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饭碗”是如何变成“金饭碗”的?

——关于河北省中捷产业园区土地流转的调查

生活在渤海西岸的中捷人,深知土里刨食的艰难。这里的淡水资源奇缺,地里的庄稼不能用盐碱水浇灌,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如何解决百姓的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中捷产业园区的一块心病。农民们在盐碱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的同时,中捷的工业实力捷足先登,这个仅有4.2万人的海滨园区达到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这为中捷产业园区以发达的工业经济反哺农业,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一体化和农民的生活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辛庄子村,70多岁的村民魏老汉指着一望无际的盐碱地说,“在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土地上,遇到好的年景,粮食的产量最多也只能打300公斤”。

中捷产业园区领导在国外考察时,从匈牙利对年老的农民实施“土地换年薪”、使农民老有所养的做法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农村战略转型的思路。转型的要点是通过土地资产化,让农民获得永续的资产性收益,解决群众面临的养老、生活保障等现实生活难题。从2004年起,中捷产业园区通过探索土地流转机制,让贫瘠的土地焕发了脱贫的生机和希望, 让农民手中的“土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中捷产业园区的“土地换保障”模式是建立在土地的国有性质基础之上的,具体分为两步走。首先在百姓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收回土地使用权协议书》。收回农民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给农民发放转型生活费。其次,从2014年起,对园区农业工人手中的5.8万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全部收归园区统一经营,以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给每名农业工人每月500元的转型补贴,未成年子女每月400元转型补贴。加上自寻门路打工做生意,农业工人就有了双份收入。全园区1万多农业工人都自愿参加了土地流转。

东胡庄的李老汉一家六口人,以土地换保障后,从2007年1月开始,这一家中的每人每月可以领到200元的转型生活费,一年转型生活费就一万多元,除此之外,他到园区打工,一年再挣一万多块钱。随着黄骅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从2009年底起园区收回东胡庄土地使用权。转型生活费由人均200元/月随之提高到了500元/月。这样,李老汉一个六口之家仅转型生活费每年就可获得36000元。

至今,中捷所辖11个原自然村,已全部成功实施了转型。每年全区共发放转型生活费3000多万元,8500多名转型农民得到了实惠。 同时,对转型人口符合参加农业企业养老保险统筹条件的人员,园区统一造册登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扩面纳入国有生产队农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目前,中捷转型村的养老保险补缴工作已经完成,中捷有近8000多转型农民纳入省级统筹的体系中,他们的生活相当于上了“双保险”。(吴玉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