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晋江,一座因改革开放春风迎来新生的闽南县城。

从“高产穷县”到“全省第一”“全国十强”,16年时间GDP增长近90倍,晋江以独特的县域发展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晋江奇迹”的诞生,离不开“晋江经验”的指引。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注晋江发展,曾经7次深入晋江调研。2002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撰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

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这份“精神财富”经过16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一路指引晋江乃至整个福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取得胜利。

晋江经济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做实做深金融服务的种种努力。其中,一支持续改革创新的农村金融力量,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这支农金力量,就是晋江农商银行。

该行以支持晋江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创新和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与晋江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同频共振,书写着传承“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故事。

在改革开放40年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年之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晋江采访。以此为切口,真切感受到,从一家农金机构的改革创新,到一座县城的艰辛求索,到一个省份的发展求变,无不展示着“晋江经验”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

通讯员:蔡灿辉 黄鸿毅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在晋江,这首几乎人人会唱的闽南语歌曲,唱出了晋江人奋力打拼的顽强意志和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

“爱拼敢赢”亦是晋江农商银行人的精神气质。

“晋江农商银行,从最初的农信社,到农村合作银行,再到现在的农商银行,始终扎根本土,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还款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创新担保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提升融资体验,引流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福建晋江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桐融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以“晋江经验”为指引,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指导下,始终保持不畏艰难的闯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决战决胜的拼劲,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更有质量地持续打造“四好”银行和建设升级版晋江农商银行。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图为晋江农商银行开展支行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结对共建“双基联动”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一系列的数据和荣誉,彰显着晋江农商银行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做实做深金融服务的丰厚成果。

截至2018年6月末,晋江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28.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2.9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位列晋江市22家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榜首,经营规模位居福建农信系统县级行社首位。

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转型为发展主线,该行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原银监会选为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观摩点,被中央金融团工委授予“2015-2016年度银团合作优秀派出机构”,被列为福建农信系统8个创新实践“观察点”之一,在全省农信系统发挥当标杆、作示范的龙头带动作用。

成为小微企业的金融“孵化器”

勇于担当 助力实体经济再升级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是“晋江经验”最鲜明的特色。

这也鼓舞和指导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在晋江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如今,晋江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

在位于晋江陈埭镇“中国鞋都”的华银(福建)鞋材有限公司,《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见到了这家公司的第二代负责人黄思坦。

相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富二代”称谓,黄思坦更愿意被称为“创二代”。

“我留学回来接手父亲的公司后,发现鞋材生产日趋同质化,就根据市场需求逐渐扩展产品种类。现在我们有鞋材、自动洗车机、智力玩具、文体用品、美容美甲等多条生产线,每年销售额都有20%的增长。”黄思坦介绍。

晋江农商银行是我们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他告诉记者,最近,在晋江农商银行“小微宝”贷款的支持下,公司又开发出了芯片包装盒生产线,将从晋江新的经济热点——集成电路生产项目中分得一杯羹。

4年前,华银鞋材建设新厂房的资金中,亦有1800万元是从晋江农商银行申请的“年审贷”——通过贷款年审的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借款人不需归还贷款本金即可自动延长贷款期限,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减轻其财务负担。

据悉,晋江农商银行通过“年审贷”已累计为客户节省转贷费用1.12亿元,并引领了“无还本续贷”的金融产品创新。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公告,提出了“落实无还本续贷”的要求。

除了“年审贷”“小微宝”之外,晋江农商银行还创新升级渔船抵押贷款“信用船”;创新“法院+银行+保险”模式,推出网络司法拍卖房产按揭贷款“网拍贷”;创新“银团保”合作模式,推出“金翼贷”;创新“银税互动”模式,推出“税e贷”;创新小微企业贷款保险保证模式,推出“保险贷”;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出“联邦贷”“商乐贷”等供应链信贷产品……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特点“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破解了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等难题。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图为晋江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直以来,晋江农商银行甘于担当小微企业的金融“孵化器”重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推动晋江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6月末,晋江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02.9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5.48亿元、占比81.54%。

一笔笔资金如“涓涓细流”,充盈着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助力更多像华银鞋材这样的民营企业,

将传统产业的坚守与新兴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晋江持续发展的蓬勃动力。

创新的脚步还在继续。

近日,晋江农商银行授信“辅城”全球供应链专业平台50亿元,专项支持“辅城APP”上实名认证的晋江民营企业。目前该行和“辅城APP”已经实现端口对接,能够为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能够借助辅城平台的数据灵活调度企业贷款额度。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专业性要求高。通过‘辅城平台’的交易大数据支撑,晋江农商银行将为入驻辅城APP的服装、箱包、鞋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晋江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性强、可得性高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辅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宗兴告诉记者。

当好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

开拓创新 推动农村金融新改革

“晋江经验”的核心动力就是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大潮催生了“晋江经验”,“晋江经验”又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的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晋江就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并确定了“市场主导推动模式”。晋江农商银行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开办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

2015年,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启动,晋江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县。2016年底,晋江又被赋予“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任务。

在此背景下,晋江农商银行跟进国家集体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步伐,将此前推出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两度升级为“农房乐”3.0版;并创新推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地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农股贷”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图为晋江农商银行在全省首创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农股贷”。

走进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的典型村落东山村,一块写有“美丽乡村东山”的石头颇为醒目。

村里一幢幢整齐漂亮的别墅、靓丽的商住楼依湖而建,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绿意盎然。沿街的建筑基本上是一层为经营瓷砖生意的商铺,二、三层住户的模式。这标准化的三层小楼正是东山村作为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受惠村的标志。

记者走进其中一家销售大理石瓷砖的店铺,店主小张正在和客人喝茶。

“东山村的美,除了优美的环境外,还有村民的生活过得美。”小张告诉记者,不仅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楼,村里规划打造的建材市场还为大家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晋江农商银行提供的“农房乐”贷款则提供了备货的周转资金,“如今足不出村都能有钱赚”。

据悉,晋江农商银行2016年与东山村签订了农房抵押贷款(“农房乐”)合作协议,在福建省首创农房抵押贷款批量授信模式,并召开现场会,对东山建材市场“两证”齐全的宅基地权属人进行批量授信,总金额1亿元,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比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减少上浮10%,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确定房产价值,每户节省2000元以上房产评估费用。

“晋江农商银行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好事。”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谋独感慨道。

“美丽乡村”东山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是晋江农商银行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该行紧抓集体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扎实开展针对“三农”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着力当好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83.55亿元、占比90.45%。

同时,晋江农商银行还利用科技的手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快捷的金融服务。

该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通过手机银行“户户通”工程、磁条卡“换芯”工程、便民服务“体验”工程、扫码收单“破冰”工程、微信银行“吸粉”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渠道建设,创新产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铺就了一条电子银行“金融高速路”,形成了“智慧、泛在、跨界”三个鲜明特色的电子银行服务品牌,赢得了城乡客户的普遍好评。

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

“晋江经验”既是历史荣耀的光环,更是未来前行的坐标。

以此为指引,在改革创新之路上,晋江农商银行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稳健前行。

独家丨改革创新背后的“精神财富”!揭秘“晋江经验”的农商银行实践

蔡 靓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副主编

农信发展的瞭望者 农信情怀的守望者

致力于挖掘最有价值的农村金融行业新闻

她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