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入伍,两年后复员回到小港,如今退伍近20年

1997年入伍,两年后复员回到小港,如今退伍近20年

1997年入伍,两年后复员回到小港,如今退伍近20年

身穿白色衬衫,胸前别着红色党员徽章;身材魁梧,肤色黝黑,有神的双眼里透着一股子坚毅。虽然退伍至今已近二十年,但他身上仍闪耀着军人独有的风采。他叫夏光耀,是一名普通职工,也是浃江知行社一名活跃的志愿者。“老兵退伍不褪色,为群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夏光耀本人不善言辞,但他这句质朴的话让人倍感亲切。

1997年入伍,两年后复员回到小港,如今退伍近20年

圆梦军旅——感念部队难忘岁月

初中毕业后,夏光耀做过小生意,也在厂里干过杂活,但一直苦于学不到真本事。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主动报名参了军。“其实我从小就羡慕军人,羡慕他们高大威武的形象,崇敬他们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夏光耀说,他把当兵的想法告诉老板后,老板也非常支持他,觉得他年纪还轻,能到部队大熔炉中历练是件好事。

1997年12月,完成报名、体检合格的夏光耀,如愿以偿应征入伍来到甘肃酒泉某陆军部队服役。初到部队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对不少新兵来说充满了挑战,不过夏光耀吃得了这份苦。“从小我就跟着父母在地里种田,身子骨没有那么娇气,何况到部队就是奔着锻炼来的,再艰苦繁重的训练我都可以承受。”

在部队两年,夏光耀身体变得更结实了,人也阳光开朗多了,部队严格的管理也使他的工作生活更加自律。直至今日,他依然怀念在部队的难忘岁月。也正是军营,教会了他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奉献。

两年后,夏光耀复员回到小港,之后进入农信社工作。在信用社工作的近二十年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从事过临柜、押运、安保等多个岗位。对待每个岗位,他都服从领导安排,始终任劳任怨,勤奋学习,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各方面表现优秀,干出了不少业绩,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

1997年入伍,两年后复员回到小港,如今退伍近20年

义无反顾——“悄然”驰援余姚灾区

工作三四年稳定后,夏光耀就开始有点“闲”不住了。作为一个受过军营大课堂洗礼的退伍兵,他对自己有一个承诺:虽然脱下了绿军装,但要一直葆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工作之余,但凡街道和社区组织的清理环境、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把“学雷锋做好事”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3年10月,第23号强台风“菲特”登陆浙江,宁波余姚遭遇连日暴雨,成了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得知这一消息后,夏光耀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区人武部应急救援分队,义无反顾前往灾区救援。那几天里,他和其他救援队员们一起修筑堤坝、铺设应急道路,源源不断地将食品、水、消毒药品等物资运送给当地灾民。

记得有一天中午,夏光耀和其他救援人员来到余姚一处农村救灾。当时,村里的积水有齐胸深,道路两边的稻田也全被淹没,看不清水下情况,冲锋舟一时无法发动,村民们则被围困在“泽国”内,与外界联系困难。得知有个老人突发疾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夏光耀等人身上虽未穿防水服,却都跳进了水里,推着冲锋舟艰难行进。等来到老人家门口后,夏光耀冲上前,小心地将老人抱上了冲锋舟,而后大家一起将老人送往村外,不放心的他还跟着去了医院,直到得知老人病情稳定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余姚救灾的六天,夏光耀除了两天休息日,其余都是跟同事换班,而他却不曾提起一句驰援灾区救灾的事,其间他的手机也因浸水损坏了,以致同事们全然“蒙在鼓里”,直到一起救灾的志愿者向他的同事说起,大家这才知道他的去向。

为爱奉献——成为浃江知行社志愿者

2017年初,浃江知行社在筹建之初四处“招兵买马”,夏光耀从同事口中得知后,当即响应加入,于是成了知行社最初一批志愿者。从最早的导医服务做起,他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参加志愿活动。

去年,小港江桥头村一名葡萄种植户在外出送葡萄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四肢受伤严重,地里的葡萄一时间无人采摘销售。得知此事后,他和女儿一起来到老人的葡萄地采摘葡萄,为老人渡过难关献上了力所能及的一份爱。

原先,夏光耀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说话又带点口吃,不太敢和人说话,在单位党员会议上也不爱发言。“自从加入了知行社,我会要求自己写点东西,多和别人交流想法和意见,现在说话顺畅很多,人也更加自信了。”夏光耀说,当志愿者不仅给别人送去了温暖,也让自己收获了很多。

如今,夏光耀担任起了知行社“八一吧”老兵讲师团的团长,经常组织年轻的退伍军人到抗战老兵、参战老兵家里走访慰问,为老兵们打扫卫生,检修电路、陪同去医院看病,带着青少年到老兵家中陪他们聊天解闷。他还多次带着老兵讲师团走进校园和假日学校,由抗日老兵为孩子们讲述抗日故事,跟小候鸟们分享退伍军人的部队生活,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正如他所说:退伍不褪色,为北仑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永葆军人作风才是退伍军人应有的样子。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新区时刊 记者 王 杰 通讯员 金晓瑜 支倩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