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老梧州,那些道不盡的街巷故事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老梧州

道不盡的街巷故事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梧州老街

地名是人類在各個歷史時代活動的產物。 梧州在歷史上長期是兩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被劃定為蒼梧郡治地和廣信縣治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之中,梧州有不少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巷。它們的由來與變遷都別具特色,從另一個軌跡反映了梧州人的真實生活。

現在,就讓小編帶著你,一起了解那些我們“熟悉”的街吧。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從東漢建安八年(203年)起,梧州就是交州治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朝廷廢郡設州,原廣信縣始稱梧州,梧州又為州治、縣治所在。此後,歷朝地方行政劃分的府、州、路、縣等治所也均設在了梧州。到明朝時,更是將全國第一個兩廣總督府設在梧州。

梧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經過歲月的雕琢,沉澱出獨有的嶺南風情。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梧州的發展,市內許多地方的街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和平路、民主路、中山路等老街屋簷片瓦還藏著一段段舊事,能夠勾起許多“老梧州”深深的回憶。

曾稱為“府巷”的地方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梧州府城圖

從清同治十一年間繪製的梧州城區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梧州舊城當時的格局和分佈——府治、經廳位於和平路南北段以及民主路一帶,縣治、衛廳和副縣,則位於和平路東西段一帶。

如今,和平路分為南北、東西走向兩段。根據書籍上的記載,和平路的南北走向段在清代稱為府巷,即現在的六一幼兒園和梧州市第二幼兒園一帶,就是那時候的府衙所在。民國25年的時候,府巷被改稱為博愛街。而和平路東西走向段就曾被先後稱道前街、縣前街和西門城基,後在民國25年改稱為大西街,從前的縣衙就在如今的和平小區。而與和平路相隔一個路口,距離僅百步之遙的民主路原為西門城基,民國十三年因拆城牆而在其上建成西環街。到了1953年,博愛街與大西街合併,和平路由此而來,而西環街則與臨近的維新街合併成為民主路。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1951年,梧州開展民主改革,並在1953年重新命名了一批新地名,以紀念民主改革的重大成就。其中,民主路帶有“社會主義民主”的含義,和平路則帶有“熱愛和平”的寓意。

據悉,在明清以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和平路與民主路一帶依然是梧州市相對集中的行政區域,有不少機關單位都曾在此處設立了辦公地點。比如,相比“和平小區”這一稱謂,現在還有許多“老梧州”習慣把這裡叫做“舊市委”。儘管舊市委大院現已拆平,新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但那一株參天蔥鬱的大榕樹還得以保留,彷彿默默地見證了這些年來和平路一磚一瓦的變遷。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一街之隔的東正路

說到和平路,就不得不說臨近的東正路了。這兩條街雖然互相隔開,但同樣見證了梧州歷史文化的發展。

東正路原稱東門內直街,因位於城內正東門城樓而得名。

東正路是梧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漢朝,梧州為一座土城,名“蒼梧王城”,周長只有424米,面積1.12萬平方米。城址就在今東中路和東正路南。東正路作為當時的城北一直存在了37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城北由東正路擴展到關太史第至白屋巷。

漢元始年間(公元1-5年),蒼梧郡郡治廣信(梧州市),在郡城東處(東正路消防樓交通隊附近),漢城設東驛,是嶺南地區較最較大的郵驛之一。清朝,關太史第(今東正路50號)的合院建築成為當時梧州居民住宅發展的一個代表。採用北方四合院形式並結合南方氣候特點來建造。有單獨圍牆,房屋為磚木結構。

1924年珠頭嶺24號發生火災,大為蔓延至北街、四坊街、九坊街、沙街一帶,焚燒店鋪。自此之後,當局考慮到梧州竹木屋甚多,火患十分嚴重,於1934年,梧州警察局在東正路口建“火燭樓”(警鐘樓),樓高五層,四壁通透,在頂層可瞭望全市每個角落,消防員日夜守望,有火警即敲響懸掛的大鐘火警發生在一區則敲鐘一響,在二區則敲響二響……“火燭樓”為防火災發揮了作用,聞名於市井。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東正路現存民居

還有這樣一條大家熟悉的街道,那裡的故事可是跟孫中山先生息息相關的哦。它就是——中山路。

大家都知道,梧州有座建於1928年的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紀念堂聳立於俯瞰梧城的北山之巔,凌虛高居。而在北山腳下,就是中山路的所在。中山路位於梧州河東片區的鬧市中心,駐立著恆業國泰商場、中山商場等商業廣場。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梧州中山公園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中山路夜景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中山路步行街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築一方城"。許多城市我們雖然沒有去過,但它們的大名卻早已如雷貫耳,至少也有所風聞。誰不知道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和田的美玉?至於"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或"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就更是人人皆知了。

梧州是嶺南古都,這裡的街道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梧州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梧州旅遊

梧州是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 ,享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之美譽。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發源地之一。

头条|老梧州,那些道不尽的街巷故事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