式。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前五根接收的尘产生的识都被记录到第六根内产生第六识,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第六识就会在我们看到同样事物的时候产生尘来支配我们的身体进行造作(这里简单解释为执行)。

比如:你一直听别人说某人很善良,人很好,那么在你还未见到和认识此人前,你的耳根已经接收到了耳尘,然后在你意识里种下了一个识,这个识告诉你此人是个善良的人。那么一旦机缘成熟,你有机会认识此人了,那么你的第六根的意识马上会提取出这个以前就种下的识,那么你会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对此人产生好感和友善。而这个意识的产生却未必是结善果的,因为你只是道听途说,不是自我判断的结果。所以就修行本身来讲六根清净是为了不起分别心,从而不做出错误的判断。

那么打坐为什么要讲六根清净呢?

因为打坐要静心,而静心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可以闭起来暂时切断眼根造作,嘴巴可以闭起来切断舌根造作,只要你坐在干净无异味的场所,我们的鼻根也可以暂时切断,我们坐在那里,很安静。

因为安静,我们的耳根的功能被无限放大,平时听不清的声音因为安静我们听清了,平时不大的声音现在因为安静被放大了,甚至会被突然的声音吓一跳了。我们久坐不起,腿部开始涨麻酸痛了,我们无法忍受了。因为安静,以前一些淡忘的事情浮上心头了。如果不懂六根六识,我们如何去方便切断这些根和识对我们修行而产生的影响呢。

有些朋友练一些所谓的功法,或自己盲修瞎练,或者遇到某某大师传法或者听经咒,觉得自己被加持了,觉得自己是修行天才了。会觉得自己有气感了,这个部位热了,那个部位涨了。

这里我不得不残忍的告诉各位,那些现象其实很正常,不是气感,而是你本身体内的气血本来就在那么运行。因为你安静了,感觉比平时敏锐了,所以你觉得你的气血在动了,不是你功力进步了,是你不练也会动,只是你平时心乱,不能时刻注意到而已,气血不动就是死人了。就好比平时掉一根针你听不见声音的,但是你打坐,环境安静,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会相对巨大,不是你特异功能出来了,是你心静了,环境静了而已。

02关于打坐念咒

初学打坐易忽视的3个要点

我们禅修打坐是修戒定慧。戒是约束力,靠戒条作为约束自己行为和习气的依据,来改善自己的习气 。

定是专注力,靠专心致志来达到静心,专注力强了,注意力集中了,你想记忆低下都难,这样也就引出了最后那个慧,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慧也只是停留在智慧的表层。

我们很多同修初修有个误区,一直到处问别人,什么咒灵,什么咒好,这里我告诉你:没有什么经咒灵的,也没有什么经咒不灵的,八万四千法门只有相应有缘的,没有遇见就灵的。你能懂了,能静心了,心生法喜了,哪怕不是咒,一句番茄,一句扫把都能让你修成正果。

经书不是让你读千遍万遍积累功德的,念经往生都是骗人的,经书是告诉你依经行事的。什么叫依经行事?就是经书怎么说的,你去怎么做,不是叫你捧手里死读的。你去照做了,行善了,就是积福了,积福了,你心态,遇事都顺利了,你打坐持咒无挂碍了,你就修心有成了,因为你照经书修人有成了,那么你一定往生脱苦的。

我们打坐,持咒讲究的不是数量,是以念止念,你哪怕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念头就此打住了,那么你就是精进了,你就是专念了,你就是入门了。你哪怕念千万遍,只贪求数量,而嘴在念,心里妄念不止,那么我告诉你,千遍万遍的功德微乎其微。

所以在念佛号和持咒的时候一定记住,以念转念,以念止念,最后只剩一个念头了,这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咒语,这个佛号和咒语也就变成杂念了。你觉得是心里万千杂念好脱,还是一个杂念好脱?所以,最后那个杂念一脱,恭喜你,你成就了。你如如不动了,你念佛三昧了了了。所以修佛就是这么简单,别复杂化了。不过这个简单,得依持戒定慧,因为我们习气未脱,很难做到心无杂念。所以加油吧。修行路漫漫。

初修打坐不易选用长咒,念经咒其实和打坐是有共通点的,都是为了静心,专注。你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事没事盘盘腿,看电视啊,看书啊,上网啊,都可以盘腿,这个是对身体的适应。等打坐的时候,身体的不适会相对小点,更能入静。

03掉举(杂念纷飞)和昏沉(瞌睡连连)

初学打坐易忽视的3个要点

打坐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掉举(杂念纷飞)和昏沉(瞌睡连连)。

我们说打坐的时候数息,持咒,念佛号。都是一种以一种简单单一的杂念来转化心里万千杂念的方式。那么这种方式必须有特定的方式来使用。如果你只是专注在嘴上,那么你的心,你的意识就空出来了,你的杂念就会起来了,这个就是口头禅了。前面帖子里说的心念耳闻很重要。心被一个念头占据了,其他念头很难升起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初修一坐,安静了,一会就瞌睡了,我教身边一个妹子打坐的时候,我看着她,20分钟不到。人开始前冲了,一下一下的。这个就是昏沉。瞌睡了,放松下来太舒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立马出声持咒或念佛,声音一起,就很难昏沉了。等那阵睡意走了,再回复到心念耳闻,如此反复,就可以戒断打坐昏沉的毛病了。

我们掉举的话,就会境界缓慢,进度不高,时间久了,很多同修看看怎么我没有别人说的这些现象和状态啊?是不是打坐根本就是骗人的啊?然后就信心退转,甚至对修佛产生了动摇。其实不是别人欺骗了你,而是你自己欺骗了你自己,你这样坐和你平时生活里的坐没有任何区别。一样妄想不断。气血不稳。哪里来的什么感觉和身体改善?

我们昏沉的话,这个严重了。时间久,你脑袋一点一点的瞌睡。这个会引起坐姿的倾斜。如果你每天一坐,每坐一睡的话,那么你会因为长久的坐姿不正和昏沉,加快你脑部缺氧缺血的进程,所以禅宗经常有个禅师那个竹条或板,谁昏沉了,就肩部来一下,这个叫棒喝(貌似卡通片一休就有这样的片段哦)。是提醒修行人注意专注,防止昏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