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行殯葬改革,多地出現搶棺砸棺的場景

7月30日,搶棺材的新聞奪人耳目。有消息稱,今年夏天,江西許多地方出現“搶棺砸棺”的場景:執法隊進村入戶,強行將村民的棺材抬走,成百上千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積如山,挖掘機一錘一錘搗毀,一口口的棺材瞬間化為碎木,場景甚是“壯觀”。

  這樣的“壯觀”,簡直讓人悲憤交加,欲哭無淚!相關消息描述說,在江西吉安、宜春等地,不少地方官員或執法隊闖入農戶,強行搜查棺材,見棺即奪,集中堆放銷燬。“很多老人眼睜睜看著陪著自己多年的棺材要成為一堆廢木,憂愁憤怒無處訴說,有的老人默默流下眼淚,更多的老人則是大聲痛哭。還有老人看著棺材被拖走,他們跳進棺材,要與棺材一起‘走’,任人勸說,怎麼都不肯爬起來,最後執法隊強行把老人拖出來”……

  這種吏呼一何怒,翁嫗一何悲的畫面,是怎樣的一幅社會圖景啊!社會治理,本來就是一個民心工程,因為治理的目的是為了民眾更好的生存。但是,如果實現治理的實際手段恰與這個目的所描述的願景相逆,那麼,這樣的社會治理——如果還能稱為治理的話,就是一個失敗的治理。毫無疑問,上述這種硬性奪棺而後強行毀壞的叢林手段,不論目的多麼正確,不論宗旨多麼動聽,都是悖民意、失民心的治理,都是在快速累積民眾對行政的不信任。

  奪棺而毀,使得手段之蠻橫、行政之粗糙、治理之無方暴露無遺。公眾異口同聲地譴責入戶奪棺,並非反對喪葬火化,並非不贊成以更加符合當代生存現實的方式安排人類的後事。人們憤怒並譴責的是這種以惡行來行政的方式,譴責的是這種強行奪人私產、或罔顧權屬人意志強迫置換私產的霸道行徑。這樣以一紙公文代替道理、以闖戶奪棺代替情理的霸道行政,也許會奏效一時,但一定會為社會的長遠治理埋伏下不定時爆發的隱患。

江西推行殯葬改革,多地出現搶棺砸棺的場景

  

《左傳》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對於國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無外乎兩個,一曰祭祀,一曰戰爭。祭祀與神靈和先人有關,戰爭則與敵人有關。普通百姓自然不會把打仗作為家庭大事,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婚喪嫁娶這樣的人生大事——婚與喪,一喜一悲,正映襯著人生的悲喜劇。

  國家的祭祀與個體的喪葬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圍繞著它們而形成的一系列傳統與風俗,對今天的人們產生了、並且仍在產生著持續的影響,我們仍然需要通過它們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儀式來獲得民族與家庭、家族的歸屬感,感受那穿透時間的血脈相連。所以,官方有祭黃帝、祭炎帝,民間則有喪葬、清明節。

  今天的很多人對於與喪葬有關的一切已經有了更加理性的、現代的認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很多人對傳統的喪葬模式有著近乎執拗的堅持。對於他們來說,棺材既是一個實體,也是一個象徵,是死後埋葬的載體,也是入土為安的精神安慰。

  如果你不認為祭祀黃帝、炎帝是迷信,也就不能武斷地認定這種傳統的喪葬模式是迷信。從綠色、衛生和節約土地等角度來看,它確實有改革的必要,但在觀念被改變之前,相應的改革只能循序漸進,而不能一蹴而就。

  就這場“搶棺大戰”而言,聲勢如此浩大且行動統一、力度空前、“成果”豐碩,其背後的驅動力恐怕並不僅僅是喪葬改革、移風易俗那麼簡單。

  改革土葬、推行火葬並非江西所獨有,實際上,這既是民政部《殯葬管理條例》中的原則性規定,也是多數省份從地方法規到實際行動都在推行的。但是,像江西這樣短時間內多個縣市“不約而同”地統一行動,不僅進村入戶搶棺、砸棺,甚至扒墳挖棺的現象,卻實屬罕見。經驗告訴我們,雖然這類的行動背後有相應的法規條例和地方政策作支撐,但由於極易與根深蒂固的風俗習慣發生衝突,類似的行動和風細雨者多,疾風驟雨者少,說服教育或變相“強迫”者多,簡單粗暴直接硬來者少。

  換言之,殯葬改革涉及民間風俗與社會穩定,實踐中大都是以不激化矛盾、不發生直接衝突為上,否則既達不到改革與移風易俗的目的,在“投入產出”上也得不償失。

  那麼,如果某地一定要來硬的,以疾風驟雨的形式搞殯葬改革,在決策者、行動者那裡,這麼做的“產出”就一定是大於“投入”的。

  這裡的“產出”,是被迫放棄土葬而行火葬者為火葬所花費的費用,包括遺體的運費、火化的費用、公墓的費用等等,這筆費用遠高於一幅棺材和土葬的費用,是很多村民不能承受之重。這裡的“投入”自然是被動員起來進村入戶“搶棺砸棺”的地方官員和執法隊。可是,他們又為何寧願製造不穩定不和諧因素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搶棺砸棺”的大背景下,有一家註冊資本2億元、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江西省殯葬投資集團,這是一個與多家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致力於“推進殯葬服務標準化建設,打造中國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發展的江西樣板”的集團公司。

  兩相對照並不是要暗示什麼,畢竟殯葬服務標準的提升對於老百姓而言是件好事,但是,集團化、公司化運作的殯葬改革,與出現在多地的“搶棺大戰”幾乎同時出現,是不是純屬巧合,還真是耐人尋味。

  看不起病可以不看,上不起花錢多的好學校可以上個花費少的一般學校,但殯葬這件事卻等不得,一旦有需求就得立刻想辦法滿足。可是,如果所謂的“標準化”就是“產業化”的代名詞的話,在消滅完土葬之後會不會出現“死不起”的現象,恐怕並非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