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再陷危機

投資者瘋狂拋售使得加密貨幣價格高位暴跌70%,加密貨幣市場的普遍震盪和投機性投資的前途未卜讓投資者陷入恐慌。

本週,加密貨幣市場總價值已跌至2000億美元,創下自去年11月以來的歷史最低點。著名加密貨幣數據分析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裡,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加密貨幣中有98種價值下跌。不過一些持有人表示,拋售加密貨幣再正常不過。

加密貨幣與美元和日元等法幣有相似之處,但卻是一種不需要物理基礎設施的一種數字代幣,允許用戶快速而廉價地在線交換價值。有支持者認為,加密貨幣將取代所謂的法定貨幣。但迄今為止,除了交易以外,很少有其他用途。

作為迄今為止市值最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在6月底一度跌破6,000美元,而全球第二的以太坊價格則暴跌17%。加密貨幣對沖基金Multicoin Capital的合夥人Kyle Samani表示,在過去的兩天裡,“有太多人對市場恐慌”並拋售了加密貨幣,進而影響其他人也開始拋售。

儘管激烈的拋售只是對少數市場和經濟因素的反映,但許多持有者表示,加密貨幣價格大幅下跌表明,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流行的加密貨幣明顯無法在經濟中得到廣泛採用。很多人認為,儘管最近加密貨幣的交易量仍然遠高於去年的水平,但當下的行情才是對加密貨幣價格的合理估值。

還有人認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加密貨幣的價格可能再也無法重回1月時的高位,因此大多數人都想在出現更大損失前趕緊拋售加密貨幣,及時止損。比特幣和其他貨幣相關的金融產品未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並且由於亞洲黑客等事件接連發生,加密投資者在今年多次遭受重大財產損失。

幾個月來,B.Riley FBR Inc.首席全球策略師Mark Grant一直警告客戶不要把錢投入加密貨幣。“人們現在才意識到他們極度狂熱地追捧加密貨幣是件多麼危險事。”

首家全球基準供應商、指數數據和公司信息的提供者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世界指數(MSCI World Index)顯示,全球股票價格在1月達到最高點,自那時以來一直無法收回高價,而比特幣價格仍低於12月的峰值。

2017年,投資者爭相押注加密貨幣已經成為主流。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市場被所謂的動量交易推動得遠遠超過基本面的範疇。數十億美元的ICO催生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而華爾街和“機構”資金爭先恐後地入場想要分一杯羹。本月早些時候,隸屬於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NYSE)的洲際交易所集團(ICE)宣佈推出全球性的數字資產平臺Bakkt,使用微軟的雲計算解決方案,為2700億美元的數字資產市場創建一個開放、受監管的全球生態系統。不過,上個月,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再次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拒絕,ETF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讓人捏了一把汗。

比特幣註定不會歸零,最起碼在未來的幾十年的時間段內不歸歸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再陷危機

一、比特幣的共識度最高

我想很多接觸到幣圈或者鏈圈的小夥伴,基本上都是從認知比特幣而開始,所以在眾多的幣種之間,比特幣的共識度是最高的,而我們常說,數字貨幣的價值支持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共識度的問題。

對於現在數字貨幣的投資著來說,現在有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認可了比特幣的價值,因此在其有生之年,這個觀念或許會一直伴隨,因此最起碼在未來幾十年的光景中,比特幣不會出現歸零的可能。

當然,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也不排除在未來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替代比特幣,在或者其他的問題會導致比特幣歸零的可能,但這種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

二、區塊鏈項目的良性發展

為什麼說現在有很多區塊鏈項目,做的相對於比特幣網絡來說,更安全、更完善、更便捷,但是幣價卻還是跑不過比特幣,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比特幣的共識度最廣。

因此可能現階段大部分的項目方都存在割韭菜的行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或許各種優質的應用也會隨之落地,因此只要整個區塊鏈行業,整個數字貨幣行業都在高速、良性的發展,那必然不會導致比特幣的歸零。

畢竟對於比特幣來說,算是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開拓者。

三、比特幣具有“收藏”價值

我們說,為什麼唐朝時期的一個破碗、王羲之的一副真跡、名家的各種畫作等等,在現在的價格都是不菲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其現實意義並沒有多大的作用,主要的價值在於其“收藏”價值,也可以說是一個共識價值,只有大家都認可,那就會有一定的價值體現。

同樣對於比特幣來說也一樣,首先是滿足了一定的稀缺性(2100萬其實不算太多,另外隨著BTC的丟失,也會越來越少),其次也滿足了不可複製/篡改性,最後也滿足了共識性;因此比特幣就會和這些“藝術品”一樣具有收藏價值,只不過存儲的媒介不一樣罷了,一個存放在保險箱中,一個存放在硬盤裡。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兩種答案,一種是剩下一定的雞毛,另外一種是還能繼續穩定的發展;

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再陷危機

區塊鏈貨幣盛極而衰,早有定數

業內人士將區塊鏈行業大概分為“幣圈”和“鏈圈”。前者以虛擬貨幣為主營業務,而後者主要進行分佈式記賬與實體應用銜接的落地。

隨著2017年比特幣的熱炒,區塊鏈技術一度與虛擬貨幣劃等號。發幣來錢快的事實,催生了行業內外“一擁而上”的現象。

一度,推出一個“生態”、發佈一本“白皮書”就能圈到不菲的融資。其瘋狂、盲目程度,讓一些段子手調侃:馬桶也能進入區塊鏈,糞便也可產生價值。

為了抑制瘋狂態勢,2017年9月,監管部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然而,相關專家表示,交易所主體不在中國,其實是轉移到了海外。

眾享比特公司市場總監王洪認為,最近比特幣一落千丈,一方面是因為監管的緊縮,另一方面是資本主體的離場。業內人士表示,“因為信息不對稱、獲得信息慢等原因,最後先跑出來的肯定是散戶。”行內將其稱為“割韭菜”。

發財夢破滅的散戶中,除了熱炒比特幣的,還有跟風買了代幣的,一些企業通過對區塊鏈技術小修小補,突出“獎勵機制”,通過“貢獻了流量”“貢獻了內存”等理由支付“代幣”,號稱“躺著就能賺錢”,煽動不勞而獲的慾望,混淆比特幣、區塊鏈概念。還有一種“被割”的,是因虛擬貨幣熱炒噱頭被誆騙的。媒體調查顯示,在二、三線城市,一些以比特幣為幌子的集資活動很容易就能從年長者手中騙走錢財,他們甚至沒有進入所謂的幣圈。

“獎勵機制是區塊鏈系統自帶的一個部分,它本身並不‘邪惡’。”王洪說,無論哪種虛擬貨幣都應該客觀冷靜看待;虛擬貨幣系統運用得當才可以派生出有市場價值的技術和應用。

本文出自財經頭條網(https://www.cj1.com.cn/),更多財經資訊請訪問財經頭條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