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或入局中俄天然气合作,东北亚市场会擦出什么火花

能库APP:学习为了更好的你。各大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未来中石油与俄罗斯的合作不会局限于中国境内,还包括在俄罗斯境内和第三方国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称“中石油”)总经理章建华在中国首船亚马尔LNG入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石油参与俄境内的合作容易理解,那么章建华口中的“第三方国家”又是谁呢?

据了解,中石油已经设立了位于韩国的海外工作小组,旨在搭建起与韩国在液化天然气及天然气业务领域的合作平台。这一历史性合作的开启,离不开章建华的参与。2017年12月15日,履新刚刚半年的章建华率领中石油与韩国天然气公司(下称“KOGAS”)签订了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MOU)。

KOGAS是韩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和批发商,中石油则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两大国有天然气巨头计划在原材料采购和技术方面建立业务关系。根据韩媒披露,双方将致力于共同打造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以降低“亚洲溢价”带来的困扰,并计划在LNG储罐建设、LNG终端测试、工人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此同时,中俄东线的通气指日可待,“俄远东+东北亚”跨国天然气市场正在打开。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中韩之间为何在天然气领域互动频频。地缘靠近的大买家之间,如何联手争取更大的议价筹码,将成为促进合作的纽带。“俄气东进”的时间越临近,输送规模越大,中韩的业务合作议程表就会排的越来越满。

长期只能采购液化天然气的韩国,渴望接收来自俄罗斯的管道气气源。然而,由于韩国与俄罗斯在版图上未有领土直接接壤,韩国究竟能以何种方式、什么路线接入产自俄罗斯的管道气源,尚在论证和协商当中。

方案之一,是气源由俄罗斯进入中国,再从中国的辽东半岛或胶东半岛修建海底管道,实现在韩国的登陆。这种情况下,韩国将成为中俄合作的“第三方国家”,中国也会第一次成为天然气管道的过境国,而不再仅仅是接收末端。甚至,在基础设施互联极少的东北亚,“俄—中—韩天然气管道的意义可能是开创性的。”

若俄中韩输气路线成立,气源将来自另一条管道路径——远东天然气管线。章建华在本次发布会上也有提及,“除东线和西线外,中石油还在推进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预计输气量约为80亿立方米。”

不过,韩国最终能否以“第三方国家”的身份参与其中,仍未有定论。大国关系的任何波动,都有可能左右方案的最后敲定。韩国要如何平衡美、俄、中在其中的微妙关系,并非易事。

可以预见的是,“俄气东进”的推进,将打破东北亚几个天然气进口国彼此孤立的往昔格局。代价是,天然气“战事”也将不止于欧洲、中东,或许还将蔓延到欧亚大陆的东部。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以新晋LNG资源提供商的身份,和俄罗斯气源出口对手的角色出现。届时东北亚天然气市场会擦出什么火花?

对中国而言,俄气东线自北南下穿越了华北、华东两个用气核心地区,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借此机遇,在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可避免提高的时候,推动形成利于保障买方进口国利益的机制,是需要天然气业界继续探索的命题。

俄气海路进韩的两种路线

韩国并非孤岛,却难以直驱广阔的欧亚大陆,“阻隔者”正是半岛北部的“朝核问题”。业界普遍认为,韩国要跨越这道关卡,并非短期内之事。目前韩国只能通过航运进口俄罗斯的LNG,若要连接俄罗斯的管道气,陆路难通,海路是韩国优先考虑的方案。

第一种跨海路线,是从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又称“海参崴”)铺设海底天然气管道直抵韩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下称“俄气”)与KOGAS曾就该管道路线进行过多次的双边谈判。

“直供”韩国,可能是现阶段俄罗斯更为倾向性的选择:一方面在吸取了过境乌克兰的教训之后,俄气更愿意与用气国建立起面对面供应的关系,例如直通德国的北溪-2项目;另一方面与进口国一样,俄罗斯也需要输出市场的“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否则在远东地区将缺乏议价能力。

第二种跨海路线,正是前文提到的俄中韩管线。在这种方案中,俄罗斯只需将天然气送到中国边境,过境中国后,再从中国建设海底管道以连接韩国。该方案是中国更青睐的路径。

这种情况下,韩国将与中国共享远东天然气管道的气源。远东天然气管道是中俄东线之外,俄罗斯从东北部供应中国的第二条规划管道。

据eo了解,中俄远东天然气管线启动于今年年初。2018年1月29日,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俄远东项目建设将包括“一干一支”,干线由(黑龙江鸡西市)虎头镇分输站入境,止于长春输气站,并由此与中石油的其他管线对接起来。

韩国或入局中俄天然气合作,东北亚市场会擦出什么火花

从俄气的天然气管道规划图中,可以观察到上述两种方案的可行性。为进入远东天然气市场,俄罗斯规划了三条路径:最左侧一条是正在施工当中的由黑河进入中国市场的中俄东线;最东侧的一条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进入“韩国和亚太”;中间另一条从黑龙江鸡西进入中国的通道就是远东天然气管线。

为此,俄罗斯在本国境内,已经建起了串联远东天然气管线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的管道,即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以为亚太市场的开拓做好准备。该条管线已于2012年9月开始全线供气。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西气东输还未全线贯通之前,联通俄中韩三国天然气管道的构想就已经提上议程。2003年11月14日,三个国家最大的油气公司共同签署了《从俄罗斯科维克金气田向中国和韩国供气项目的国际经济技术论证报告》和《关于向中国和韩国市场出口天然气的初步供气(购气)的意向书》。

当时比较乐观的计划是,俄中韩天然气管道2005年动工,2008年落成。根据公开报道,在提交管道可行性报告中,中国和韩国每年认购的天然气为200亿方和100亿立方,俄中韩三国分别承担的投资额为120亿美元、30美元和30亿美元。

不过由于普京执政后实施的“油气再国有化政策”,科维克金气田的归属几经波折,最终在2011年3月经拍卖成交为俄气所有,期间俄中韩天然气管道也未能进行实质性推进。

对于联通中韩的海路方案,可行性报告中提出的路线是:在中国境内建设从满洲里通往沈阳的干线,再从沈阳建设一条连接北京,另一条332公里抵达辽东半岛出海港大连的支线。连接韩国的海底管道将始于大连、穿越黄海,并从韩国平泽登陆半岛。

现阶段对于连接中韩的备选路线,将不止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烟台等港口城市也在考虑范畴。后者距离韩国最近的直线距离将不到200公里。而且比起辽宁,山东是与优质的华东市场联系更为紧密的地区,由此建设海底管道,或许能将进一步提升华东一带的天然气市场活跃度。

尽管海路具备操作性和过境国的支持且论证已久,中俄东线的即将贯通也为韩国引入俄管道气带来了契机。不过韩国政府近两年在公开场合反复高调表态推进的,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陆路线路——俄朝韩天然气管道。

俄朝韩管道与半岛博弈

距离朝鲜半岛北部不远的俄罗斯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朝、韩交流最为频繁的城市,也是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规划中的起点所在。

2017年9月6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上,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韩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合作项目应该从现在开始推进,今后待半岛关系缓和后,经过朝鲜的天然气管道可以到达韩国。”

在谈及应对朝核问题时,普京在出席这次会议上也表示要建立俄罗斯与朝鲜、韩国在内的三方经济合作机制。具体的合作项目清单中,除了电网、铁路网的互联,还包括俄朝韩天然气管道工程。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去年的报道,俄罗斯免除了对朝105亿美元债务的90%,剩余债务一方面由朝鲜向俄罗斯供应稀土等资源的方式抵消,另一部分朝鲜待偿债务将用于俄朝韩管道的建设。

俄朝韩天然气管道每一次引爆关注,都与朝鲜领导人的动作有关。当然,朝鲜正是这条管道能否得以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

2011年8月24日,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乘坐装甲防弹列车访俄,此行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还与俄罗斯就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根据规划,俄朝韩管道全程长度在1000-1100公里,朝鲜境内占到700公里,计划开工时间为2013年,2017年实现竣工投产。

联通朝鲜半岛的俄境内管道路线,正是上图中可以看到的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曾在该管道一期工程开工时表示,“(俄朝韩)讨论进程发展得比预想要快。”

在朝鲜媒体看来,俄朝韩天然气管道是促进双方合作最具可行性的方案。而且俄罗斯将每年向朝鲜支付上亿美元的过境费。但是让俄气踟蹰的是,将交气点放在俄朝边境,还是朝鲜境内的管道也由俄气来修建。前一个选项是俄气出口的基本原则,即将管道建设到进口国的边境,对于过境国国内的管道项目不承担责任。这却是朝鲜无法接受的。

不过金正日的俄罗斯之行,为三方的合作打下了基础。2011年9月,俄气发布消息称,“俄气总裁米勒与(KOGAS社长)朱刚秀签署了一份有关实施这一项目的路线图,并讨论了落实项目的问题。”该项目指的正是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计划。为推动项目的实施工作,俄罗斯与朝鲜还成立了联合小组。

在2003年发布的俄中韩可行性方案中,从中国跨域黄海修建海底管道的方案并没有得到韩国方面的完全认可,韩国更希望从朝鲜北部的新义州建设到韩国平泽的路线。这与金正日另一次访俄的表态有关。

2002年8月23日,还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金正日与普京进行了一场双边首脑对话。在这次对话当中,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朝鲜的重点诉求,例如提供核电技术方面的支持,并增加对朝重油的出口。当时的一个背景是,美国在2002年指控朝鲜发展核武器,并对朝鲜中止了重油的供应。

这次对话后,俄罗斯也表示将铺设一条从远东到朝鲜再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实现西伯利亚铁路与半岛的互联,甚至考虑将剩余的电能送到朝鲜等基础设施方面互联。一个月之后的韩国釜山亚运会,朝鲜不仅决定参会,还与韩国代表团举着象征半岛和平统一的旗子,共同入场开幕会仪式。

历史多有相似,十六年后的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朝韩代表团再次共举半岛旗入场,令世界动容。在文在寅主政的一年多时间里,半岛被认为迎来“暖风徐徐”。朝核问题的化解,以及半岛局势的稳定,无疑是俄朝韩天然气管道实施的基础。

即使在2013年梅德韦杰夫主政俄罗斯时期,也曾提到,“俄罗斯目前仍保留通过朝鲜将输气管道延伸至韩国的想法,然后实现这一项目的前提条件,是韩国与朝鲜能够实现和解。”

尽管今年上半年以来半岛似有缓和之势,4月27日朝韩领导人跨越军事分界线举行板门店会晤, 6月12日特金会在新加坡举行,但要迅速走上和平的道路还需时日。

“(俄朝韩)天然气项目正处在实施的更高阶段,但半岛上的政治局势使之尚无法转向实际执行。”2017年11月,俄罗斯副外长莫尔古洛夫在到访首尔时表示,“我们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政治条件将会成熟,以使这个对三方都有利的项目能够实施。”

新北方政策与新东方政策

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能否卓有成效,似乎与半岛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这与韩国的主动争取有关。 正如在促成朝美峰会当中,文在寅政府才是那个关键推手。

对于资源贫瘠、领土面积狭小的韩国来说,与资源大国俄罗斯的合作存在互补。这能与俄罗斯寻求在远东地区扩大影响力,能形成一定协同。

在去年九月的那次东方经济论坛上,就职总统不到四个月的文在寅,就向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介绍了其上任后提出的“新北方政策”,政策核心是韩国将重点推动与北部俄罗斯、中国、内蒙等国家的合作,以促进半岛与欧亚大陆的融合。

文在寅认为,韩国的“新北方政策”与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即远东大开发战略)颇为契合。他还表示,“远东地区是主导环太平洋时代的合作平台,韩国是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的最佳选择。”

俄罗斯曾在2009年出台过《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俄罗斯将目光投放东方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文在寅在这次论坛上还首次提出了针对俄韩经贸合作的“九桥战略(nine-bridges)”。所谓“九桥”指的是九大合作领域,首当其中的就是天然气。而且基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优势,造船、水产等行业同样是增加双边贸易颇为契合的领域。

为此,韩国组建了直属于总统的机构“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的领导者是前俄罗斯特使宋永吉,号称“俄罗斯通”,不少分析认为俄罗斯才是韩国“新北方政策”的合作重点。该委员会并计划每年与俄方定期举行两次会议。

韩国大使禹润根表示,“如果韩国和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有更多的韩国公司对俄罗斯进行投资。”他还提到,成为统一经济共同体成员的韩国和俄罗斯,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俄韩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旅韩十多年的国际关系研究者告诉eo,“俄罗斯对于朝鲜的影响,大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在其看来,韩国希望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可以起到影响朝鲜的作用。

韩国或入局中俄天然气合作,东北亚市场会擦出什么火花

(文在寅“新经济构想”的三大经济合作带)

在提出“九桥战略”的同时,文在寅还提出了繁荣半岛经济的“新经济构想”,核心是建设半岛南北互通的“一个市场”。并通过建设“三大经济合作带”来促进南北的经济联。其中环东海圈属于能源与资源带,包括与俄罗斯建立在天然气和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今年6月文在寅访俄期间,KOGAS与俄罗斯最大的私营天然气生产商Novatek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KOGAS将可能会参与到Novatek位于远东的LNG转运站项目当中。同样看到远东合作的前景的中国黑龙江省,已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开设了代表处。

一个半月之后,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期举行。在上半年“暖风”吹过半岛之后,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又是否会取得新的进展,值得关注。

与“新北方政策”相对应的,是文在寅提出的“新南方政策”,意在一路南下,加强韩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在上述旅韩研究者看来,无论是新北方政策还是新南方政策,都是韩国为了减少对中国贸易过度依赖。“不过实际上韩国难以跳出对中国的需要。如何搭车‘一带一路’,是韩国更为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韩国也正在这么做。2017年初的“萨德”事件已经对于韩企在中国的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强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对接,是韩国可以通向欧亚大陆更广阔市场的另一路径。

东北亚市场溅起的火花

在与中石油畅想的合作蓝图中,KOGAS就提出了打造反映东北亚地区天然气价格指数的蓝图。这可能会令人想到亚洲诸国(新加坡、日本等等)对于天然气价格指数的探索。

在韩国国内,KOGAS几乎是天然气进口和批发销售的绝对垄断者。为了增加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韩国曾在2002年发布过第二次国家能源基本计划(2002-2011年),逐步放开电力、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价格。单纯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看,韩国实施的效果并不显著。韩国政府也非常清楚,KOGAS一家独大的存在,是安全供应和价格平稳的保障。

不过在2016年修订的能源计划中,韩国表示到2025年要实现全面放开天然气市场批发环节的目标。这意味着KOGAS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如何提前为改革的到来做准备,是KOGAS需要考虑的问题。

KOGAS也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去年历经“气源紧张”后,加码推动油气体制改革的力度,中石油很可能会面临与KOGAS类似的被动境遇。不过对于KOGAS而言,中国更为开放的天然气市场,也令双方的合作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东北亚天然气价格指数”的概念,在国内已有不少企业或地方政府提出。令业内印象深刻的,是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的“构建东北亚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言。他提到一点,华东距离日、韩较近,在LNG转口贸易上相对具有优势。

巧合的是,新奥与KOGAS之间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过去双方主要着眼于LNG动力船舶加注技术领域的合作,不过随着新奥舟山接收站即将投产,新奥与KOGAS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是否会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澳大利亚油气生产商桑托斯曾在年初发布的财报中表示,将与新奥股份合资组建LNG贸易公司。

无论如何,“俄气东进”所吸引的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将有可能为活跃东北亚天然气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能库APP:学习为了更好的你。各大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