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济宁教育


一则消息能够引发如此争论,“落在天津 ”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各城市竞相引进人才,户口依然是热点。

从2018年的西安开始,各个城市竞相出台人才利好政策,都对人才抛出了橄榄枝,提供各种落户便利,甚至购房还给与补贴,也就是2018年,户口一直是热点,户口和房价一直撩拨了国人的神经。

二、北京上海户口含金量太高,一般人不容易拿到。

北京上海户口的难度最大,含金量也是最高,有的人在这两个城市生活了一辈子也拿不到户口,只有城市的精英甚至是精英中的精英才可能有机会,而且北京上海高学历者甚多,本科生基本没有优势,即使是硕士,想拿到这两个地方的户口也难度非常大。

三、本科毕业生即可拿到上海户口,门槛太低。

如果说,只要是本科毕业生即可拿到上海户口,那门槛确实太低了,可是如果在本科毕业生前面加个定语“清华北大”,那这样的门槛可是一点都不低了,这些人都是高考的优胜者,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给这些人以便利,来大上海做贡献,似乎也无可指摘。

不少人会说,高考的优势只能代表过去,能代表他就能优秀一辈子吗?况且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清华北大的学生不努力,那一样可能被一个三本的学生给比下去!但是,不可否认,清华北大大部分毕业生的能力一定是超过三本学生的。

四、本科毕业就可以拿到上海户口,这会让不少人眼红。

这确实是个原因,凭什么我奋斗一辈子都没有得到的东西,你一个毛头小子毕业就能拿到?在单位中,这样的人可能还是清华北大毕业生的领导,于是各种不服气的情绪在网上不断的积累酝酿发酵,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落在天津


8月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其中明确了一条,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只要是这两校的本科毕业生,均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市。


这条消息经过网络传播和发酵,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其中不乏争议,认为有歧视之嫌。


个人认为,这事虽然有一定的争议,但是从某些角度来看,也是合情合理的。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不是谁都能考上北大、清华。在中国高校的排行榜上,虽然第一梯队的诸多名校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赶,可惜,北大清华的巅峰地位从来没有被超越过。每年的高考季,各省最高分的考生,大多数都是入驻这两所院校学习。


可以说,就本科领域而言,清华北大的学生其含金量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市要吸引人才,选定清华北大的本科应届生,完全合情合理。


当然,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有些不公平,城市引入人才还要分三六九等。但是,社会就是如此,君不见,毕业季时,多少大企业只招985、211院校的毕业生,那这对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公平吗?所以,复旦和上交等院校的同学,就不必委屈了,谁叫你不考北大清华呢!


第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从清华、北大发布的本科生就业数据来分析,上海并不是这两校应届生最喜欢的选择。


2017年,北大本科毕业生共2645人,大多都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而就业的共606人,占比22.91%,其中,多数人选择在北京和广东工作,单位在上海的,仅有2人。


清华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3119人,除定向和委培生,81.9%的毕业生选择深造,仅有16.4%的人选择就业,即475人,而选择到上海就业的仅占4.1%。


数据比较有说服力,它表明,前往上海市就业,并不是大多数清华北大学生的首选,故而这条政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实际效果并不会很明显。


当然,政策上也说明了,这只是一个对北大、清华的试点,说不定未来这个直接落户的政策也会逐步向其他国内的一流大学开放呢?所以,不必吹毛求疵,更不必乱扣帽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到这个政策,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雪天惊雷


近日,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政策出台后,引发了很多的热议,对于这样的人才吸引政策,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即便没有明面公布,也有诸多操作给予北大清华学子增加留在一线城市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出台呢,我们要发掘一下背后的原因。近年来,诸多二线城市加入人才争夺浪潮,通过放宽对人才落户限制和给予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很多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买不起房的大学生。在二线城市的吸力和一线城市高房价的推力下,北大清华毕业生的留京就业率已经跌破50%,京沪两地面对人才外流自然也是压力不小,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照顾政策。

目前的争议之处:

①北大、清华本科生作为试点享受落户政策,身处上海的本地学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感到很委屈,发问为何他们不可以享受?

②北大、清华本科生可以,但是本科未在两校就读的博士生、硕士生不可以?

虽然目前北方和清华本科生有接近8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20%的学生选择就业,就业的学生也大多数留在北京,真正选择留在上海的并不多。

总之:虽然这只是目前的一个试行政策,价值导向不对,但是它再次明确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学历的重要性,强化了考取名校的重要性。这个道理相信很多毕业生都有所体会,不同的学历、不同的毕业学校必然会差别对待。所以与其无关痛痒的吐槽,还不如拿起书包,好好准备考一个名校。


学习源动力


这样操作还是欠妥。

作为一项地方政府的政策,受众对象应该具有广泛性。而直接以所读学校来区分不同人,很难让人服,并且存在学校歧视之嫌。

一、作为北大、清华的学生来说,即使根据上海市的人才引进打分方式也能够进入上海,获得户口。即使真的有个别北大、清华的学生成绩,表现都太差,按照标准还够不到入户要求,那也是极个别。为了这极个别的几个人就要专门设一个规定来操作,有必要吗。

二、专门设这么个规定有讨好北大、清华之嫌。想要通过这个人才引进入户政策,加强人才引进,把北大、清华学生作为榜样,达到千金买骨的作用的想法或许可以理解,但是这个骨不对。买骨,买的是人才的骨,不是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集团势力的骨。况且,对于这么个落户政策,人家北大、清华的学生也未必会看在眼里。

三、给入沪的学生身上打标签,按照标签进行不同区分,确实给其他学校的人才以看不起的态度。傲气点的人才或许也会有点,你既然这么看好北大、清华,那么你都找他们去好了的想法。

这个专门给北大、清华学生设备的条款实在是没必要,你上海市又不是北大、清华设的,而是全中国,全世界的上海,吸引的也是全国的人才,全世界的人才,需要的也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根据哪个学校出来的人才,虽然说北大、清华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人才。

魔都还是需要大气点,不要那么小家子气。


时光之意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城市人才计划的问题,城市的人才引进和人才政策导致。

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一下这个事情:人才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必多说了吧!从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政策就能看出人才在今后的社会里面是多么的重要。从上海市目前的发布的消息看,从上海市的角度出发,这仅仅是引进人才的一种优惠政策倾斜,但是引起很大的争议的主要原因是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的倾斜力度有点大,很多的人接受不来这样的人才政策倾斜。


北大、清华两校的实力和名声这里就不赘述了,其毕业生的质量一直广受好评,在多个机构对毕业生质量高校排行中,北大、清华两校长期占据榜单前面,这也给上海市的人才引进计划增添了一些参考,就如这次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年轻人对于这样的国际的大都市,一线城市是充满向往的,大家也都知道年轻人在外并不轻松,压力往往很大,其中最大的就是户口、房子的问题,而上海市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一些年轻人接受不了才引发了争议。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有点政策倾斜明显的人才引进计划,上海市出台这样的计划尽管在一些方面广受争议,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发展确实需要人才,但人才可能是从院校出来的,也可能是从默默无闻的人群中走来的。


南方鱼塘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恐怕不只一层含义。其一,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己自动识别为人才,上海规定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落户大上海,引发广泛质疑,当然认可的也不少。其实我想,这不过是上海引进人才的一着棋,一种态度罢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有真才实料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哪一座城市落户估计都不是问题,而无真才实学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即便轻松落户了,也并不一定获得足够认可。

我尊重也佩服清华北大学生,我当年高考那年,全县最多有一两个能考上清华北大,能考上的都是学霸级人物,除了天赋,更多的人是在读高中更努力,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优多的品质。上海规定清华北大本科生可直接落户,是对优秀人才的认可,并无多大问题。不要说上海,现在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也要看牌子啊,985,211和双一流是不少企业招聘员工的底线。一考定终身,现实真的越来越残酷。

所以,对还未踏入大学校门的高中学子来说,别参与这场质疑,捧起书本,努力读书吧。别总抱怨这不公平那不公平,只有努力才是硬道理。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还是要再强调这句话。大浪淘沙,大学四年也是分化的四年,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优秀,走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是否一定都拔尖呢?不一定。这样说吧,一流大学也可能会有庸才,二流大学也不乏精英。所以看重清华北大毕业生无错,但看淡普通大学毕业生,恐怕就不妥了。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思是也要给杭州师范大学这种层次的大学毕业生一些机会,此话很对。


途虫的百味人生


争议个鸡毛!谁都知道两校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清楚两校毕业生的价值。别扯什么公平,社会本就没绝对的公平。现在抨击落户政策的不公,当初怎么不去攻击人家凭实力考上清华北大,你配吗?如果有本事,自己考清华北大。


凭栏远顾


吸收人才只是那个户口本可以做的到的吗?如果因为户口本才的,那么是真正的人才吗?真正的人才须要那个户口本吗?吸引人才的应该是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可以为知并可以实现其能力的土壤,户口本算什么,只是低贫人员的最低保证,别说大企业家之流,就是那些有一定规模企业的部门高级职员估计都不在乎那个本本,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的还在乎它吗?人才在乎的应该是怎么能把他们的能力知识转化为那几十上百万的收入。真正须要的人是那些认认真真工作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工资收入一般的外地来沪人员。


轶14


上海这样做我个人认为有点作秀的嫌疑。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哪个不知道在自己毕业后得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北上广跑,更何况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呢?上海这样做有点不妥,那就是刻意将可直接落户籍的门槛提高到了一流水平的大学,那样就会导致唯文凭论的现象更加升级,这样对每个学子来说并不公平。其实上海应该欢迎来自于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不要设学历为门槛,而该唯能力和技能出众的人才是。有名牌大学高学历的人未必一定有能力和技能。所以我觉得上海这样做有点作秀了,实属不该。


winteraffe


现在好多大城市都在出政策抢人才,上海这个行为挺正常的啊,没看出来哪里有问题。

什么不公平啊,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啊,这些说法听起来是极具煽动性,但是朋友你该不是昨天刚造访地球的吧,人类社会不就是这么残酷的么……你如果有几千万以上现金要投资什么美国欧洲加拿大澳洲全都欢迎你移民,不然你是高科技人才那也都欢迎你。

人类社会,弱肉强食,本质上跟动物世界没多大区别,并不是上海独有的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