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生的名校大學生,爲什麼依然難混的好?網友:太現實!

前一陣看到一篇文章《寒門女子707分考上北大》。忽然就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想起了這樣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我一個親戚姓劉,我應該叫劉叔,在小的時候就是遠近聞名的學霸,後來高考也考的非常好,考上了名校(具體學校就不說了),那在他們那個小地方可以說真的是光宗耀祖了,當時全村都去恭賀,覺得這個孩子有出息!以後必定平步青雲,大家也都想來沾沾喜氣。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個好大學,光耀門楣。

農村出生的名校大學生,為什麼依然難混的好?網友:太現實!

後來,直到一次我和劉叔,在一起聊天中,他才跟我說了這些背後的事情的。

他畢業以後就在了一家在當時不錯的外企上班,那時候08年在北京,月薪6000多,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工資了,到了16年的時候一個月差不多25000左右。

當時我覺得工資已經很高了,可事實上是,由於他的工資很高,所以父母就要他每月拿出一部分錢給弟弟,而且父母表示轉這麼多,給弟弟買個房子付個首付,後來家裡老人有病了,那個弟弟完全指望不上,還要自己每個月給家裡請護工。

農村出生的名校大學生,為什麼依然難混的好?網友:太現實!

他問我:“你覺得我過的很好麼?其實不是,直到現在,這些親戚沒事都會來找你借錢,要不就是讓你幫著安排個工作,開始還好,可是後來只要有什麼事情就來找我,如果我不答應就去找我的父母,讓我父母逼著我幫忙,可是誰能有那麼多時間精力,雖然工資收入還不錯,可是我不僅僅要養活自己,還房貸車貸,父母,子女要靠我來養著,連弟弟時不時還要資助資助。”

農村出生的名校大學生,為什麼依然難混的好?網友:太現實!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最後跟我說的一個比喻,如果說:“大家生下來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話,那麼有的人是坐在飛上的,有的人是坐在汽車上的,有的人是騎著自行車的,有的人是走路的,有的人後面還要拉著板車(板車上坐著全家),那個拉板車的就是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